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里的车水马龙,鸡犬的新闻,一池清水,几亩薄田,朝朝暮暮,小桥流水,人看着顺眼。如果你参观并喜欢它,它将是一个好地方。但对于真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来说,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
连南县瑶族妇女唐阿妹(化名)已经受够了这种生活,养了几十只家禽,承包了一个小鱼塘,种了几亩菜地。收入只够入不敷出,根本不能有任何额外支出。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老人一天天变老。他们上学看病都需要钱,日子越来越紧。不做别的活不行,但是要做事业,资金从哪里来,没有启动资金,没有信用记录。她想过贷款,却被繁杂的手续和低额度的贷款挡在了门外,只能在脑海中描绘未来。
直到2014年,唐阿妹认识了中和农信社。申请贷款的时候,她还在担心,不知道申请贷款会不会遇到什么“意外”。“意外”没到,“惊喜”却来了。不到三天,一笔5万元的借款到了唐阿妹的账户上。“用中和农信的钱,我们家盖了猪圈,一起买了小猪。第一年,我们收回了投入成本,小赚了一笔。这几年一直在中和农信社贷款,承包柚子林,扩建鱼塘,办养殖场...每一笔贷款都真正用在了生意上,我还和姐妹们一起种了柚子。”唐阿妹说。
事实上,在连南,中和农信社的客户不仅包括少数民族妇女,还包括更多的农民兄弟,他们勤劳朴实,任劳任怨。54岁的潘康玉勤奋努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走上了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
刚开始种菜的时候,没有机械设备,没有灌溉,没有除草。所有的活都是潘康玉夫妇干的,卖菜是在步行至少一个小时到几公里外的县城中心市场批发。随着积累,他们逐渐增加了机械设备的应用,耕地和抽水等。,又买了三轮车去运菜。
2013年,夫妻俩决定扩大经营规模,建一个养鸡场。为此,潘康玉到处借钱找亲戚朋友,家里却没有多余的钱。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拨通了中和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经理。没想到,一个电话就是七年的羁绊。到今年年底,夫妻二人已经在中和农信社申请了7笔共计14万元的贷款,平均只有2万元。他们种菜,养猪,承包鱼塘,生意越来越好。他们不仅成了当地的富豪名流,而且达到了小康水平。
中和农信粤小贷作为一家扎根农村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广东,为粤东西北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各个阶层和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涉农贷款服务,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认可。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和农信广东小贷已在连南、连山、佛冈等12个县市区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在广东省累计发放贷款2万笔、4.55亿元。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与时俱进,中和农信广东小贷将继续提供方便、快捷、实惠、安全、可靠的贴心服务,建设美好家园,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共同发展种养业,提升农民开发建设能力,打通农村服务最后100米,帮助人们实现美好生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信社助推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内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1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