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不良网贷机构的帮助,一些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织密监管网,防范校园贷风险的呼声很高。近日,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专家表示,要严打整治校园贷;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理性消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整治乱象,拒绝“收割”
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引发社会各界关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发展,使用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消费需求越来越大。
记者了解到,很多校园贷平台注册简单,甚至不需要资料审核,免息、零利息分期等字眼吸引学生使用。然而,由于缺乏收入和专业指导,一些学生经常面临不还贷款的问题。
校园贷平台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瞄准大学校园,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过度消费。这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的陷阱,社会影响恶劣。
为杜绝“收割”,《通知》明确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应加强对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查,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通知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大学生二次还款来源,规范催收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所有信用信息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报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对于已经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通知》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要制定整改方案。已发放的贷款原则上不再展期,现有业务逐步消化。严禁违规新增业务。
据了解,下一步,银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通知》落实,积极开展违规业务排查整治,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规范市场,满足需求
如今,年轻人已经成为网贷消费的重要群体。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通报中披露,网贷案件的被执行人年龄主要在20岁至30岁之间,其中不少人只是大学毕业生。据广州互联网法院统计,网贷纠纷涉及的被告中,近六成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业内人士认为,大学生的资金需求客观存在,但年轻人不应受困于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整治借贷消费乱象,需要监管的持续努力,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对大学生贷款市场乱象屡出重拳。比如针对“校园贷”、“裸贷”等问题,有关部门及时叫停了P2P网贷机构的校园贷业务。此外,总体来看,我国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网络小额信贷业务的监管和规范有所加强。2020年11月,银监会会同央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20年12月,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风险的警告”;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要求禁止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针对校园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疏堵结合,规范校园金融服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规范和完善校园金融市场,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另一方面要满足大学生合理的金融需求,弥补高校金融服务的短板。
对此,《通知》还指出,为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开发有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有业内人士建议,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可以建立无息或低息的公益贷款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为企业培养优质的未来客户。
加强教育,理性消费
部分大学生“有钱任性”的消费需求遇到了“力所不及”的贷款风险,这是校园贷不良的重要原因。对此,各方呼吁加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
在教育部近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表示,要指导高校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普及金融知识和“财商”教育,提醒学生警惕电信诈骗和校园不良贷款。
教育部思想政治司副司长张文斌表示,高校应定期检查学生参与校园贷的情况,及时处理隐患。运用大数据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纠正,努力做到早预防、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
郭鹏指出,编织政府的“资助网”是防止大学生陷入不良“网贷”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将督促指导高校确保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解决学生临时和急需的资金需求,关注发展需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学生拓展学业、创新创业。
专家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尚未完全建立,过多、不规范的信用支持往往会导致非理性消费,助长校园攀比。对此,学校应加强校园管理,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要过度借贷。如果真的需要贷款,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产品,不要轻易在不熟悉的网络平台申请贷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范红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消费贷款平台,小额贷款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弊大于利辩论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489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