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孩小张是家里的独生女。她家境富裕,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很多人眼里,她是城市里的“高富美”。
大学时,小张爱上了来自山区的同学李。为了爱情,小张不顾父母反对与李在成都结婚生子,与父母分手。夫妻俩总是屏住呼吸,想多赚点钱,向父母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婚后,李开公司做中介,小张当了家庭主妇。但生活的琐碎和一直没有起色的经济状况,让爱情的激情渐渐淡去。两人因互相猜忌而离婚,但仍住在一起。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得知某银行可以为公职人员申请最高20万元的信用贷款,并且可以进行网贷。后来他发现了规则的漏洞,成立了团队,联合其他人从偏远地区找了一些人冒充公职人员,让前妻等人伪造公积金缴纳流水,进行信用诈骗。每个冒充公职人员的人都能贷到10-20万左右,李从中抽取高额利润。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李等人在雅安实施贷款诈骗未遂,被警方立案侦查。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分局专案组赶赴成都、万源、宜宾、西昌、广元等地开展抓捕行动,实现了对该团伙的“全链条”打击。先后抓获李等28名涉案人员,追回被骗贷款资金130余万元,并及时将被骗款归还银行。
12月7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分局获悉,目前,该案侦查终结,经起诉,法院已对今年以来的这一系列贷款诈骗案件陆续进行了开庭审理和宣判。李等8名骨干人员犯贷款诈骗罪,分别被判处7年至2年不等有期徒刑。其中,李获刑7年。
↑相关部门给警方送锦旗。
(1)案情
“学校老师”申请贷款
信息不全意外导致骗贷案件。
“如果不是那个申请贷款信息的所谓‘陈老师’,他们至少骗了银行几千万。”12月7日,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分局经侦大队办案民警说起此案,感叹不已。
警方口中的案件发生在2021年6月中旬。当时,雅安市雨城区某银行工作人员在查询一份信用贷款资料时,发现雨城区某学校“陈老师”提交的一份贷款申请资料并不完整。恰好,这位工作人员在这所学校有熟人,于是“热心”地给熟人打电话告知申请人“陈老师”。然而,熟人传回的消息却令人瞠目结舌:学校里根本没有这个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的“陈老师”。
工作单位和姓名写的很清楚。为什么找不到这个人?银行工作人员又查了一下,学校里没有这个人。
感觉事情重要,银行马上查了之前做的多笔信用贷款,发现贷款人信息是假的,借款人也联系不上。银行立即向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分局报警,要求其调查并追回钱款。
2021年6月25日,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分局立案侦查,成立了由经侦大队牵头,多部门、多警种配合的“6.25贷款诈骗案”专案组,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专案组民警深入银行,查了几十份信用贷款申请,发现借款人都是假公职人员。除了姓名和身份证,其余公积金缴纳信息、单位、职务都是假的,而且都是外地人。
在调查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还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曾经有人去窗口咨询信用贷款的事情。
②被捕
“骗贷团伙”浮出水面。
警方逮捕28人,追回130万。
专案组立即调查锁定了该咨询师,并对案情进行了梳理。一个以李为首的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他们采用“到处撒网”的方式,找人冒充公职人员申请信用贷款,先后从雅安、凉山、简阳等地银行骗取200余万元。
调查资料显示,李组织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合伙人”冒充当地公职人员,向银行提供信息,实现骗贷。让银行工作人员震惊的是,一伙人被抓的时候,已经向简阳、邛崃、雅安、西昌、达州的某银行提交了100多人申请信用贷款的虚假资料。
“100多人的信息大部分都通过了审核。如果晚一个星期,银行就放款,他们就骗几千万贷款。”警方表示,李等人的聊天记录显示,他们还定了一个年终目标:一人收入百万以上。
雅安雨城警方的快速出击,制止了他们的诈骗行为,让银行避免了更多的损失。“他们过去常常在网上审查这类贷款。我们介入后,银行发现了漏洞,改变了审核方式,要求在系统审核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审核。”
2021年7月以来,专案组赶赴成都、万源、广元、西昌、宜宾等地开展抓捕行动,先后抓获涉案人员28名,缴获作案用手机100余部,以及电脑3台、电话卡若干张、POS机多台,对该团伙进行了“全链条”打击。
“人抓到位,钱要最大限度追回。”据警方介绍,从诈骗中追回钱款比较快。为此,专案组民警抓人追逃,追回被骗贷款130余万元,并及时归还被骗银行。
=嫌疑人被拦下。
3欺诈贷款
贷款诈骗成功后,赃物被层层瓜分。
有的“放贷人”只拿十斤白酒。
在办案民警看来,李等人的诈骗手段可以称得上“粗糙”,但却屡屡得手。
