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申万宏源证券 郑庆明 林颖颖 冯思远)
1. 战略清晰:筑梦万亿,开启新一轮扩表周期1.1 苏州银行已进入新一轮规模扩张周期,重视扩表对利润表的提振效果
上半年苏州银行营收增长平稳、业绩稳步提速交出优等生成绩单,看好三季度消化非息基数影响后,实现全年各项经营指标均不低于去年,盈利表现继续行业领先的出色表现。
1H23 苏州银行营收同比增长 5.3%(1Q23 为 5.3%),归母净利润增长稳步提速至 21.0% (1Q23 为 20.8%)。
营收平稳增长的基础之下,受益非信贷拨备同比少提,拨备反哺利润增速提升。
尤其更应该关注的,苏州银行已进入新一轮提速发展期,下阶段规模提升对营收、业绩提振值得期待。2Q23 苏州银行贷款同比增长 19.1%(2016-2022 年 CAGR 为 15.8%),已然进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周期。随着从规模扩张提速到稳价提量成效兑现,下阶段营收、业绩表现有望继续保持行业前列水平。
1.2 战略明确:经营理念由“以小为美”升级为“向实而行”,筑梦万亿正启航
复盘苏州银行历史,其战略执行一脉相承并充分契合各时期发展特点。伴随资产规模突破五千亿、资产质量干净无虞,经营理念转变为“以民唯美、向实而行”,背后蕴含的思路是在继续坚持中小和零售客群基本盘的同时,加大对实体客群和以产业园区为主的政信项目的切入,带动新一轮规模提速增长,“筑梦万亿”计划适时启航。
(1)2010-2015 年,正值刚翻牌为城商行后的快速发展期,资产规模四年翻两番,但也埋下一定风险隐患。
2011 年苏州银行翻牌后提出资产规模“两年翻一番、四年翻两番” 的增长目标,总资产从 2010 年末约 500 亿元提升至 2015 年末超 2300 亿元,CAGR 高达 33%。
但彼时正值三期叠加,部分传统行业对公客户大额风险暴露造成不良明显上升,2014 年苏州银行不良率从 0.88%攀升至 1.37%、2015 年进一步上升到 1.48%(根据招股书披露,彼时前十大单一贷款客户中丰立集团和永恒钢铁两家即产生 4.3 亿不良,占不良余额超 3 成)。
在体量较小、风险定价能力尚未充分经历考验的阶段,个别大客户风险暴露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也促使管理层在新一轮战略中将服务中小、服务零售放在更高地位。
(2)2015-2022 年,更突出“以小为美、以民唯美”,彻底出清不良包袱,完成资产结构的质优蜕变。
时任董事长王兰凤在 2015 年提出“要把‘根’在苏州地区扎深扎牢…高度重视苏州银行作为本土法人银行的优势资源禀赋…要做好一家‘好行’而非一家‘大行’,坚持在小和民上做文章…”,并同步推动事业部改革确保战略执行。
“对公服务中小、零售服务市民、综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思路下,尽管规模增速有所放缓(2015-22 年资产 CAGR 降速至约 12%,城商行平均约 13%),但一方面完成了资产结构的质优蜕变(中小微企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保持 80%以上,2022 年末零售贷款占比 36%,高于城商行平均约 3pct、较 2015 年末提升近 17pct ),另一方面显著改善了资产质量(2022 年末不良率仅 0.88%,过去五年累计下降 80bps,降幅在长三角上市城商行中最大;拨备覆盖率提升至超 500%,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3)2022 年以来,战略升级为“以民唯美、向实而行”,未来三年目标“筑梦万亿”。
2021 年 6 月,苏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金融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市委明确定调金融业 高质量倍增目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需要更快发展以匹配区域经济增长要求。
当前苏州银行总资产规模已超 5800 亿元、资产质量也处于过去十年最干净时点,已有充足的底气和基础去更好切入苏州本地实体客群以及以产业园区为主的政府项目,这是“以小为美”升级为“向实而行”的内涵,也是“筑梦万亿”的核心抓手。
此外,将“以民唯美”放在更靠前位置,也表明在继续坚持中小和零售客群的同时,将更侧重于客户下沉,在极优资产质量下也可以适度提升风险偏好,进一步提振息差和盈利表现。
