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今年乌达区创新就业服务模式,依托“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助推持续就业服务,多措并举促进就业。“乌达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措施,在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并以此为抓手,助推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乌达区就业局局长赵伟说,“其中,网上服务贯穿全过程,这也是乌达区工作措施的创新。”
多条腿走路解决企业用工难
一般情况下,春节后会出现用工荒。但今年春节和疫情叠加,园区企业出现了“极端”的用工荒,严重影响了就业局在年前准备的一系列就业招聘计划和培训计划。结果就业局重新统计企业数量和岗位后,发现园区企业有900多家。“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人员短缺问题,将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赵珏说:“这是一个关键时刻。我们不能等待和依赖它。要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乌达区就业局通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快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让求职者通过就业局或直接与企业取得联系,通过网络招聘、网络面试等方式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依托网络招聘,就业局从当地招聘了380多名大学生和100多名农牧民、工人,为当地求职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经乌达区人社部门与甘肃省多次协商,开通了“点对点”农民工引进模式,从起点到终点省略中间环节,农民工在目的地中途不下车,为农民工输送和引进开辟了绿色通道。200多名农民工抵达园区,进入企业就业。同时,去年有205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政校企”合作模式。这些办法大大缓解了企业招聘工人的迫切需要。
就业局在调查中发现,下半年园区新开办企业的产业技术工人面临300多人的用工缺口。为此,就业局充分发挥“政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为企业做好储备。“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服务模式,搭建了企业与专业院校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培训平台,是武大区解决企业就业问题的积极举措。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4月,甘肃省人社厅带队调研,与企业用工对接,提前做好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准备。考虑到近年来内蒙古东部来乌海就业的学生增多,乌达区抓住这方面的需求,主动出击。有专人带队对接通辽人社部门,与当地两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今年,乌达区将继续加大“3+2”项目实施力度,引进和培养人才。同时,为引进产业技能人才,乌达区实施了包括住房、教育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引进和留住技能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①郑钧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员工的机电技能。
多措并举确保低收入群体就业
自疫情爆发以来,乌达区非常重视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想尽一切办法稳定这些人的就业。
乌达区就业局在满足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牵头联合民政、残联、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走访了巴音赛办事处、梁家沟办事处、三道坎办事处、乌兰淖尔镇,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调研,发现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适龄人口1800余人。同时,就业局走访了民乐、伟邦、银泰、胜利街、解放路沿线商铺,分析出非食商铺开工率下降40%,用工比例由1: 3降至1: 1。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这给乌达区敲响了警钟,也为乌达区就业部门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乌达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企业辅助性岗位。其中,乌达区从工业园区、农业生态园开发辅助岗位,并于4月28日举办了第三产业辅助岗位专场招聘会。目前已经有50多人到了。
乌达区在通过各种方式创造适合低收入群体的工作岗位的同时,根据这些人的意愿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增加他们的技能,提升工作岗位的含金量。今年就业局依托两家培训机构,推出线上线下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6期培训班,其中创业培训班4期,技能培训班2期。“按照政策要求,线上培训占40%,线下培训占60%。线上培训结束后,随着疫情的好转进行线下培训。”乌达区就业局培训科主任李学义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创业培训有115名学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主要是针对想做生意但没有经验的求职者。“培训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培训掌握创业技能,才能创业,才能实现就业。”李学义分析道。
同时,乌达区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为创业者提供贷款,促进小微企业良性运行,推动低收入群体实现就业创业。目前,乌达区申请的经营贷款金额为82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十几倍。“今年国家调整了小额担保政策,从之前的贷款额度15万元调整到20万元,免息时间从两年延长到三年,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乌达区就业局小额信贷中心主任王海龙说,“虽然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但只要我们需要,符合条件,我们都会为他们办理贷款,帮助他们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
乌达区还依托大学生电商、“互联网加创业孵化园”等平台,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无业人员提供场地,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专家组”的专业指导,帮助他们创业。目前,电商创业园创业者招募工作正在进行中。
②创业培训。
Uda区有序开展各类培训,帮助求职者增长技能,提高素质。
来源:乌海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泥泞的道路才能留下足迹即兴评述,泥泞的路面":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401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