“一开始银行只需要姓名、身份证号、公积金流向等信息就可以给公职人员贷款,可以使用网上审核。”警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李等人为这个规则漏洞动了歪脑筋。“他们随机找偏远山区征信好、文化程度低的人,用他们的名字和身份证号伪造公积金交流水,然后通过手机申请贷款,完成网上审核,最后完成贷款。”
“除了贷款人姓名和身份证信息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据警方介绍,即使没有学历,只要没有贷款,没有信用卡,“一个征信纯的人就像一张白纸”,是李等人网上申请贷款的首选。一般每个贷款人可以贷到10-20万左右,但每一层提取的金额不同。一层一层,到了放贷人手里,大部分只剩下7万元,有的只剩下几百元,有的人甚至一分钱都拿不到。
据警方介绍,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被骗到成都完成贷款后,李某团伙以“贷款未成功”为由,将已发放的贷款私分并欺骗贷款人,只给对方十公斤散装白酒作为报酬。
④主犯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妻子为了他与父母决裂。
证明自己走错了路
如今,这一系列贷款诈骗案已经宣判,但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案件背后有一个山区穷小子和“白”的故事。
主犯李,1980后,四川某山区人。他的父母在家务农,家里很穷。通过个人努力,李考上了成都某大学,其良好的长相引起了女同学小张的注意。
小张来自重庆,家境殷实。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她的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从小就爱她。
两人恋爱后,考虑到男方家庭的情况,父母担心小张吃苦,极力反对。但为了爱情,小张坚持要和李留在成都,结婚生活在一起。小张生了孩子后,父母和她分手了。然而,小张夫妇并没有低头。他们一直屏住呼吸,想通过赚更多的钱向小张的父母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婚后,李开了一家公司,做中介。小张成了家庭主妇。琐碎的生活和没有好转的经济状况,爱情的激情渐渐淡了。两人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猜忌中离婚,但仍住在一起。
但离婚后独自带孩子的小张,并没有向父母求助。
离婚后,为了赚钱致富,也为了证明自己,李走上了“冒充公职人员贷款诈骗”的道路,并开始组建团队实施贷款诈骗。前妻小张也利用大学专业,伪造公积金为李交流水骗取贷款。
“那时候眼里只有钱,从来没想过后果。”面对民警,李说自己都忘了第一笔赚了多少钱。但他记得“一夜暴富”后挥霍的一幕:在一家酒吧花了20万,把90后女子杨某发展成自己的“小女朋友”,甚至给杨某买了一辆保时捷,剩下的钱用来还其他债务。
虽然有了新欢,但李并没有忘记前妻小张,每周都会回去住几天。小张到案后,多次恳求警察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她父母,眼睛红红的。但事到如今,我只能后悔了。
然而,有些人却选择了一条与李等人不同的道路。
办案民警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其中一个团伙唐某刚加入不久,得知此事违法,坚决表示要退出。现在在警察的帮助下,他在乐山开了一家牛肉店,生活平淡,但很满足。
“他经常在聊天中对我们说,‘谢谢你们,没有我们,就没有今天的他’。”民警说,其实他应该感谢自己及时退出,没有后悔很久。君子爱财,但必须取之有道。
=李被捕后,
⑤警告
有人明知诈骗还选择合作。
相关部门应加强金融监管。
据办案民警介绍,在这一系列贷款诈骗案件中,并不是所有人的贷款申请都如预期的那样获得批准。如果没有通过,贷款人就会被中介带到外地,在一些监管薄弱的地区找银行,反复申请,直到贷款诈骗成功。
“欺诈者几乎没有成本。只要能贷到款,就不亏。”办案民警表示,这些放贷人是受害者,也是诈骗者。他们中的一些人明知是骗取银行贷款,却仍然为了利益选择合作,成为利益链条中的最后一级。“因为违法成本太低,比如有人通过帮忙骗取贷款获得了几万元,但他面临的结果是什么?就算不还,也可能是征信被黑了,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征信。”
在办案民警看来,犯罪团伙在伪造公积金缴纳流水、转移赃款等方面采取各种隐蔽形式逃避公安机关追踪,多种犯罪手段并存,给公安机关破案带来了很大难度。
首先,本案资金链流向复杂,出借人不一定是本人持卡。另外还有很多POS机,三方支付,微信提现,很难追踪。
此外,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很多贷款人也是诈骗分子。他们担心被查,基本采取非接触式交接。有的贷款人和“上级”见一次面。时间长了,即使上层屏蔽了,出借人也无法识别。
警方提醒,相关部门和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的监管机制,在顺应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为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
(文中李、小张、唐均为化名)
余红星新闻记者姜琳据禹城公安
编辑关丽实习编辑罗玉婷
(下载红星新闻,还有奖品!)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80后穷小子娶白富美,为证明自己竟组团骗贷被判7年,曾在酒吧豪掷20万交新欢":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02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