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广域
(接上期)(四)征剿甘肃叛乱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海兰察率领索伦兵平定大小金川后凯旋而归。皇上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呼伦贝尔索伦兵。赐御用鞍辔马一匹给索伦将军海兰察,封侍卫内大臣。设御晏招待各路将领,海兰察绘像紫光阁,列前五十功臣。乾隆四十六年甘肃撒拉尔回匪苏四十三争立新教,聚众反清,攻破河川,占据山林,屡屡进犯兰州城。海兰察奉令率部前往兰州城,四月到达兰州。率兵进剿龙尾山之敌。贼员伏穴中死守,不出城迎战。这时大学士公阿桂也率兵来到,令海兰察总理营务。阿桂同明亮、额森特、海兰察等分左右扑向山林,贼兵不敢抵抗迅速逃窜,清军又出龙尾山,绕道上华林山杀敌。贼兵倾巢出洞,清军佯退,设下伏兵,贼兵果然追杀出来,这时清军回马追杀,取得全胜。五月索伦兵马绕华林山西南潜伏,当贼兵至突然出击,截断退路,歼灭许多贼兵。海兰察指挥阿拉山马兵、又率屯练兵和索伦兵取贼卡寨四座。由于山险路难,只好弃马步战。贼坚守不出或负隅顽抗。为探得进军道路,海兰察单骑至五泉山观察敌情,藏在草林沟中观察敌人归巢,布下伏兵,攻其不备,大获全胜。六月攻入贼大本营,焚其帐房、板屋。贼残兵败将退入华林寺。清军追杀,破寺活捉贼首。用其首级传示民众。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四月,甘肃逆回复私起新教,聚众滋事。皇上再次命令索伦将军海兰察率部前往,同尚书福安康会剿贼匪。七月包围贼营,贼突围时被清军伏兵痛击,死伤大半。遂破石峰堡活擒贼首张文庆,凯旋而归。
(五)征剿台湾叛乱
乾隆五十二年台湾林爽文兴兵造反,围嘉义县城,台湾告急。七月命海兰察为参赞大臣偕将军福安康前往剿匪。十月渡鹿仔港,登岸后三日,率巴图二十人至章化县八卦山视察地形,见贼在山上设卡,海兰察等先登上山,贼兵拥来,清军发箭射之。十一月由笨港开通道路,同福安康援救嘉义县。分兵五路沿途搜剿贼匪。由仑子顶仑子尾逼至牛稠山。贼兵万人依河固守,海兰察率部强行过河占领山梁。攻贼营,赋兵败退。追至大排竹,尽焚敌营寨,抵县城解围。十二月又剿城西大仑庄及海岸贼兵,火烧贼城东兴化店及员林贼庄。清军一路冲杀,节节胜利。贼匪四处逃窜。直攻大理栈巢,歼贼二百多。贼首逃入番社,追杀十余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索伦将军海兰察率部生擒匪首林爽文于衢崎,押往京师,其余残匪均剿殆尽。皇上命嘉义县及台湾郡城建福安康、海兰察等生祠塑像。
(六)远征西藏打击廓尔喀侵略军
廓尔喀人是外界对尼泊尔主体民族的称呼,也是西方国家对尼泊尔人的统称。国内一般称“山区婆罗门、切特里和职业种姓人”。主要分布在加德满都谷地以及西部廓尔喀、帕尔帕等地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五月,廓尔喀人以西藏官员增加对尼泊尔商人的课税为由,出兵占领西藏济咙、聂拉木等地。他们是受英国占领军的唆使,是英国的殖民地,是为英国人卖命。当时清政府驻西藏大臣私下答应以一万五千两白银作赔偿,要求廓尔喀撤军。其实目地不在是否赔款,占领是目地。乾隆五十六年又以答应赔偿未得到白银为理由再次进兵侵略西藏。占领了聂拉木、济咙。大举进攻日喀则,抢掠扎什伦布寺财物,把藏族人民推进战争灾难之中。廓尔喀人十分嚣张,同年清廷命四川总督鄂辉等人率部前往西藏反击侵略者。同年又派海兰察等人率军入藏增援,打击侵略者。乾隆帝于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令黑龙江将军都尔嘉挑选呼伦贝尔兵六百,打牲兵(猎民)400名,照例给予马匹、路费,迅速赴京援藏。五十七年五月福安康、海兰察就收复了失地。把入侵者全部赶出中国境外。七月清军逼近廓尔喀王都阳布(今加德满都),国王认罪投降,表示愿意具表纳贡,送还所有抢掠去的贵重财物。
海兰察进藏时除带一千名索伦兵外,还有巴图鲁侍卫章京一百员(有封号的战斗英雄)。同去的副将有:副都统乌什哈达、岱森保。海兰察率部从青海、西宁一线入藏。索伦兵在与英国殖民主义者军队廓尔喀人战斗中立了许多显赫的战功。
