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扶贫办新发布的通报显示,2018年,鄂州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692笔,金额约7919.7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农户贷款率15.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作为典型的插花贫困地区,鄂州5.43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占82%,贫困户中实际有劳动能力的不到20%。在这样的群体中,“贷款难”不亚于“贷款难”,保证扶贫小额信贷的安全也不容易。
锁定“四有”标准。
如何选择合适的放贷对象,是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2017年3月,鄂州农商银行承担全市扶贫小额贷款任务,率先推出“基准利率、全额贴息、无抵押、无担保”的产品。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款“实惠”的产品,刚开始就遇冷。“大多数贫困户一听到贷款就担心还不起。”梁子湖支行信贷经理高国珍说,这一度给放贷带来困难,甚至出现了大范围的“泛滥”做法。
到2018年,全市扶贫小额贷款合作银行增加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鄂州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鄂州分行,分别支持鄂城区和华容区,鄂州农商银行仅与梁子湖区对接。“这既增强了信贷资源,又从银行与全市的对接变为区域银行的对接,压实了基层责任,更有利于精准‘滴灌’!”中国人民银行鄂州中心支行行长包明星说。
“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有创业意愿、有劳动能力、有产业项目、信用良好的‘四有’贫困户进行信贷投放。”包明星说,信贷申请名单先由农村一级扶贫部门推荐,再由银行业务员现场走访比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额放款”。其中,贫困户的信用由村组评定。
去年,三家银行收到了各区扶贫办推荐的2551户贫困户名单。几个月内,近百名业务员走访了4008户贫困户,最终筛选出1929户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并简化流程,提供绿色通道。
同时启动协调督办机制,派出PBOC、市扶贫办、三家银行全体工作人员到现场联合调查,了解真实原因。“从开始的投诉多,到现在几乎没接到类似问题的反映。”中国人民银行鄂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科科长蒋光磊说。
做贫困户的“发展顾问”
太和镇的胡道海年轻时外出打工,几年前因胃病回乡休养。去年,他流转了村里100多亩闲置土地,在高国珍的协调下,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买回了管道,租了挖掘机,改建了虾稻塘。
“我有种植养殖经验,也突破过市场,也遇到过好的政策。我怕我脱贫不了?”刚满30岁的胡道海信心满满。
“现在遇到愿意贷款的贫困户,大部分银行业务员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并不是贫困户想借多少就能借多少。”鄂州农商行董事长邹说:“为了防范信贷风险,业务员也要做贫困户的投资顾问。”比如一个贫困户,曾经想贷款10万元办养鸡场,银行调查分析后,只贷了4万元。现在项目进展顺利,还贷压力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鄂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杨昭表示,扶贫小额信贷不仅仅是“发钱”。关键是要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让他们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有个“明白账”,通过自力更生拔掉“穷根”。碧石渡镇龙辉村成立了以贫困户为法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成功吸纳当地10余户贫困户为成员。他们通过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合作开发蔬菜种植基地,经营土地流转,让贫困户成为有股股东。
“这种做法让贫困户学会了标杆和标准,再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规模化经营,形成了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杨威说。
业界呼吁政策连续性。
到目前为止,鄂州扶贫小额贷款没有任何风险。“我们将在偿还到期贷款的贫困户中选择诚信户,并在原贷款信贷额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再贷款额度。”中国农业银行鄂州分行副行长顾文生说,该行利用村“两委”熟悉全村情况的优势,建立了扶贫小额信贷的监督激励机制,使金融扶贫有实效、可持续。
不过,多家银行的负责人认为,随着大量贷款的逐步到期,提高贷款质量将是未来金融扶贫的重要任务。最让他们不解的是贷款模式的频繁变化:一是“户贷企用”,但为了防止贫困户将贷款放入企业等待分红,去年上半年停止了这种做法;接着,有关部门又陆续推行了“用者还”、“用者还”、允许一定比例“企业用贷”等模式。去年下半年实行“一自两结合”,即在自我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合伙”和“合作”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现在刚接到的通知说‘一自两合’又要调整了。”邮储银行鄂州分行行长叶兵说,这确实让大家无所适从,以至于年底还在赶任务。去年年底前一个多月,该行调整信贷目标后,抓紧与区镇政府沟通合作,通过高强度工作,最终完成了2000多万元的贷款任务。
鄂州市金融办副主任秦说,扶贫小额信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贫困户为中心。建议相关部门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在执行层面不必管全局或管到底,在效果导向、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地方探索创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湖北:从“漫灌”转向“滴灌”——鄂州破解扶贫小额信贷难题":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031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