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时期,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依靠精准扶贫政策,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发展泥鳅、龙虾养殖,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杨华山。
杨华山在龙虾池里忙碌着。
冬至以来气温骤降。一大早,赤壁市太平口村9组的贫困户杨华山就在他的龙虾池边忙碌着,清理杂草,加固围栏。
45岁的杨华山是太平口村的贫困户。家里只有他和他年迈的母亲。虽然早年承包了几亩地,但也只能温饱。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选择了外出打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工资不高,除去生活费,所剩无几。而他的母亲已经步入八旬,身体大不如前,需要有人照顾。他决定回家,挖个鱼塘养殖泥鳅,增加收入,补贴家用,照顾母亲。
驻村工作队了解杨华山家中的情况。
养殖泥鳅需要建一个新池塘,但他无力解决这个问题。赤壁市水利局驻村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帮他投资挖了一个3亩多的池塘,并为他申请了3万元小额贷款,用于购买种苗和饲料。
池塘建好了,资金到位了,泥鳅苗也放进去了。能否取得成效,从未接触过泥鳅养殖的杨华山心里没有底。开弓没有回头箭。想做就做好。抱着这个想法,他翻书,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多次去外地学习和研究。常驻团队还帮助联系了水产部门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最难的部分其实是在一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杨华山初步掌握了泥鳅的养殖技术。2016年,他的15万条泥鳅长势良好,产量达8000斤。那一年,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还盈余了。
尝到甜头的杨华山越来越自信。他发现,养殖泥鳅虽然效益好,但容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另外,平时饲养过程要非常注意,饲养风险比较大。2017年,他批准了饲养成本更低、市场效益更好的龙虾养殖。
太平口村是2017年赤壁市1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为了帮他脱贫,驻村工作队为他申请了一个3 kV的光伏发电项目,他一年也有3000元的收入。此外,他还养龙虾,种庄稼,农闲时打零工。这样家庭收入达到了扶贫标准。
现在杨华山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但他并不满足。他还想通过种田帮助村里其他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湖北赤壁杨华山:不等不靠自强不息 发展泥鳅养殖脱贫致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476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