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担保圈2007-2011:"郑州模式"步趋罪恶深渊的嬗变轨迹

担保圈2007-2011:"郑州模式"步趋罪恶深渊的嬗变轨迹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提示:

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担保分为银保业务和民保业务:银保业务即钱来自于银行,也就是企业去银行贷款,担保公司为该项贷款提供担保的业务。每个银行都有自己合作的担保公司,其选定标准一般为:银行对担保公司进行全面审核,并要求担保公司在本行存一定的保证金,担保金额上限为保证金放大的一定比例。若按1:10放大比例计算的话,担保公司在银行存入1000万,其担保额累计上限为1亿。民保业务则是钱来自于个人,企业或个人向某个自然人借了一笔钱,出借人害怕借款人到期不还钱,担保公司为借款人提供担保并向其收取一定担保费的业务,它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民间借贷的出借人一定是个人/自然人,因为除了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外,其他任何法人没有向外贷款的权利。我们看到报道上市公司募钱用不完去"放贷",实际是之前的"银行委贷"业务,在这里名义上贷款人是银行)。本文所说的担保指民间借贷担保业务。

前言:

这几年,白布条飘扬最多的两个领域,一个是楼市,另一个就是理财了。

交了几十万的内购房款,荏苒数年,工地一看,豆腐渣了、烂尾了、甚至还是一片空地;父母的棺材本、亲朋好友借了遍凑够了几十万的首付,再加上自己下半生的房奴卖身契,换来积木盒子似的房子浸雨、管道铺设混乱、护栏不安全;号称数千元精装修标准的房子,交到自己手里"一地鸡毛",恨不得砸个稀巴烂,跟样板间天宵地壤之别;小区承诺的绿地被铲平盖新楼、说好的一级物业楼道脏兮兮的……。于是,白布条拉起来!机灵嘴甜的小王,一见面就"阿姨/叔叔"乐呵呵的叫,都半年了,公司月月打利息,咋说跑就跑呢?!这小王的手机是咋也打不通;我那铁哥们认识都十几年了,"撅起屁股都知道拉的什么屎",当着我的面拍着胸脯说"安全没事",还是个高管,这担保公司的任何风吹草动还不第一时间知道,咋我的钱也掉进去呢?这个担保公司在这么好的写字楼里办公,装修的又这么豪华气派,投的项目有云南的铜矿、新疆的煤矿,在哪个什么山里还要开发旅游景区,墙上的奖牌有"十大诚信担保机构"、"消费者满意的理财机构"……,公司咋说关门就关门呢?……。于是,白布条拉起来!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郑州就有三星、百花等非法集资案,百姓损失惨重;2011年郑州、洛阳等区域中心城市也曾担保业崩盘,很多追高息的人血本无归;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民间借贷坍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焦作、新乡、开封、南阳……等地级市。

民间借贷怎么了?曾经被推崇一时的担保"郑州模式"为何没人再提了?本文则就郑州担保的发展及嬗变为你做一叙述。

1心笃理想:2007年春-2008年底

关键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郑州模式";发展

郑州担保业发展起始的标志应从2007年5月,"泛亚达担保"更名为"邦成担保"开始。

早在2001年,在建行工作了11年的李文凡下海成立"泛亚达担保",刚开始做些银行的中介业务和银行贷款担保业务,因大家普遍知道的银行效率问题和贷款额度限制,在市场的磨炼中逐渐发现了民间借贷的这片蓝海,由之产生了以"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目的的"邦成模式"。

这个后来被发展概括为担保"郑州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一对一"、"不摸钱"、"透明操作"并有着三重安全保障:第一重是资产折价抵(质)押;第二重是强制执行公证;第三重是担保公司连带责任担保到期代偿。这与以熟人借贷、地下钱庄为代表的"温州模式"和以民间借贷中介为代表的"青岛模式"显著不同,"郑州模式"可看作是他们的升级版。

随后,邦成担保推出了担保融资品牌--动车组和担保理财品牌--金算盘,并开始在都市类报纸上做豆腐块大小的题花广告。

与此同时,个别嗅觉敏锐的商人也陆续成立了投资担保公司,如银信担保、民盛担保、弘鑫担保……等,并也模仿邦成在报纸上做"贷款/理财"字样的广告。意识到行业发展若混乱会带来的金融风险,李文凡提议成立担保行业联盟协会,并亲自挨家登门拜访积极倡议。

大概在07年接近年底的时候,行业联盟协会成立了,其倡议无非是:维护行业稳定,不吸收存款,要自律等等,并约定每月定期轮庄召开会议(后担保公司增长太快,鱼龙混杂,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已无人顾及行业自律,事后证明协会没起到作用)。

