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们要接这些连身份都不敢提供的陌生催收电话吗?难道我们没有权利拒绝接听所有无法核实其身份信息的催收电话吗?
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选择性的。当这些陌生的催收员打电话给我们时,我们有权拒绝接听这些电话,因为这些电话首先是虚拟拨号软件拨打的,其次我们无法通过这些电话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而且它们不仅涉及到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还涉及到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以,如果无法核实这些电话是谁打的,或者对方拒绝向我们提供身份信息进行核实,我们可以将这些陌生电话视为侵权电话。毕竟这些陌生人未经我们授权就非法获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最关键的是,这些恐吓、盯梢、骚扰的“陌生人”,基本可以判定为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压力下,传统的暴力催收手段几乎销声匿迹,恐吓、盯梢、骚扰等“软暴力”成为恶势力的主要催收手段。一方面,行为人为了恐吓债务人,通常会聚集多人在其居住区或工作场所展示其恶势力,不仅会破坏社会秩序的稳定,还会对不特定的他人造成心理恐慌。另一方面,行为人还会恐吓、跟踪、骚扰债务人的近亲属、朋友、同事、担保人或其他与债务人有关联的人。
上述行为正是年轻人在面对这些陌生催债电话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涉及个人信息安全、寻衅滋事、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等。,而他们的帮凶就是一些虚拟拨号软件的运营商和开发商,还有一些106短信运营商为了获取不当得利,为这些不法分子提供通信信息传输服务。
最近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为犯罪分子提供通信信息传输服务的运营商辩护。他们只是为短信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不涉及短信内容或短信接收人的个人信息获取,因此不是本案的适格主体。另外,短信收件人的联系电话是原告自己提供的,不是被告或第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故被告不存在过错。但法院认为,个人贷款信息属于私人信息,受隐私权保护。即使借款人将相关手机号码告知贷款公司,也不代表放弃隐私权。第三方在处理贷款信息时应谨慎。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同意,直接向原告亲友发送关于借款逾期的短信,构成对原告隐私权的侵害,应承担侵权责任。
从本案来看,无论106短信运营商如何辩解,都无法在不法分子利用其提供的通信信息传输服务发布侵权信息后,将个人信息全部擦除,也无法对不法分子传输的侵权内容进行监管或阻止不法分子发送侵权信息。所以106短信运营商本身就存在存储个人信息的行为。
再者,不法分子利用这106家短信运营商提供的信息传输服务,侵害的不仅仅是借款人,还有借款人的亲友、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电话记录等。最重要的是,这106短信运营商无法提供使用其提供通信信息传输服务的身份不明人员的合法身份,传播内容涉及侮辱、走假信息、传播淫秽信息等违法行为。因此,法院判令被告发送106条短信。目前,此案判决已经生效。
除了106短信运营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虚拟拨号软件,因为这种软件已经涉及电信诈骗、敲诈勒索、威胁恐吓,甚至在作案过程中故意帮助犯罪分子隐瞒身份信息,导致受害者受到严重侵害。最重要的是,当我们遇到这种不愿意提供身份信息的催债电话时,我们有权利拒绝接听这些电话吗?
知名媒体人徐良表示,拒绝接听陌生人电话是公民的责任,不存在违法行为。根据《民法》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刺探、骚扰、揭露、公开等方式侵犯他人隐私权。隐私是一个自然人安静的私人生活和别人不想知道的私人空房间、私人活动、私人信息。
同时,第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约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通过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打扰他人的私生活;
2.进入、拍照、偷窥他人住宅、酒店房间等私人房间空;
3.拍摄、偷窥、窃听、泄露他人私人活动;
第四,拍摄、偷窥他人身体私处;
5.处理他人隐私信息;
按照规定,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都属于打扰他人生活的范围,但目前年轻人面对的是这些电话和短信。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当然有权拒绝接听这些陌生的电话和短信,更何况这些电话是犯罪分子利用虚拟拨号软件拨打的,其目的是故意隐瞒自己的犯罪行为。所以,从法律角度来说,拒绝接听这些陌生电话,并不能定性为“反催收”。甚至可以说,在证据完善的情况下,被骚扰的受害者有责任和义务反抗这些实施了犯罪的罪犯。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你不觉得吗?
声明:此稿件为原创,备案号为202304090651Q。“一媒”转载时必须注明出处。如果是私自转载或者转载后恶意向我们投诉,我们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媒体人徐亮:拒接陌生催债电话不代表“反催收”,而是“选择”":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269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