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重庆缙云山的“绿色辩证法”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重庆缙云山的“绿色辩证法”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新华社重庆8月23日电题: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重庆缙云山的“绿色辩证法”

新华社记者周文韬、叶涛

这是7月25日拍摄的重庆缙云山风光。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嘉陵江畔的缙云山,森林辽阔,四季常青,为重庆中心城区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其中,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物种基因库”的美誉。

但由于靠近市区,监管不严,这里的居民一度突破生态红线进行开发,“靠山吃山”,违规“侵占”林地,给美丽的缙云山留下伤痕。

清澈的海水和郁郁葱葱的山脉是无价的财富!面对保护自然和保障民生这两道“考题”,重庆坚定地回答:给缙云山减负,大力拆违,修复生态;造福群众,“养山富山”,发展生态产业。两年来,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美”和“民富”双赢的发展道路。

为民生减负增效

游客在重庆缙云山游览(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盛夏的清华都B&B酒店,背靠九峰缙云,青山、白墙、瓦、云环绕。“穿越妈妈”孙德红正在酒店前厅忙碌,电脑上不时弹出新的预订信息。

两年前,她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个“大”挑战。清华都原名石勒别墅农庄,有50多间客房。2017年,孙德宏决定升级档,投入100多万元邀请专业设计师打造,并更名为清华都。保护区内农房无序建设现象较为严重。装修时,孙德红违规加盖了一层玻璃为顶的“Star 空 Room”,这是她最得意的设计,也是清华都最贵的房间。

换装后不到一个月,2018年6月,缙云山打响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按照规定,4个“Star 空 Rooms”被纳入拆迁范围。孙德宏坦言:“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在当时,这也是山上居民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和妻子已经到了中年。没有农家乐我们能做什么?”家住澄江镇北泉村的农家乐老板蒋勇对此很抵触。

为此,镇村干部多次上门与他们沟通。缙云村党支部书记陈震的一句话,触动了孙德红。“她说民宿更重要的是通过提档做到‘精’,而不是‘宽’。”

后来孙德红主动拆除违章建筑,干部帮蒋勇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改造后,清华都只保留了13个房间,但让孙德红惊讶的是,店内收入不降反升——每个房间的价格达到了400到1000元,每月营业额都有所增长。在经历了“阵痛”之后,山上很多经营场所的效益也在增加。

“这可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回归吧!”蒋勇说。

走出一片新天地,过上好日子。

市民在重庆缙云山练习舞蹈(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我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根,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但是生态保护不好,根就不存在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70多岁的兰长生第一个在搬迁协议上签了字。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户籍人口近9000人,其中1100多名村民居住在核心区和缓冲区。保护区内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发展受到限制,部分村民生产生活困难。

为了不让大家守着绿水青山,重庆在全国率先探索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将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村民提前迁出保护区。

兰长生的家位于保护区核心区缙云村戴家园组。老两口只有少量的私有土地,平日靠子女赡养。得知搬出去后生活更方便,社保等后顾之忧也能解决后,这位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的老人率先表示同意。

“这也是生态保护理念和传统移民安置理念的碰撞。”北碚区缙云山改造办负责人吕玉春表示,要让居民安心搬下山,必须用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消除他们对未来生产生活的顾虑,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问题。

目前,已有442户、1144人搬迁至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分别占总户数的98%和98.5%。

一些村民在山里找到了新的工作。65岁的原住民李兴华现在是一名公益护林员,带头保护缙云山,在生态修复项目现场做临时工,一个月收入5000元左右。“虽然我已经不住在这里了,但是缙云山永远是我的家。”李兴华说。

提高生态质量,增加旅游收入,奔向小康社会

一对情侣在重庆缙云山拍摄视频(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累计投资15.8亿元,拆除各类建构筑物53.2万平方米,种植75万株,覆盖、翻耕、绿化36.5万平方米...近两年来,缙云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缙云山位于嘉陵江三峡之一的温塘峡脚下。江边是重庆著名的北温泉和当地的古村落金刚碑,资源禀赋优越。在生态改善的同时,重庆正同步谋划区域升级转型,科学有序发展环山度假休闲产业,打造缙云山5A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主体所在的重庆市北碚区也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产业与生态搬迁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生态旅游,创造更多能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机遇。

由于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来缙云山旅游,53岁的民宿老板李华尝到了甜头。在综合整治中,他响应号召,拆除了16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并对其中的8栋进行了升级改造。“去年的收入不仅满足了家里的生活费,还还清了20多万的贷款。我得抓紧时间把剩下的四个房间升级。”他说。

如今,“生态美”和“民富”双赢的绿色发展前景正在缙云山变成现实。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重庆缙云山的“绿色辩证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94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