在征讨廓尔喀人时,至吉龙两山夹时,涧深水急,非架桥而不能过。每当士兵架桥时敌人就发箭射,无法架桥,将军非常着急,没有办法。海兰察主动与将军说,这没有什么难的,你给我500名索伦兵,八日粮食,你也不必问我干什么去,第八日后你就组织士兵架桥,我们必能取胜。将军照海兰察的安排办,等第八日夜将军派人前去架桥,敌人开始用乱箭射来时,忽然身后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敌人大惊急忙回跑。将军很快把桥架好,大军一涌而过,前后夹击敌人,大获全胜。后来将军问海兰察为什么要八日粮食,海兰察说涧水非江河源远流长,我看五天完全可以绕过去,到贼后八天是没有问题的,等到八日你们架桥敌人必全员出来,这时他们大营就空了,乘虚而袭之便一举全胜。公不知兵书云“出奇制胜,兵贵神速”。怕这怕那,思虑过多则妇人之见。所以我只要八天时间,断定必然全胜。
乾隆皇帝十分重视呼伦贝尔索伦部兵,说他们“人甚健壮,枪箭敏捷,惯走山林,颇耐劳苦,临战甚属得力”。“盛京兵亦不如索伦”。索伦部兵在海兰察等将军率领下的确为清廷平定国内叛乱,驱逐外国殖民入侵者,保卫祖国立下了许多战功,功不可没。
附:①清代鄂温克族名将——海兰察
海兰察姓额格都·杜拉尔氏(多拉尔),出生于乾隆时代(大约是1738年前后),索伦部扎拉嘛泰尼日霍勒浩特“嘎新”(今海拉尔十六号车站北),一个贫苦牧民家中,祖籍是今阿荣旗霍尔奇镇一带,清雍正十年全家迁往呼伦贝尔驻牧防边。海兰察病逝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北京)。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于1993年曾举办一次海兰察逝世200周年纪念研讨会。
海兰察生有二子。长子安禄从征廓尔喀有功,乾隆五十八年赐一等超勇公爵,嘉庆元年乾清门头等侍卫,嘉庆四年平定叛乱阵亡。次子安成勇悍,有父兄之风范,在平定林清之乱时徒手与敌格斗,杀敌多人。人们说“不愧是将种”。安禄之子名恩特赫莫扎拉芬,受命世表公爵。
海兰察后代嫡孙有:巴特尔公世袭章京;沃林保,世袭章京;达瓦布,牧民;达瓦桑,牧民;苏热布、哈朋。海兰察家族的“家谱”在阿荣旗被发现,保存完好。
②关于海兰察的一些传说
这位出生在呼伦贝尔索伦部兵丁家庭的人物,一生南征北战,从马甲到将军,战功卓著见诸史料中关于他的传说是很神奇的。笔者认为有些是真的,有些就不大可信。总之,传说的故事都是为说明一种道理或一个人的为人等等。
传说之一。乾隆初年,清廷派一位大臣巡视呼伦贝尔,查勘兵丁守边和耕种情况。一天住在驿台中(驿站)夜里听见婴儿哭,如松涛震耳,如熊咆虎啸,声音传出三里之外,惊得大臣不能入睡,大臣非常奇怪,婴儿如何有这么大的哭声?大臣寻声音走过去,见是一位鄂温克妇女生一男婴儿,大臣见婴儿连连称奇,遂给起个名字——海兰察,为森林之意。
传说之二。海兰察出生不久父亲去世了,是母亲抚养他。八九岁时母亲又不幸病故,一个孩子生活很苦。一位汉族老人叫郭秀莲的把他带到海拉尔(呼伦贝尔城),为公来号放牧马。以前在野外放马,小马常被狼吃掉,自从海兰察来放马,几年了一个也没被狼吃掉,掌柜的越发奇怪了。一天掌柜的派一个伙计去山上偷看他是如何放牧马群的。伙计站在不远山坡一看一只大老虎在山坡上睡觉呢,海兰察不见了,马还在安静地吃草。伙计急忙跑回来对掌柜说:不好了,海兰察给老虎吃了,一只老虎还在马群旁睡觉。掌柜带人来一看,哪有什么老虎,是海兰察在睡觉。掌柜的从此心中疑惑不解。以后就不叫他放马了,让他去押车运货。
乾隆年间正阳街各家买卖都是从北京、张家口、多伦、奉天、吉林进货,自己派车队,一次十几辆,甚至二十几辆的车队,同时要派人保护车队路上不被强人抢去。海兰察虽然年龄不大,可是长得面黑身壮,臂力过人,看上去非常英武。自从海兰察押货车以来,路上一次也没有被强人抢过。以前运货被抢走是常有的事情。掌柜对海兰察更加器重了。
清乾隆二十年新疆地区准噶尔部叛乱,清廷调呼伦贝尔兵去参加平定叛乱。按当时的兵役制度,索伦人十八九岁就都是兵,随时召集出征。海兰察当时正是十八九岁,应征入伍。掌柜对海兰察说:你为柜上出了许多力,你要走了我设什么可送你,你就在马群中选一匹马吧,是我送给你的。海兰察选了一匹看来不怎么起眼的马。但这马善走山林、跑得快。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就是靠这匹马迫赶上了叛将巴雅尔,逼他来降,立下了从军后第一次战功。
传说之三。海兰察平定准噶尔时,一个马甲活捉叛将巴雅尔,皇上非常高兴,晋升他为侍卫。一日乾隆帝外出田场打猎,众大臣、件卫前呼后拥,突然在皇上面前出现两只老虎,许多大臣、侍卫惊叫回跑,马也惊得勒不住。皇上一时也不知所措。可是海兰察却向老虎冲去,立马三箭射杀二虎。众大臣都以为是哪个将军干的,大家赞扬。后来才知道是一个刚从马甲升到侍卫的海兰察。乾隆帝说你们将军都不如海兰察英勇,皇上再次嘉奖了他。