1.3 战略得以高效执行的核心是有干劲、有能力、有恒心的高管团队
苏州银行管理层扎根区域、有干劲、有能力、市场化的标签突出,是战略得以坚定和高效执行的最大保障。
新领导班子由市场化聘任,兼具国有行、城商行的实践经历,长期扎根苏州。2023 年初,掌舵苏州银行 12 年的前董事长王兰凤女士到龄退休。
新任董事长是一名“70 后”,曾在建行苏州分行任职,后转战上海银行,担任上海银行苏州分行筹建领导小组负责人和苏州分行行长,来苏州银行就任前曾任上海银行副行长。
年富力强、锐意进取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标签,明确提出“市场份额、有效户数、营收贡献、资产质量”四大关注重点。崔董事长上任首月便完成全行分支机构的调研工作,明确提出要“树立‘不发展是最大风险’的紧迫感、‘全力赶超对标同业’的进取心”,将“市场份额、有效户数、营收贡献、资产质量”作为四大关注重点。
新领导班子就位后,也对规模增长提出更高要求(要求 2023 年贷款增速不低于 2022 年,约 17%;原计划新增贷款约 400 亿,对应增速约 15%),“筑梦万亿”已作为新一轮战略的重要目标。
此外,新任行长王强等高管也都有在苏州本土金融机构扎根工作的宝贵经验,稳定、与区域绑定的管理团队也为苏州银行保持战略定力、服务本土实体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场化体制改革也为战略推进赋能。
在苏州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地金融机构也开始陆续推动市场化体制改革。
目前新管理团队也提出将拉开薪酬固浮比、加强正负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工作动力,自上而下的市场化体制改革预计也将保障下阶段战略继续高效执行。
2.1 好环境、好政策、好基础,区域经济迈入新阶段,地方法人银行也理应更快发展
2.1.1 根植苏州“好地方”:经济规模大、人口红利强、产业结构优的新晋特大城市
苏州已正式晋升为特大城市,发展势能进一步积聚。
2023 年 9 月,苏州城区统计口径纳入工业园区,以七普数据计算城区常住人口达 512.51 万人,正式跻身特大城市行列。跨过“特大城市”门槛后,苏州在政策(如特大城市可进行城中村改造、获得都市圈建设资格)、产业、人口集聚等方面拥有更强优势,区域发展有望再上新台阶。
苏州人口红利突出,结构、数量双优。2022 年苏州市 GDP 近 2.4 万亿,同比增长 5%,全国排名第 6,稳居地级市榜首,区域经济发达。
苏州是江苏 13 个地级市中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含下辖县级市,2022 年末常住人口为 1291 万人)。同时根据七普数据显示,苏州人口抚养比仅为 35.1%,远低于全国 46%的平均水平。庞大的人口总量、更高的劳动年龄人口、更优的人才质量全面体现了苏州人口、人才双重红利。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苏州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2022 年占比分别达 48.1%、51.1%。产业层面,2022 年末规上高新产业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比已较 2019 年提升 2.9pct 至 52.4%的高位,产业结构不断调优。
2.1.2 政策支持、产业反哺,苏州金融业发展迎来新风口
地方领导班子对金融业提出更高质量发展要求,区域金融迎来新风口。
苏州“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对金融发展提出较高要求。
2021 年 6 月苏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上再次定调地区金融要实现高质量倍增,并现场签约 33 个项目、预计将在“十四五”期间对重点产业新增授信超 2.6 万亿。
苏州金融兼具好环境(毗邻上海、承接大量溢出项目)、好政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 发展)、好基础(区域信贷总量大、增速快),发展迎来新风口。
金融“活水”滋润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也将反哺金融。
