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今日消息(记者岳品瑜刘思宏)小贷行业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央行4月26日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小贷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国小贷公司数量已跌破7000家至6841家,从业人员萎缩至7万人以下,一季度贷款余额仅为8653.15亿元,一度超过2020年全年。
分地区来看,重庆一季度贷款余额仍以1620.34亿元的高位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江苏和广东,贷款余额分别为764.22亿元和762.52亿元,位居全国前两位和前三位;此外,包括浙江、山东、四川、安徽等地区,贷款余额也在400亿元以上。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全国小贷行业数据,不难发现,小贷行业正在重新洗牌,无论是经营数量、从业人数还是业务规模都呈现出整体下滑的趋势。
从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对小贷的清理整顿行动来看,这种大幅下降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4月以来,多地金融监管持续对辖区内的小贷公司进行整顿。
4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发文称,根据相关要求和认定条件,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失联”/“kloc-0/shell”小额贷款公司排查工作,拟将73家小额贷款公司列为“失联”或“空 shell”公司;无独有偶,4月14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两次发布公告,取消两家小贷公司试点资格。公告显示,两家公司自愿申请退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试点资格取消后,公司不得从事小额贷款相关业务活动。
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表示,小贷公司数量持续大幅下降,主要是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促成的。小贷作为地方金融业态的“主力军”,之前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空空壳公司”、“僵尸公司”,甚至以“小贷”的名义进行违法行为,需要及时处理。
在数量持续大幅下降的同时,不少小贷公司的业务转型面临压力。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市场上不少小贷公司的股权已经被转让。在阿里拍卖平台上,北京商报记者搜索“微贷”,发现相关出售/拍卖标的有1289个,包括布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诸暨市鸿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600万股、金华市靳东区鑫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8%股份、象山汇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股份、南宁市广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股份..另外,从阿里拍卖平台展示的过往拍品来看,出现过重复拍卖、低价抛售却无人问津的情况。
有从业者向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感叹,目前,地方小贷已经成为公司的鸡肋。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业绩增长难有突破,业务一度处于拖后腿状态。
从2020年新三板小贷公司的表现也可以看出这种尴尬的局面。从营收和净利润数据来看,2020年大部分小贷公司营收负增长,多家机构整体净利润为负。其中,新三板小贷“老大”宏达小贷也遭遇了营收净利润连年双降的业绩难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减半。
苏对今日北京商报表示,这种现象既有市场原因,也有监管原因。一方面,不同小贷公司盈利分化严重,受疫情等环境影响,小贷行业整体承压;另一方面,小贷相关监管的收紧也让一些机构知难而退;此外,小贷面临的困境也与其杠杆率低有关,未来小贷行业的洗牌仍将继续。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鹏博也表示,小贷的洗牌起到了梳理行业乱象的作用。在强监管下,小贷公司不赚钱,合规压力比较大。可以预见,行业整体规模将继续萎缩,头部公司相对占优,后续集中化趋势明显。
针对小贷公司的后续发展,苏建议,监管的目的在于铲除根源,让小贷机构回归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健康轨道,不断清理“害群之马”将成为监管趋势。驱逐“劣币”后,预计“良币”将迎来更多发展空。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小额贷款作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发挥“毛细血管”的作用。建议机构深耕区域经济,充分挖掘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需求,提升服务能力和科技水平,打造自己的特色业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数量锐减、转让频现,严监管下地方小贷成“鸡肋”?,小贷公司转让债权 违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123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