海兰察从小就在今正阳街公来号朱掌柜家牧马,他临从军走时掌柜赠给他一匹马,由他自己选。他选一匹五岁口,稍有驼背的深黄色骟马,这马胸宽,四肢结实,略显瘦些,驰飞如箭,善于穿林跃涧。海兰察靠这匹马的帮助立下战功多次,他十分感谢朱掌柜;另外他在正阳街给朱掌柜牧马时掌柜一直对他不错。当海兰察晋升为副都统后,便在正阳街路西(靠北头)修建一座小木楼,以示感谢朱掌柜的赠马之举。这座小楼在正阳街矗立近100年,至今遗址可见。这也是海拉尔历史上第一座楼房,虽然面积不大,是有重大意义的一座小楼,人称“海公楼”。这楼早已在20年代被称为古迹。被称为古迹的还有海兰察的练兵场——城外西南广阔的草原至呼伦湖。索伦兵所以能善战是与海兰察平时训练的好有直接关系。
海兰察戒马生涯三十八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但也多次受伤。乾隆皇帝几次嘉奖他,封为一等超勇公爵、额尔克巴图鲁、绰勒霍罗科巴图鲁、参赞内大臣、都统等。多次绘像紫光阁,名列第二十五位功臣,病逝后赐谥武壮,入昭忠祠。乾隆帝说:“海兰察勇略最著,应于台湾郡城及嘉义两处,共建生祠”,赐赏红宝石顶,四团龙补褂。海兰察是值得我们后人纪念的一位少数民族将军。
五、沙皇俄国不断侵占呼伦贝尔土地
沙皇俄国原本是欧洲国家,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秋,沙皇政府命令斯特罗加诺夫,率领八百名哥萨克骑兵,翻越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侵入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人,先后在叶尼塞河中游和勒那河中游,建立了叶尼塞斯克城堡和牙库次克城堡。这时沙俄官军才知道(阿穆尔)黑龙江的存在。而我们的中国居民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民族早已在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以北广大土地上居住,是他们世代的家园。沙皇俄国就这样开始占领中国土地,杀戮百姓,建立城堡,迁移居民建立村屯,把中国土地强行占有。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强行占有中国土地。恩格斯在他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曾这样写道,“正当英国人在广州同中国下级官吏争执不下,并在英国内讨论叶总督是否真是遵照本国皇帝意旨行事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时候,俄国人已占有了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和该河以南满洲的大部分土地;他们那里建筑了工事,进行了铁路线的勘察工作并预定了未来的城市和港口地点。当英国终于决定打到北京,当法国希望为自己捞到一点东西而追随英国的时候,俄国——尽管它正好在这个时候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的河流”。
(一)沙俄的野心家们有全面的侵略计
沙皇俄国和其他帝国主义野心家一样,利用宗教、经商、旅游、搞经济合作、派使臣直接说服贿赂等,收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1675年9月出使中国的沙俄使臣尼果赖,在北京以搞经商贸易为掩护,进行间谍活动。回国后向沙皇建议“只要在额尔古纳河或海拉尔河建立一个堡砦,所有居住在尼布楚与嫩江之间的土著居民就会屈服沙皇”一支不大的欧洲军队“就可以把中国制服”。尼果赖是多么狂,野心又是多么大。
1670年尼布楚统兵官阿尔神斯基曾派密洛瓦诺夫,前往蒙古,请蒙古活佛劝说清朝皇帝臣服于俄国沙皇,遇事俄国皇帝能扶持、保护清政府。真是不知羞耻,野心之大,高傲已极,令中国人民气愤万分。
1675年沙皇俄国曾派人来呼伦贝尔调查,特别是对学者和知名人士进行调查,看一看有多少人认为呼伦贝尔应当归属于俄罗斯。思帕发理衣在其著作中曾说:“所有西伯利亚国家沿边及其终点,乃系塔尔赤山脉(大兴安岭山脉之一),塔尔赤位于乌鲁池发源处。主张呼伦贝尔隶属于俄罗斯,蒙古也当然不应例外。
