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的时候,我想拿一张外卖券,贷款完成了才能拿。打车时想拿优惠券,结果需要信用贷款;我想对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码,但我不小心点击了贷款页面...
现在在手机上打开几乎任何一个App,基本都能看到贷款入口。当APP要借钱给你的时候,“铁岭是宇宙的尽头,借钱是互联网的尽头。”
来自饿了么页面的截图
“手机里99%的app都可以借钱。”
当这句话被越来越多的网友说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手机的时候,屏幕上总是充斥着理财产品。
“未来,所有的商业巨头都将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雷军在2017小米年会上这样预测。现在看,预言要实现了。众信。com记者体验了很多app,发现现在大部分app都提供贷款入口。
除了大家熟悉的支付宝、微信、微贷、JD.COM、JD.COM金条、度小满等贷款产品,电商app中,苏宁有“任性贷”,国美有“国美易卡”,唯品会有“唯花”。
在生活App中,美团有“美团借钱”;饿,就有“淘金热”;在旅游App中,滴滴推出金融服务,携程、去哪儿推出“借花”、“取花”,妈妈有“小驴白条”;内容类app中,今日头条有“借贷宝”,腾讯视频有“鹅花钱”,芒果TV有“芒里好贷”。
连八卦都打不到的工具App也来凑热闹。比如美图秀秀有“借钱”按钮,科控股公司推出金融服务,WPS有“金山金融”,百度地图、百度网盘有“有钱花”。
截图自美图秀秀页面
最好看的就是手机厂商了。手机出厂时就装有自己的钱包App。小米有品借随卫星,OPPO是分子贷,华为钱包与小满“钱花”、苏宁“任意贷”以及南京银行、平安银行合作提供借贷服务。
“前100的流量巨头,70%已经开始财务变现。”某咨询机构财务部门负责人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但在现金变现方面,并不是所有的app都能推出自营借贷产品。如果你没有金融牌照或者不想组建金融团队,你会选择与有牌照的机构合作,或者在结算页面引导其他借贷产品。
截图来自华为手机钱包借款页面
例如,众邦银行去年表示,已接入JD.COM、携程、滴滴、58同城等近百家互联网头部平台,三年内与10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
为什么各种app都热衷于借贷?
在金融流动性的热潮下,无论你是哪个领域的平台,只有一定数量级的用户才信誓旦旦的要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拼命的向用户喊话:你没钱,你要借钱,向我借!
甚至有的企业为了抢占金融业务,摆出“你可以不借,但我不能没有”的架势。
撑不住潮流。周曾信誓旦旦:“做好安全领域,不打算涉足互联网金融”,但他后来推出了360金融。
而App热衷于借贷,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种过度的体验负担。“什么App最终会成为借贷软件?我只想简单点个外卖,打车。不要逼我办信用卡,引诱我借钱。”
“目前,我国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消费向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品质型消费转变,消费金融市场巨大。因此,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各类互联网公司都非常重视消费金融,并加大发展投入。”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Zhongxin.com记者解释了各类app沉迷消费信贷业务的原因。
奥纬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4%。聚焦在线消费信贷市场规模,2019年将达到6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1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4%。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毛雅仪摄
随着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接近尾声,头部App基本完成了用户的积累,达到了流量变现的阶段。
“P2P网贷机构都倒闭了,互联网公司也看到了前者留下的市场空房间。”有互联网从业者表示,拿着巨大的流量不做互联网金融,就像拿着“聚宝盆乞讨”。毕竟互联网公司在营销和用户增量的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甚至是亏本赚吆喝。
知名的互联网头部企业都出现了亏损。淘宝用了6年时间盈利,美团用了9年,JD.COM用了12年。滴滴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也在2018年表示,“自2012年成立以来从未盈利,六年累计亏损390亿元。”
APP抢贷,警惕居民杠杆率上升风险。
据董希淼介绍,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凭借支付渠道优势,依托小贷公司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他们一方面以联合贷款的形式获取客户和资产,一方面以资产证券化(ABS)的形式借入外部资金,这是一种“小马拉大车”。杠杆率急剧放大,业务合规存疑,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
“必须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指出,2011年以来,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2011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增幅超过31个百分点,家庭债务持续扩张的空非常有限。
央行的报告还指出,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的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消费金融背后的风险,客户质量下沉明显,多头连带负债、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不良率有上升迹象。
“一些机构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部分信贷资金不按指定用途使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债市、金市等金融市场。监控贷款的用途和流向也成为一个‘难题’。”董希淼说。
然而,P2P贷款的“枷锁”正在不断收紧。2020年7月以来,已有多部与网贷管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行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柏华”调整了年轻用户额度,小额贷款也降低了消费信贷的授信额度。
在董希淼看来,对消费金融采取一系列加强行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的措施,有助于防控各类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闻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在手机软件上借钱会影响征信吗,手机软件借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04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