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瓮安县三小,瓮安三合生态园

瓮安县三小,瓮安三合生态园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瓮安县南门三合村,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51人。三合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7户739人。经过几年的努力,仍有17户53人没有脱贫。近年来,由于翁马高速公路和在建的马场坪至瓮安铁路从境内穿过,给该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5年人均收入7736元;2016年8900元;2017年将达到10500元。今年,三合村和全县所有贫困村一样,即将被国家接收,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告别贫困时代。目前,在县驻村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村支部两委以高昂的热情和信心奏响了脱贫攻坚的进行曲!

坚定信心和决心,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村子强不强,看领导;群众富不富,看支部。”前几年说起三合村两委,在全镇乃至全县的口碑都不太好。2016年底,趁着换届,镇党委对三河村班子进行了调整,从支部书记到村主任、文书,再到包村第一书记,一个全新的阵容呈现在村民面前!

从2014年开始,三河村就是县委宣传部的联系点。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和同志们一直和村干部一起,继续这里的扶贫工作。2017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为了帮助村里做好这件事,县委宣传部选派曾在乡镇工作过的办公室主任宋必勇担任下沉村第一书记;同时,平顶营镇选派了一直从事基层工作、能做群众工作的倪祖军担任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还选派了同样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副镇长何启平担任镇包村组长。2017年7月,该县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为了打赢这场输不起的仗,按照县委的安排,全县各村都成立了扶贫工作队;于是,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尤菲担任了三合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目前,该村有来自县委宣传部、县水务局、县金融办、朱华集团等单位的近50名扶贫队员。大家在工作队和村支部委员会的带领下,奋战在村子的各个角落!

注重行动和成果,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春节前夕的一天,村坟组68岁的村民何天福紧紧握着扶贫工作队长尤菲的手说:“几十年来,我从没见过像你这样踏踏实实干工作的干部。我们这辈子做梦也没想到能走在这么好的水泥路上。感谢党和政府。当你的常驻团队退出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敬你一杯。虽然是寒冬,但老人的话温暖了在场每一位工作队员的心!

原来,墓群是三河村一个比较偏僻的村民小组,地域广,人口分散。分为苦竹湾、坟墓、上榜溪三个自然村。整个村民小组有70户249人,其中12户36人。这里的地形非常崎岖,村庄被山脉和山谷隔开。这里的村民还是靠人来驮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几经周折,最终争取到60万元,实现了村民出山的梦想。2017年12月27日,这条当地村民期盼已久的1.5公里长的通祖路如期顺利竣工,圆了村民几十年来实现通祖路的梦想,结束了人挑马的历史。

路是村民通向山外的梦想;那么,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三河村翁冲组46户203人。原来的饮用水源水量少,水管严重老化,旱季没水吃。由于瓮福磷矿的重新开采,当地村民的生活供水严重不足。经过驻村工作队多次走访调研,为该组修建了一个60立方米的水池,更换了所有老化的水管,安装了新的变压器,更换了水泵,使原有水位提高了60米,解决了全村组人畜饮水问题。杜宝源组村民李大志一直无法与邻居和睦相处,土地也没有协调好。10多年来,他只能到离家200米远的水源地取水。为了让李大志一家像所有人一样用上自来水,通过村里居民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他与相邻别墅的村民多次开会协商,达成一致,同意该户在别墅群桐梓湾共用白水河水源饮用,结束了该户10多年的挑水历史。同时,工作队还为吴家庄、上寨等村民解决了缺水问题。工作队下沉以来,共为三河村新建(改建)水库6座;新安装水管29549米,更换水管76999米;共涉及1124户4991人,其中精准扶贫175户689人。

创新思路和载体,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多亏了专业合作社,让我们找到了致富门路。”摆摊的上寨村民蔡崇华告诉我们:“我常年在这种土里挖,还不够喂一头猪。现在我把土地拿到合作社,合作社答应我,等果园变成森林,我可以拿点股份分红,就地干活;只是今年我帮他们割了田埂,种了果树,拿了1000多块钱,比我种玉米强多了,更别提后面的分红了。”

脱贫只是群众走向正常生活的第一步;富裕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全面小康的目的。为了实现家家有增收措施,户户有致富门路,三河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因地制宜提出了“一带两车三企四基地”的产业覆盖方案。区-蔬菜种植产业带,发展蔬菜种植200多亩,年收入94万元以上,实现人均年收入800元以上。第二船队——依托当地磷矿资源优势,组建了铅厂运输有限公司蒲家源、华雄物流装卸有限公司船队,管理岗位15个,驾驶员岗位70个,实现年收入456万余元,年均收入3800余元。三企——本土企业给予大力支持。经与瓮福黄磷、锦绣江山园艺公司、贵州丰庆阳食品公司协商,为精准贫困户创造就业岗位55个,实现年收入139万余元,人均年收入1160余元。村级集体经济投资锦绣江山园艺公司、贵州丰庆阳食品公司,2017年为187户贫困户发放251元。四个基地——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了三河村富友生态养殖、三河东升农业两个专业合作社,125户,股东485人(其中21户53人);培育了精品果林种植、苦荞种植、中药材种植、茶叶种植四大基地。2017年,仅种植精果林、苦荞、中药材、茶叶就雇佣了11200多名工人,帮助村民实现年收入115.9万元,户均增收950元。

创新观念和意识,树立群众勤劳致富的意识。

2017年10月30日,三合村在全县率先成立三合村新时代农民工作坊。县委宣传部领导为您解读中央、省、州关于“三农”的决策部署。相关农技人员还进行了现场种植培训和技能培训,还到田间地头交流学习,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培训相结合,增强了贫困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参与学习的村民都表示受益匪浅。

“等、靠、要”是长期困扰扶贫工作的致命因素。为了将扶贫模式从“给他们鱼”转变为“给他们鱼”,驻村工作队广泛开展了“群策群力”,培养群众的脱贫意识。三合村下沉小组成员主要来自县委宣传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班子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扶智扶志工作。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驻村工作队把扶贫攻坚的决心融入十九大精神宣讲中,先后开展了38场宣讲,让基层群众听到了党的好声音,坚定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河村村民小组有一个孝子——赡养“两个母亲”的陈嘉禄。45岁的他,比同龄人年长很多,因为他不仅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还是两个老人的“儿子”。十几年来,他无怨无悔地照顾着79岁的母亲卜婉珍和患有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郑子碧。2004年,陈嘉禄与郑子碧的女儿邓淑萍结婚。婚后,陈嘉禄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为了不给村里添麻烦,她把自幼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郑子碧接到家里,把她当亲生母亲一样照顾。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村民,也感染了那些把父母推向政府的村民。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去感动身边的人,最有说服力。为教育和影响群众,2018年初,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让群众讨论评议“勤劳致富”“关爱老人”“产业发展”“遵纪守法”等问题,评选出33户示范户,极大地鼓舞了群众,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如今,在三河村无论走到哪里,眼前总会出现与一年前不同的画面。我们深信,有了乡村振兴的“天时”,有了公路穿境而过的“地利”,有了即将建成的火车客运站,有了强大的扶贫工作队、镇党委政府和村支委通力合作的“人和”,三合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更加富裕。(聂、魏鑫、宋碧勇、谭德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瓮安县三小,瓮安三合生态园":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77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