苏州“十四五”规划中要求金融业“加宽与产业间对接通道、打造产业资本中心”。苏州将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促进先进制造业向重点园区集聚的同时,也将推动开发区由单一功能向居住、生活等城市功能转型,蓬勃发展的产业也将带来充足的融资需求和潜在客群。
2.1.3 在区域经济迈向新台阶的同时,地方法人银行更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必要条件
1H23 苏州银行在本土市占率仅 3.6%,相较于苏州的经济地位而言,苏州银行理应更快发展。
根据苏州地方金融监管局披露,苏州银行在苏州地区贷款市占率远低于四大行(约 10%)、甚至低于部分股份行在本地的分支机构;尽管与苏州银行网点更多集中在苏州小市有关,但也客观反映作为地方法人城商行,苏州银行自身发展速度较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而言仍有更大提升空间苏州银行更快实现高质量扩张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地方也给予更多资源倾斜。
在资源引流方面,苏州银行作为地方法人城商行,深度参与市政府国资国企“1+10”项目联动(“1+10”指苏州市国资委及其监管企业与 10 个下属市(区)国资监管机构及企业在轨道交通、战略新兴、管网等领域联动合作机制),拥有更优先切入优质资源、渗透产业链客户的资源优势。
2.2 三大抓手是高质量倍增目标稳步兑现的重要保障
2.2.1 抓手之一:“向实而行”内涵在深度融入地方实体经济,三大领域支撑规模高增
过去由于自身体量较小以及化解上一轮存量不良,苏州银行更强调“以小为美”服务优质中小客户,规模增长相对并不突出。
2015-21 年苏州银行贷款 CAGR 仅约 15.6%(长三角上市城商行平均 17.7%)。而站在当前资产规模已突破 5000 亿、存量包袱彻底出清的时点,“向实而行”的内涵在更深度融入地方产业经济,并切入苏州市域一体化建设(包括加大苏州小市和下辖县市投放)。
2022 年以来,苏州银行贷款增长明显提速,2Q23 已接近 20%。
投向来看,2022 以来约 51%贷款由制造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和基建类贡献,加速切入地方实体经济。
在保持实体中小客群优势同时,目前苏州银行已有足够的体量基础切入地方发展,以产业园区为主的政信类项目、下辖县市现金流较好的平台项目、实体企业三大领域为抓手,以对公 驱动支撑信贷增长提速,持续助力自身规模扩张。
截至 2022 年末,苏州银行在苏州地区贷款市占率仅为 3.5%;同时,在四大重点区域 常州、无锡、南通、南京)市占率也仅约 0.5%,积极进位目标下重点区域市占率也有较大提升空间。
若假设,1)苏州、四大重点区域、苏北等其他异地区域未来 5 年信贷增速中枢分别为 13%/14%/15%(过去 5 年贷款 CAGR 分别为 13.5%/14.1%/14.7%)。2)“向实而行”切入本土实体、加速信贷投放背景下,苏州地区贷款市占率年均提升约 0.1pct;3)四大重点区域市占率年均提升约 0.06pct;4)其他异地区域市占率稳定约 1%。
静态测算 下,2023-26 年苏州银行信贷增速将保持近 17.6%,2026 年末信贷规模有望达 4800 亿。
零售延续快速增长叠加对公端政信类项目支撑高景气投放,2026 年末贷款总额有望达 4800 亿。叠加与地方政府合作加深、政府债规模有望提升,将共同驱动总资产扩张。
静态测算 2026 年末苏州银行总资产规模将突破万亿、实现“筑梦万亿”目标,未来 4 年复合 增速近 18%
2.2.2 抓手之二:适度提升风险偏好的同时,存款成本确定性改善将提振息差表现
中期层面苏州银行提振息差有抓手:资产端提升消费类贷款贡献+负债端改善存款成本。静态估算若消费贷占比提升至 10%、存款成本下降约 6bps,息差可较当前提振约 6-10bps。
(1)1H23苏州银行消费贷占总贷款比重仅约6.3%,其中互联网消费贷占比不到3%。交流反馈互联网消费贷定价约 8%,自营消费贷定价约 4.5%,假设新增消费贷中互联网消费贷贡献约 50%,则新增消费贷较整体贷款溢价约 180bps(1H23 贷款平均利率约 4.37%),静态估算消费贷占比每提升 1pct 将提振息差约 1bp。
(2)2022 年以来苏州银行三年、五年期存款报价累计下调近 120bps。根据存款重定价日结构,1H23 苏州银行一年以上到期存款(不含一年)在总存款中占比 34.9%,假设其中三年期及以上占比 2/3,则静态估算这部分存款全部重定价将提振息差约 18bps;若假设其中 1/3 将在明年初重定价,则明年初存款重定价将提振息差约 6bps。
