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贷款,借钱似乎越来越普遍了。最近经常听说护照可以贷款,驾照可以贷款,通行证可以贷款。反正光是有证书就能换点钱。
但是然后呢?
不还就继续借?或者,跳楼不付钱?利息滚成了雪球,巨款背不动了。借之前想过最坏的结果吗?“借”可以只是一个快速的动作,“还”可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接到银行的推销电话,一开口就是宣传新的备用金活动,其实就是小额贷款的包装语言。吹嘘的卖点无非就是利率低,手续费低,还款周期长。
所以,我不感兴趣,我和上帝进行了如下对话:
“我不需要贷款。”
“小姐,这是备用金。”
“我不需要备用金。”
“小姐,试一试要花钱。”
“我用不着借钱。”
不需要资金周转,不存在绝境。一开始,我还很搞笑。借有什么好试的?可能当时比较流行吧。直到听了以前一个客户的策划,才明白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或者说有贪婪就会有陷阱。
—2—
这个曾经的客户做过化妆品,开过餐厅,经营过培训机构。他的盈利模式归结为两点:一是有人脉,能铲东西;二是想办法赚快钱。
这两年,这个老板一直在折腾微信官方账号和官网。有一天,大家边吃边聊,开始有人做小额贷款。我知道他手头有一些人力外包资源,有一个业务是给企业外包的员工送劳务、发工资,大多是基层岗位,工资不高。
所以,像我这样的外行人,和上帝对话:
“这项业务是不是以后主要面向外包员工?”
“你不知道钱越少越没钱,越缺钱越爱借钱。”
“我没有多少工资。我怎么还钱?”
“那就借别的家还吧,虱子多了就累了。”
“要做这个生意,人家不能按时还钱。多了就亏了?”
“直接从工资单上扣,就算连本带利回来,也可以分期扣。”
当我聊天时,对话中断了。我不理解习惯性借款人的思维,那个人也不理解我为什么不理解他赚钱的创意。后来渐渐失去联系。不知道他最后有没有付诸实践。
那时,它让我大开眼界。如果说人的贪婪是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那么就有人致力于卖盒子,帮你解锁。买卖本身就是一种市场行为,买卖变质的根源永远在人。
如果鸡蛋没有裂开,苍蝇怎么会蜇人呢?在借款之前,已经存在的问题。
—3—
似乎近年来,校园贷频频抢占新闻热点。为了一部苹果手机而借款,为了约会消费而借款,为了奢侈品而借款,这些都与不断扩大的需求有关。
假装又怎样?看不起你的人不会因此而看得起你。暂时得到的,付出不够最终会失去。装总是不真实,再装总是缺乏自信。
如果不装呢?过好自己的生活,安心自信,比什么面子都强。人脉这个东西,不是靠装逼骗过来的,要看你有多少真本事。能力,来标记你的可用价值。
以前喜欢说,花多少钱,做多少事。现在我喜欢说,你赚多少钱,你就能完成多少事情。
上大学的时候,虽然没有校园贷,但是有信用卡。有一个女生,拿到卡后立马升职了。她时不时买名牌,圣诞节去吃法国菜,出去旅游住星级酒店。后来她开始频繁接到催款电话,有一天抓到她偷室友的银行卡,才知道她和男朋友有几张信用卡加起来七八万。
尽管如此,她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刷。有一天她哭着说没钱还信用卡,第二天就买了两千的靴子。最后她父母替她还了所有的债。
好景不长,她又开始刷了。不同的是,她同时开始找有钱的男朋友,一边刷一边找人还。直到毕业,她的透支额度都没有填满。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因为没有人和她有任何联系。
—4—
《欢乐颂》两季,奇花异草论无耻,范妈妈和哥哥嫂子认第二,羁押中没人敢认第一。这个家最好的杀手锏就是借钱,没完没了的借钱,找所有人借钱。
难怪屈连早饭钱都让他借,所以他关上门也不打了。他苦涩地说:“又到了借钱的时候了。现在只剩下借钱了吗?”
对于一些所谓的亲戚朋友,你认识谁只是借钱的目的?如果孩子生病了,找人借钱;股市找不到借钱的人;买房,付首付,找人借钱。讽刺的是,很多人都控制不住自己。他们首先想到的永远是向别人借钱,永远选择损人利己的伎俩。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那些认识你的“别人”并不欠你的。他们要吃饭,要生活,他们的钱不是风吹来的。“为什么”,在说“借”之前先问问自己这句话。
一个老朋友曾经说过一句大实话,“我拒绝轻易借钱,因为我觉得借钱的行为很丢脸。”
赚不了那么多钱,就花你能付的水平。想要升级享受品质,要么硬赚,要么硬存,但不建议硬借。借之所以是借,是为了还。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免费,只有时间没有翻倍。
所以,你只能借钱,不管借多少钱,你还是个失败者。这是事实。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借钱多还你的是什么意思,借的钱太多了根本无法还钱怎么办?":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385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