1857年英、法两个帝国主义西方列强,准备联合侵略中国时,沙俄积极四处活动,讨好这两个国家准备入伙,被拒绝之后,还是野心不死,单独向黑龙江下游地区扩张。同时派出特使普提雅廷向中国清政府提出要求:东边从沿海地区开始,西至伊犁,几千公里的边界线重新划定,企图以重划边界的方法强占中国土地。沙皇俄国是占领中国土地最多的国家,他们的欲望是永远也填不满的。
嘉木沙郎·巴德马耶夫,布里雅特蒙古族人,1871年入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修汉、满、蒙语专业。尼古拉皇太子和亚历山大三世关系密切,因此进入上层社会。1893年后主要从事“兼并中国”的侵略活动。他有一套全面完整的侵略中国东北、蒙古、西藏的计划。多次上书给沙皇并得到大力支持,1904年初日俄战争爆发前,巴德玛耶夫上奏沙皇说:“西藏是高踞在亚洲大陆上的最高的高原,必须置入俄国手中,以便由此挺进四川、青海,进而占领全中国”,他在中国内地设立许多据点和兵站,策动蒙古封建王公搞叛国活动,企图将蒙藏汉东方全部和平并入俄国。沙皇拨一笔巨款200万卢布给他。巴德玛耶夫是一个野心很大的阴谋家。
1013年沙皇俄国陆军大臣罗巴特金提出:“从汗腾格里峰(新疆)到海参崴划一条直线,将线北的中国广大领土并入俄国”,俄国要成立一个“黄俄罗斯”。
维特,沙皇的财政大臣,他主张强迫清政府同意修筑一条中东路,只要能修这条铁路,占领中国东北就不是问题了,东北、蒙古就在俄国控制之中了。
从公元1581年开始至1917年,在沙皇俄国统治的三百多年当中,不同历史时期俄国都有专门研究如何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的人,巴德玛耶夫投入资金最多,建立的据点也最多,他是中国通,对沙皇“最忠心”,对中国危害也最大。欲壑难填,中国政府割让一块又一块土地给沙皇俄国,可还是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当不能大片占领中国土地时,就利用“蚕食”的办法,一点一点强占,一步一步前进。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廷想与日本讲和。清廷派大臣李鸿章去日本谈判求和,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李鸿章到了日本马关,四月十七便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卖国《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朝鲜完全“自主”。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等岛屿,赔偿军费白银两万万两,开放重庆、杭州、苏州、沙市为商埠。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说:日本对于“南满的占领,对我们是一种威胁”。俄国积极串通德国与法国出面干涉日本、清政府的条约签字。德国皇帝在给俄国沙皇的信中说:“我自愿的帮助俄国解决所需要的土地侵吞问题。我希望你能慷慨地应许我取得一个港口。”法国也积极支持俄国。不久英国表示支持俄国,美国则表示中立。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之战就此展开了。俄国向清政府提出“在满洲北部修建一条铁路”。让驻北京公使向清政府交涉,一直没有结果。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的机会,点名叫李鸿章去,经过一段威胁、贿赂等谈判,李鸿章终于在《中俄密约》上签了字,签约主要目的是修筑中东铁路,这条铁路横穿呼伦贝尔全境,铁路沿线被划为特别区,执行俄国法律,就是“国中国”。中东铁路的修筑,是俄国侵略中国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伸向中国内地的一只魔掌。
(二)沙皇俄国欲壑难填