那时候大家也想做好民间借贷业务,并在形式上力求规范品牌化,几乎一致的学习邦成:设计VI手册、布置办公环境、建立公司网站,并都发布自己的融资品牌如新干线、及时雨、BRT融资等及理财品牌乾掌柜、银账房、日日升等,并在报纸上增加广告量。

大多数采编不分离并有广告任务的媒体发现了担保这一新行业的广告潜力,并有意识的采访并刊发软文,由此形成了良性互动:媒体宣传普及了担保,引来了借款客户和理财客户,客户的增加带了业务量,业务量的增加催生了更多担保公司的成立(此时新成立担保公司的老板多为曾经的融资客户和理财客户,那时候成立担保公司很容易),更多担保公司的成立,出于竞争,他们又纷纷在媒体上投放广告,广告量的增加,让媒体看到了担保这块肥肉,又加大了对担保的宣传。

发展到后来鼎盛时期,担保行业好不热闹:平面媒体成立担保专版、像办房展会一样的办理财节(当然也有银行、保险、信托公司参与)、媒体组织在大型人口密集型社区(如21世纪、鑫苑等)搞展览、进行什么"十大值得信赖的担保机构"、"最值得信赖的理财品牌"等(要评选得做广告,花钱做了广告肯定能得一个奖)有奖评选,媒体用自己的公信力为担保公司背书。那时候,你上班等公交车候车厅是担保广告,你坐上公交车车体上是担保广告,你在车箱内拉把手把手是担保广告,你到了公司做电梯电梯口/电梯内是担保广告,到了办公室你拿起报纸报纸是担保广告,你下班回家到了单元门洞口也是担保广告,广告渗透到无孔不入!

图为2008年的一个奖状:

担保公司盈利的唯一来源是担保费--借款额的3%-5%(一般是借款半年以内3%,一年内5%,因费用高及安全考虑,民间借贷没超过一年的)。相对于数十万的借款额并100%承担的代偿风险来说,这收益并不高,好在还有资产折价抵(质)押,唯一的麻烦是繁琐的官司和可能出现的执行难。

市场容量在一定时期毕竟是稳定的,担保公司的日益增加,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除了邦成等几家老牌公司已有庞大稳定的客户群外,担保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但也都在坚守中小企业/个体户小额融资的道路中探索新蓝海。

2野蛮生长:2009年初-2010年底

关键词:民间资金流入房地产;四万亿刺激计划;

狂热

先来领略一下当年郑州理财博览会的盛况(担保占了1/3的展位):

2007年国家开始新一轮对楼市包括加息6次、升准备金率10次及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上调的宏观调控,并收紧对房地产的贷款。从下半年开始,楼市逐渐冷淡,到2008年房地产的日子更加艰难,在08年底09年初时,房地产达到阶段冰点。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子虽然不好卖,但工地建设却一天也不能停。从08年中旬开始就陆续有房地产公司借民间资金,但苦于抵押物不多只能少量借贷,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到底是谁的创造发明已无从考证,行业内普遍的观点是一个叫"润唐担保"的公司最先最大量的做了房地产行业的"回购民间融资",其操作是这样的:担保公司的一个人与房产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并在房管局备案,价格当然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打很低的折扣,同时再签订一个回购协议,即房产商在约定一个期限(实际上也就是借款期限)后回购出售的房屋,之后再去房管局解除备案合同,以此达到融资目的,其费用至少在3.5%/月(年化就是42%)以上,而融资额一般在500万以上(到了09年/10年,融资额在1000万、3000万、5000万以上已非常普遍了)。再详细的操作是:若没有匹配的大资金客户,担保公司先垫付出资金,一次性打给房产商,公司理财部再以1.5%-2%/月的利息通过联合理财合同/债权转让协议慢慢吸收客户的资金进来,公司净赚至少1.5%/月以上!这种"房产回购"融资方式从2008年底开始,后被大面积的应用(2011年1月4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条款规定禁止房产回购融资,之后数量减少,但仍有继续做的,"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但不在房管局备案,存在"一房两卖"风险)。由此,"一对一"的担保模式被打破(在起初小额借款房本抵押时也不是全部一对一,因理财金额一般5万起,借款人如果借几十万,没有对等资金大户则"一对几",房子抵押在出资额最多的人名下,其他人签联合理财协议,出借人把款直接打给借款人,担保公司不留存资金),为以后非法集资埋下伏笔。

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的次贷危机从美国席卷全球,作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的出口深受影响,东南沿海出口型企业成批量倒闭,造成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不到国庆就陆续回乡,整个国民经济笼罩在阴影之中。为避免次贷危机大幅冲击经济下行,在11月中旬,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横空出世(广受诟病的4万亿计划出台有其特殊的背景,千万计的农民工失业回乡影响社会稳定,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应该是该计划出台的政治原因),并陆续发布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国家紧急推出了包括百日内降息5次、3次下调存准率,及鼓励购房的房贷7折利率和税费减免政策。2009年春,楼市触底缓慢回暖,年中后,楼市迅速翻转并出现报复性上涨。所以,2008年开始的"房产回购"融资安全退出并获得丰厚回报。

