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桅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国内大周期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合肥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国十大省会城市,跻身全球科研城市20强、区域创新集群100强,创新之路越走越宽。迈上新征程,总结合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经验,对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轨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度创新保驾护航,构建创新“引力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制度创新是引导和激励创新的重要保障。首先是创新政策导向。以完善政策引导、转换体制机制为重点,组建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制定以创新为核心的政策,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名片,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第二种是政府主导的运作。创新投融资方式和资本运作方式,充分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配置资源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互补作用。通过支持企业融资,创新“基金+项目”、“基金+产业”、“基金+基地”等资本准备方式,搭建资本项目对接渠道和资源平台,形成国有投资、战略投资者跟进、资本市场私募、国有资本退出回收的完整模式,实现资金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三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通过制定吸引和聚集创新资源的保障措施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引导创新活动高效健康开展。组建国内一流的科技社区“中安创谷”,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搭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形成体系完整、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培育创新“动力场”。创新发展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引进和模仿外部先进技术来带动经济增长,这是被动的、外生的、不可持续的;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的第二种先进技术带动经济增长,是主动的、内生的、可持续的。我国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第二种创新发展模式,依靠原始创新或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合肥创新发展的重点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一是发挥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利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发展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环境、先进制造等科学领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广革命性技术,发挥科学中心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作用。二是发挥科研院所的支撑作用。专注前沿技术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对接、科技的融合,实现从科学发现到成果落地的有效链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使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推动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不断推动应用科学的发展。三是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一流大学充分发挥科教育人优势,实施人才优先战略,选拔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大湖城市、创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持。
产业创新赋能增长,布局创新“竞技场”。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开发革命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可以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一是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在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发展路径后,合肥积极推动当地家电行业的名牌创新。通过合资品牌深度融合、新品牌快速成长的发展模式,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吸引了一大批知名家电企业入驻,使家电产业成为合肥首个千亿产业,从而使合肥成为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基地。合肥家电产业从“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产业、城市应急安全产业、智能终端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形成“芯屏融合”、“急终身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三是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打造首个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建设科技、产业、城市一体化的创新生态“HKUST硅谷”。通过创新管理运营组织架构、创新全球资源聚集链接机制、创新R&D机构建设模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人才聚集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等措施,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形成产业发展高地。
未来要发挥科教产业优势,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院。本文是合肥市2022年省市领导职务界定项目[SQKT202205]的研究成果。
来源:光明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964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