有位名人说国际无信义,世界上最不值钱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条约”和保证。这话在以强欺弱,以大欺压弱小的世界里是非常准确的。沙皇帝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对中国东北土地的侵占近百年是没完没了,一次一次改变边境线、从清朝手中强占去约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三个法国,十二个捷克斯洛伐克。这还不算完,又一次一次移动界标,今天占去一个山头,明天占去一片草场,后天又占去一个岛屿。
公元1689年中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也称之为《黑龙江界约》,中俄边界走向基本划清,按理说双方共同遵守,边界就相安无事了,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才对。沙俄却不遵守条约,继续侵犯中国领土,不断扩张。
公元1727年11月(雍正五年九月),鉴于沙俄不断扰边,清政府又派出代表与俄谈判,双方又在中国的买卖城(恰克图)签属了《恰克图界约》,除了重申《尼布楚条约》外,还确立了59座卡伦位置,(其中12座在呼伦贝尔辖区内)。应当说边界线已划得十分清楚了、沙俄还是不断越界打草、射猎、垦殖、伐木等,经常挑起事端。不断叫嚣要“收复失地”。说尼布楚条约使他们表失了大片土地。早在沙俄的八百名骑兵越过乌拉尔山前几百年,中国的几个少数民族就居住在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大片上地上。《尼布楚条约》实际是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为了边境的安宁清政府签字了。
清雍正年间虽然从布特哈、盛京,车臣汗等调来几千名兵丁驻牧戍边,终因边界线过长,兵力不足,还是处于有边无防的状况。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驾端,新帝刚刚继位,政局不稳,这时沙皇乘机出兵占领黑龙江庙街,并非法改名为“尼古拉也夫斯克”。1853年又占领了中国黑龙江下游的阔吞屯,又非法改名为“马林斯克”,同时又占领了库页岛南端一些地方,这个时期还在中国西北边境强占去大片土地。沙皇声称“俄国旗不论在哪里,一经升起就不应再降下来”。
呼伦贝尔边界早在1727年(清雍正五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时就已立了界碑,沙俄不断破坏界碑,移动界碑到中国境内,侵扰边界,蚕食领土。1910年呼伦贝尔宋小濂副都统曾与俄人谈判侵扰边界问题,俄方代表强词夺理,不讲事实。胪滨(满洲里)会谈,没有达成协议。1911年清延下诏让巡抚周树模与俄方谈判,俄方代表菩提罗夫坚持无理要求,这次齐齐哈尔谈判,正是国内武昌起义后,由于内乱,清廷对外让步了,12月20日签订了呼伦贝尔划界协定。陆界由塔尔巴干达呼至阿巴该图的63界点,让出了塔尔巴干达呼第58国界鄂博、塔尔巴干达呼旧鄂博以北平地58边界鄂博、察罕敖拉第59国界鄂博(白山鄂博)、察罕敖拉卡伦鄂博北边附近的沙拉敖拉(黄山)上设立的第59边界鄂博、塔奔托罗海60界鄂博及其北博罗托罗山上的第60边界鄂博、索克图山第61国界鄂博及此外一带的第61边界鄂博、额尔德尼托罗海第62国界鄂博及北边温都尔高处第62边界鄂博。水界,俄方又从阿巴该图至额尔古纳河口的水中,侵占了一些岛屿洲渚。这是黑龙江(呼伦贝尔)地区疆域第五次变化。沙俄哪有什么条约观念,不讲信誉,强权政治。
沙皇俄国的欲望是很大的,早在咸丰七年时就曾提出一个庞大的计划。沙俄康斯坦丁亲王穆拉维约夫计划派出三支部队,分别向中国进攻,强占库伦(今乌兰巴托)、海拉尔、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等地。使蒙古(包括呼伦贝尔)和东北脱离中国,成为两个在俄国保护下的“大公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军事占领,但计划是步步在进行。中东铁路的修建,以及蒙古后来的独立,包括呼伦贝尔的独立都与沙俄一系列的野心计划分不开。一步一步实行着罪恶的侵略扩张计划。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海拉尔秒懂百科,海拉尔事件2020年1月15日":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14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