河北共产党党员网讯(通讯员高建记者胡伟)2018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衡水市枣强县坚持以“平台化、市场化、小型化、信息化”为导向,积极打造多方联动的金融扶贫模式,包括政府建楼增信、银行降息、企业农户承贷、保险担保。向628户有贷款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914.9万元。结合区域经济,大力发展“扶贫奶牛”、“扶贫肉羊”、“湘陵核桃”等特色种养业,有力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强有力的促进机制。
围绕构建合理的制度框架,枣强县坚持机制优先、保障优先的工作理念,为有序推进金融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印发《枣强县合作农贷实施方案》,以供销社为牵头单位,建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基金+合作商业银行+合作保险公司+供销社+扶贫办+投资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九位一体的金融模式;构建县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设立县级金融服务中心、11个乡镇级金融服务部门和553个村级金融服务站,不断完善上下贯通、协调联动、全覆盖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拓展政银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政府牵头、金融服务中心推动、部门参与的金融服务新格局;印发《关于开展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活动。全县10家商业银行分包1-2个乡镇,到村集中宣传,张贴宣传标语,同时开展“信用等级复核”,对信用等级缺失的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县级单位与扶贫办、金融办、供销社、银监办、银行机构等金融机构定期互动,建立贫困户信息数据库。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后,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数据库并发送至相关单位,确保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精准投放。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大力推进扶贫产业发展。
人民增收的关键是产业支撑,基础是产业发展和制度健全。枣强县围绕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创造性地探索出一系列扶贫“小产业”,精细对接贫困群众,为贫困群众增收起到了“助推器”。依托“政策+资源”优势,严格执行“5万元以下、3年以内、无抵押无担保、基准利率贷款、财政资金贴息”政策,结合乡镇畜牧农业基础,采取“贫困户购买贷款、委托企业养殖管理、贫困户在企业务工”模式,实现了养殖利润+务工收入的双收入保障;探索发展“扶贫奶牛”、“扶贫肉羊”、“扶贫合同猪”、“扶贫肉鸭”、“湘陵核桃”等金融扶贫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扶贫牛”涉及6个乡镇,小额贷款1487.7万元,分两批带动贫困户337户,预计年收入5000元以上;“肉羊扶贫”涉及两个镇村,贷款685万元,带动贫困户137户;“合同养猪扶贫”涉及两个乡镇,贷款147万元,提前带动30户贫困户;“湘陵核桃”发放贷款595.2万元,带动贫困户124户;“扶贫肉鸭”正在进行中;注重“可持续性”,建立长效增收机制,确保贫困人口“三年后”收入稳定。比如“扶贫牛”,贫困户购买的三头牛,每年能产一头小牛,三年能产九头小牛。小牛以每头2600元的价格出售以偿还贷款。贷款到期后,不足部分靠卖大牛补充。还清贷款后,贫困户还剩1-2头牛。三年后靠产犊卖奶保证持续收入。“肉羊扶贫”,每户买20只小尾寒羊。三年后,贫困户还清贷款后可获得5-6只羔羊,保证持续收入。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扶贫的良好运行需要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枣强县从三个方面入手,确保贫困群众的贷款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设立3505万元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为贫困户小额贷款提供风险补偿,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合作银行、县金融服务中心、乡镇政府、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养殖企业、贫困户签订“七方协议”,金融服务中心、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对企业进行全程监管。经营支付出现异常,县金融服务中心、合作银行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关闭账户,确保贫困户不受损害;充分利用畜牧业保险政策为饲养畜禽提供保险服务,如“扶贫奶牛”项目,贫困户购买奶牛后全部投保,每头奶牛保费119元/年。奶牛死亡,保险公司赔偿8500元/头,奶牛淘汰,赔偿6800元/头,剩余差额由养殖企业自愿补偿给贫困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枣强县扶贫办,她是河北枣强县农民她的名字叫":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6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