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4月8日电(记者周南)贫困农户贷款“难”“贵”一直是我国扶贫领域的通病。经过多年探索,湖南省初步形成了以小额信贷为主体的金融业扶贫新模式,为贫困地区金融“失血”的顽疾开出了“新药方”。
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表示,在总结多年探索的经验教训后,湖南省扶贫办于2014年联系湖南省信用社,共同打造以“一免两免三优惠一防控”为核心的扶贫小额信贷模式。
王志群告诉记者,“一助”是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量身定制的一套评级和信用体系。由原来的以家庭资产为主要内容的八项指标,改为只有贫困农民诚信、劳动力、家庭收入三项指标。
“原来的指标体系中,光是‘家庭资产’就让很多贫困户失去了贷款资格,所以优化指标,降低贷款门槛,突出贫困农户的诚信。”王志群说,根据指标对贫困户进行分级,分为四个档次,确保85%以上的贫困农户能够获得1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小额贷款。
“两免”即贫困农户小额信贷免抵押、免担保,只要通过评级授信就可以获得小额信用贷款。湖南省扶贫办副主任张志勇说,对于贫困农户来说,需要抵押和担保的贷款相当于“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现在不用抵押,不用担保,贫困户真的可以得到贷款支持。
“三个优惠”是对贫困农户的优惠贷款利率、贴息和贷款期限。贷款利率为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由财政负责贴息。贷款期限没有硬性限定,而是根据行业正常生产经营周期灵活确定。比如农民发展蔬菜项目的贷款期限可能是一年,发展柑橘等水果项目的贷款期限会更长。
“一防控”即每个县(市、区)设立不低于300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启动资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银行也要考虑风险,有风险补偿基金,可以让银行吃‘定心丸’。”王志群说。
记者了解到,在这两年的实践中,这种金融业扶贫模式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位于武陵山区的麻阳苗族自治县,去年扶贫贷款1.06亿元,帮助全县106个贫困村建立了各300亩以上的优质水果扶贫产业园。去年,这些贫困户的人均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
这个县的贫困户周尚友告诉记者,他早就想种水果了,只是之前没有资金,无法申请贷款。2014年新政策出台后,他申请了3万元贷款,入股村里的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说他家很快就能脱贫。“去年合作社分红2400元,我在工业园区打工收入14000元,收入几乎翻了一倍。”
同样位于武陵山区的溆浦县,当地县扶贫办主任曹兆生说,全县1789户贫困农户获得贷款后,种植黑木耳3162亩,去年人均增收2600元。溆浦县龙潭镇太和村村民张学梅说,“有了这样的资金支持,我们有信心尽快脱贫。”。
王志群告诉记者,2015年,湖南有97个县(市区)整体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95.8万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获得有效信贷,授信金额185.4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0亿元,带动15万贫困农户通过产业发展脱贫。
对于下一步金融业扶贫工作,王志群表示:“今年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确保全省20%的贫困农户获得小额贷款,新增贷款金额达到60亿元以上。”(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湖南省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湖南省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734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