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稻虾共作是良性循环。水稻为龙虾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龙虾可以清除稻田中的昆虫,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连龙虾留下的粪便和饲料都是稻田的肥料。”12月27日,在枞阳县欧山镇胡百党村石祥龙家庭农场,石祥龙介绍稻虾田养殖模式。
他目光炯炯,声音洪亮,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是石祥龙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别人告诉,很难想象他之前得过尿毒症,差点被病魔夺去生命。
“不能说穷日子,只想抹眼泪。”
54岁的石祥龙年轻时并不穷。
石祥龙年轻时开过拖拉机,生产过预制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在2007年,他的生活偏离了轨道。那一年,他被诊断出尿毒症
“当时就觉得天要塌了。”在被告知只有肾移植才能保住性命后,妻子唐背着丈夫做了配型,结果刚好配型成功。在妻子的强烈坚持下,石祥龙进行了肾移植。
不幸的是,石祥龙幸运地得救了,但高昂的手术费也让家里倾家荡产,欠下了十几万元。当时两个孩子都上初中了,石祥龙每个月吃药花了不少钱。这个家庭依靠唐维持生计。“那时候我走路都抬不起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苦日子?”回忆起往事,石祥龙眼里噙满了泪水。
“政府自助,好日子越来越红火。”
经胡百党村群众代表公开评议,2014年,石祥龙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卫生扶贫等政策扶持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就在戴上贫困户“帽子”的那一年,石祥龙在思考如何脱贫。“当时身体慢慢恢复,想着不老不工作。我是共产党员,等不及了。”
2016年春节后,经过长期的恢复性治疗,石祥龙已经可以从事轻体力劳动。不愿坐等救济,石祥龙帮助干部,利用产业扶贫政策和小额贷款,成立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种植水稻。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稻虾共育”模式的引入,石祥龙的家庭农场收入大幅提高。2018年,石祥龙摘帽。
“能够走出困境,健康扶贫政策、产业扶贫政策、扶贫干部没有它是不行的。”石祥龙感叹。
如今,石祥龙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503亩,年产量200多吨。还带着以个人名义注册的“世翔龙”牌米虾,去合肥参展。“石祥龙”牌米虾富硒米的品牌声音越来越大。
“听党的话,跟党走,我要为国家做贡献。”
日子越来越红火,石祥龙的喜事接踵而至:2020年,他被评为枞阳县劳动模范;2021年,因扶贫工作表现突出,被授予“安徽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人高兴就高兴,石祥龙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通过帮助穷人,我扔掉了贫穷的帽子。我们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为国家多做贡献。”石祥龙感激地说。
为了回报社会,他决定帮助农民共同致富,特别是帮助像自己这样的贫困户脱贫。
“在老石的带动下,我们也准备发展养殖龙虾。”枞阳县本林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本林说,石祥龙当起了产业“红娘”,在政策宣传、技术指导、预借资金、免费给养殖户提供虾苗等方面一点都不吝啬。
受益的不仅是大户,还有村民。一方面,土地流转,每亩收益500-600元/年;另一方面,一亩地至少需要5到6个工人。“去田里帮忙,一天挣不到100块钱,还要管饭。”胡百党村村民唐高兴地说。除了她,石祥龙还带动了7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石祥龙还热心公益。这些年来,他省吃俭用,每年都给欧山镇敬老院捐款。深知健康的重要性,石祥龙夫妇于2021年5月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成为枞阳县第一对以夫妻名义签订器官捐献协议的志愿者夫妇。
喜欢琢磨、尝试新事物的石祥龙,在村里“带头”很正常。2020年,石祥龙在Tik Tok联系带货直播,卖了3万多元的产品。现在他有了新算盘。他想走农旅融合之路,联合邻村多种果树,装扮老房子,把果园采摘和旅游民宿结合起来,打造打卡景点,提升家乡知名度。
一路努力,会有收获。石祥龙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还获得了“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22年,石祥龙获得“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
“实现水稻稳产、虾增、田增效是我们农场下一步的目标,以此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谈及未来规划,石祥龙信心满满。(王、周素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施建祥是哪里人,施祥兴资料":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946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