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4.14于欢案,于欢的案子

4.14于欢案,于欢的案子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上周末,22岁的年轻人于欢的故事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其实,“刺死辱母”的悲剧只是中国财政状况的缩影。

事情的起因是于欢的母亲苏向房地产老板吴学占借了135万元,月息10%。苏在支付了184万元的本息和价值70万元的房产后,尚欠17万元,无力偿还。月息10%相当于年利率120%。苏无疑是借了高利贷。

那么,吓得脸色发白的高利贷到底有多可怕?

高利贷的放贷人会和借款人签订“假”合同,把高利贷的利息写进本金或者一次性扣除半年的利息。这种方法被称为“斩首”。比如你借了100万,月息6分钱,当月实际只拿到94万,扣了6万作为利息。

所以,当我们听到“月息一毛钱”的时候,其实高息贷款的资金价格指的是1元钱的月息。六分钱相当于年利率72%,一毛钱年利率接近120%,比银行贷款(年利率)5.31%左右至少高出14倍。

一个熟悉民间借贷的朋友告诉我,高利贷公司放贷时会提5%的“坏账风险基金”,这也构成了高利贷公司的收入。

用他的话说,高利贷就是“先剥皮,再抽筋,最后抽干骨髓”。高利贷者通常会故意拖延借款人的还款时间,到期债权人可以还钱,要么关机,要么消失几天。因为很多合同会包含每天30%的违约金,这个金额可以在5天内翻三倍。

那么,苏为什么不向银行、网贷平台借钱,而是铤而走险,借高利贷呢?有金融圈的朋友戏称,“辱母杀人案”其实是金融圈的耻辱。这么多金融机构,没有一家能够给苏提供贷款的。

事实并非如此,金融机构也很委屈。

中国经济处于漫长的下行周期,经济下行最直观的反应就是民间资金短缺。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或生产经营,贷款需求迅速增加。同时,因为经济状况不佳,借款人很难按时还钱,导致坏账率不断上升。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不良率接近2%。

这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

银行坏账率上升,风控收紧。次级借款人和小企业的贷款变得越来越严格。这部分人群的贷款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所以从2016年开始,线下贷款、小贷公司、线上小额现金贷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新经济发展壮大,吞噬消化了这些新需求。

根据风险管理的理论,最简单的规律就是风险越高,利息越高,以此来覆盖高风险。

所以无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线上平台,利率都比银行高很多。

越是缺钱的人越是借不到钱,所以不得不卷入高利贷。一旦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向下的循环就会变得黑暗血腥。这种无序竞争一旦打开,就像洪水决堤一样难以回头。

无论是行业自律还是监管压力,只希望下一个不要再出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4.14于欢案,于欢的案子":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01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