与之前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获得的微博利润相比(不仅担保费率低,重要的是借贷额太小,才几十万,最多不超300万),把钱借给房产商,在人力、时间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能获得前者至少3倍以上的收益,又因房价飞涨,没人怀疑资金的安全。当时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是,地产公司向担保公司借了一千万,一年之后连本带息还了两千万。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插曲:

08年10月,为扶持中小企业渡过因次贷危机带来的难关,中央财政增拨10亿,主要采用无偿资助的形式,用于弥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代偿损失,并鼓励发展担保机构。省市政府领会中央精神,对担保公司开闸放水,各路资本(不管以前是否了解担保业)又大批量的组建担保公司。到了2010年,全省获得省工信厅备案证的担保公司数量已经比三年前翻了十倍,飙升至1640家(大部分都在郑州),占全国担保公司的1/4。

来看一下2010年左右郑州担保界的盛况

为数众多的担保公司终于发现了一个利润丰厚的新大陆。

担保公司的业务员拿起黄页,挨个房产公司打电话成功开拓融资业务;有人开着车在地级市挨个楼盘询问是否需要资金,并把业务倒手给郑州的担保公司赚中介费;理财客户把亲朋好友的钱聚集一起放在担保公司获得至少1.5%/月以上收益(钱越多利息越高);……。钱迅速的向担保公司聚集并投向房地产,每个人都在享受快速赚钱的乐趣,邦成担保所推的那套"一对一"、"不摸钱""收益低至1%/月"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郑州模式"已无人提起。

后来,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公司和煤炭等资源企业为应对巨大的资金量需求,干脆自己成立了担保公司,因为"与其向倒个二把手的担保公司高息借款,不如直接向社会吸收存款来的费用低"。再到后来,成立个投资公司(并把分公司开到各地级市)先吸收社会存款,然后把高息民间资金用来发展房地产/珠宝/教育等产业。非法集资越演越烈,几乎失控。

欣赏一下当年的各类奖状:

3花败凋零:2011年初-2011年底

关键词:短拆成全民炒钱游戏;央行紧缩银根政策;崩盘

在担保业高歌猛进的时候,也有过小的风波,如2010年元旦河南金邦担保老板失踪及2011年3月河南诚泰担保倒闭事件,但这都犹如在大海中投个块石子,没有激起一丝浪花,很快被赚钱欲望的波涛吞没。

2010年3月,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主管担保公司的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也要求在2011年3月之前对所有担保进行审查,合格者颁发备案证,合格的关键是注册资金要达5000万(之前的担保公司多为1000万)。所谓的注册资金也就是资金的"一日游":注册公司先拿5000万存入担保公司的验资账户,完成验资后,钱很快被转走。因资金量太大,而担保公司又太多,且时间要求紧迫,注册公司的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在2010年底前出现了一个叫短拆的业务,即高息短期拆借几天资金(刚开始一般在1‰/日左右,合月息3分,短拆最长不超过30天),用于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拆借。

在宏观经济方面,2010年,4万亿刺激计划效应初步显现。年中后,日趋明显:房价暴涨、恶性通胀。2010年10月19日,在时隔22个月后,央行第一次加息,由此开始了趋紧的货币政策。2011年,央行全面收缩银根,各商业银行开始加紧收回4万亿刺激计划出台时放出去的贷款。各种因素的揉和,加上"注册资金短拆"客户的传播,2011年春节后,短拆在郑州担保业扩展起来。

关于当时的短拆,有如下几种:

1."还旧借新"的过桥资金:短拆一笔钱用于归还到期的银行贷款,之后再从银行贷出新钱还短拆过来的民间资金;

2.投/围标保证金:房产商投标土地或用于工程投/围标保证金;

3.承兑汇票保证金:企业为获得贷款,又不影响银行总贷款额度,借1000万开1500万(差额汇票)或1000(等额汇票)的承兑汇票,再把汇票贴现出去,归还1000万民间资金后差额部分即为企业获得的融资额,或以此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条件,因票据属于表外业务不受监管,所以不影响或较少影响贷款总额度;

4.长件短做:企业向担保公司借款一年,担保公司为快速筹够资金,采取高息短拆的形式吸收客户资金,之后再让信息闭塞、不追求高息且放长期的理财客户资金把短拆资金置换出来;

5.银行揽储:银行贷款额度的多少是由存款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若为10%的话,即有100元的存款,银行只能贷出去90元),当时央行验证存款是时点制的,即一季度/半年/一年的最后一天的存款额,于是在这些时点银行员工为完成拉存款任务会买"存款"。

以上短拆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还旧借新"的过桥资金,因央行一再收缩银根,造成银行无钱可贷,之前说好的还上到期贷款,就能贷出钱的承诺根本无法兑现,为还到期短拆资金,企业不得已拆东墙补西墙,通过短拆还短拆!因很多理财客户不止在一家担保公司理财,担保公司员工也在行业内频繁跳槽,每一只"蝴蝶"的翩跹,都会最终引起"蝴蝶效益"。很多担保公司根本不具备担保实力,借款人到期还不了钱,担保公司就通过短拆来的资金代偿,而尝到短拆甜头的客户已对长期的低收益理财根本没有了兴趣。以此往复,短拆面不断扩大。

短拆利息也由最初的1‰/日涨到崩盘前的近4‰/日(年化144%)。

当时的短拆盛景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孕妇挺着肚子拿着合同去一个担保公司等到期的钱,之后打车去另一个担保公司刷卡做短拆;20出头的小伙拿着数百万的银行卡,挨个打听哪个担保公司给的短拆利息高;各种短拆QQ交流群此起彼伏,大家还经常线下聚会交流哪家利息高哪家会安全些;……。曾经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担保理财彻底沦落成击鼓传花的资金游戏!后期,不少人意识到短拆的风险,因为没有任何行业能达到最少年化36%以上纯利润。但大家的普遍观点是,在2011年底前或2012年春节前短拆没事,有些谨慎的人为分散风险,把资金分散于不同的担保公司做短拆,人性贪婪的一面暴露无遗。

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在2011年9月中旬倒下,位于金水路玉凤路交叉口浦发国际金融大厦7楼的圣沃担保人去楼空。经过十一黄金周的酝酿,10月中旬后,郑州担保业排山倒海般的系统性崩盘,之猛之烈超乎想象,本想投资不同担保公司分散风险的,其结果是一家都没出来。

此前的名为短拆菁英群/郑州担保总群/河南担保行业交流群/高端担保VIP群等则都变成XXX公司维权群/XXX公司理性维权总群/XXX公司受害群……。 群情愤怒的理财客户拉起白布条、阻断交通主干道、在政府大门口聚集、甚至有人提议趁省两会期间在紫荆山游行……。

一切似乎都是徒劳。

虽有政府工作组进驻各出事担保公司,但因债务错综复杂,法律主体模糊不清(也不排除个别公司或个别人浑水摸鱼),大部分担保苦主们血本无归或回来一小部分资金或一部分抵债的物品。时间的长河早已磨灭了当初的锐气,只是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一段悲伤的回忆……

后记:

2011年担保公司崩盘主要发生在郑州、洛阳等区域中心城市,且洛阳担保公司不少是郑州担保公司老板去那办的分公司,或学郑州担保而成立的。当时最火的时候,一些郑州担保公司在某些地市/县或郑州的各区租门面房搞品牌连锁加盟,担保公司属民间金融,可其管理单位却是工信厅中小企业管理局(现已归省金融办管理),估计是其对金融行业了解缺乏,只注重形式监管,缺乏实质管理,造成担保公司进入门槛极低,再加上人性的贪婪逐利性,担保出事只是早晚。而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都有担保公司出事(当然也包括河南各地级市),主要与房地产不景气关系最大(民间借贷的钱大多去了楼市),有媒体报道全国各地出现了担保河南"伊川帮",不出意外,这些人应该都经历/感受/听说过2010年期间那几年的郑州担保火热场面。

民间借贷到底是邪恶魔鬼还是白衣天使?这真难说,就像菜刀在厨师手里是必备工具而在杀人犯手里就是凶器一样。对于企业来说,短期的/少量的使用民间资金,作为短期资金周转,或把民间资金作为自己整个资金量的补充的话,是有益的,而自己自有资金/银行资金本身就缺乏,却大批量的吸收民间资金来发展,隐患巨大(就像亚圣,以1.8%/月以上的利息无限量的吸收民间资金去投资房地产、珠宝、学校等产业,必然出事)。

对于一般市民来说,那种随进随出类似存款似的理财一定远离,做投资时只是要多些常识:借款人借钱干嘛?还款来源是什么?别一听到什么哪有个煤矿/哪有个景区/哪弄个影视城/有什么大领导关系的就把钱放进去。

民间借贷只记住一点:它只能用来短期资金周转或补充,不能用来去投资项目,因为民间资金的成本太高了!

(完)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经许可后转载请在开始处按以下格式注明:

转自微信公众平台【郑州楼市】【微信账号:zzloushi】

总编微信(88371392) 长年为大家服务,欢迎投稿:88371392@qq.com

关注本公众微信号(搜索 zzloushi 或 郑州楼市)获取更多信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担保圈2007-2011:"郑州模式"步趋罪恶深渊的嬗变轨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005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