具体来看,资产端零售占比稳步提升,但结构端存在优化空间。
截至 1H23,苏州银行零售贷款占比较 2015 年末提升 14.4pct 至 34%,略高于长三角上市城商行平均(33.5%);但从结构来看,苏州银行零售贷款以优质客群的按揭及经营贷为主,消费贷在零售贷款中占比仅约 18.5%,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而“以民唯美”战略既是服务中小客群的坚持,也是适度抬升风险偏好、提振资产定价的愿景。
2019 年后,苏州银行消费贷重心向自建场景调整,加之主动压降互联网消费贷敞口,目前苏州银行互联网消费贷占总贷款比重不到 3%;消费贷在零售贷款中占比较 2018 年高点累计已下降 15pct。
而在监管不断规范之下互联网信贷行业实际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适度加大与头部企业合作(如蚂蚁、网商银行),以数字银行为试验田,在短期促进消费信贷快速增量的同时,也能通过合作熟悉互联网消费贷运营模式,完善自身渠道和风控模型,最终实现自建场景和产品体内循环。干净的资产质量家底也是提升风险偏好的最好保障。
2Q23 苏州银行不良率仅 0.86%,1H23 核销规模仅约 6600 万(全年 10 亿额度;去年同样 10 亿额度,最终仅核销约 2.7 亿),测算加回核销回收后不良生成 率仅 0.19%,极优资产质量足以支撑深度提升风险偏好提振定价。
而优质区域居民消费旺盛,也为苏州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提供沃土。
得益于乡镇企业较早起步积累的资本基础以及顺应发展外向型经济,苏州人均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排名江苏省前 2,居民消费力较强,为金融机构发展零售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受益优渥外部环境,苏州银行零售信贷快速增长。
2015-2018 年苏州银行以消费贷为驱动,带动零售贷款增速稳定约 35%;2019 年后,主动放缓消费贷投放,转而通过市民卡、社保卡等为抓手参与居民日常生活,通过与政府、机关部门合作切入各类场景,并对小微企业推动“苏式微贷”等个人经营贷产品,按揭及经营贷成为“发动机”。
负债端来看,随着存量长久期、高成本存款重定价,存款成本正处于下行通道中。
作 为唯一从农商行翻牌而来的城商行,苏州银行既有城商行更多元化的存款来源优势,又有 农商行更好的零售客群基础。
这使得苏州银行对公存款占比高于农商行,但零售定期存款占比又相对高于其他城商行,这是苏州银行存款成本过去高于其他同业的主因,也赋予下阶段改善成本、稳定息差的空间(1H23 苏州银行零售定期存款占比约 39.2%,高于江浙城商行平均约 12pct;存款成本约 2.18%,持平上市银行平均,略好于江浙城商行约 2.19% 的平均水平)。
而 2023 年以来苏州银行存款成本已进入下行通道,后续仍有合意改善空间。1H23 苏州银行存款成本为 2.18%,较 2022 年已下降 4bps。
今年 9 月大行、股份行下调存款报价后,苏州银行也跟随下调,且对于三年期及以上存款下调幅度更大(三年期及以上存款报价下调 35bps 至 2.4%,大行及股份行调整幅度为 25bps)。
自 2022 年以来苏州银行对三年期以上存款下调接近 120bps,伴随该部分存款逐步到期重定价,苏州银行存款成本仍将继续下行。
2.2.3 抓手之三:人均产能提升有望带动成本收入比改善
2022 年末苏州银行人均管理资产约 0.95 亿,相较同业平均约 1.25 亿的水平,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2019 年开始苏州银行人员较快增长,短期推升成本收入比(1H23 苏州银行成本收入比约 33%,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5pct),但也为下一阶段提升产能、降低成本赋予空间。
现阶段苏州银行已对员工绩效考核进一步市场化,采取拉开薪酬固定/浮动比等方式激发员工产效,预计伴随人均产能提升,成本收入比将趋于下行,提振盈利表现。
2.2.4 中长期 ROE 提升路径:ROA 与杠杆倍数提升
当前苏州银行 ROE 低于城商行平均水平,尽管极优资产质量下信用成本好于同业,但杠杆倍数低于同业、息差并不占优,同时成本收入比也相对较高。2022 年苏州银行 ROE 为 11.5%,同比回升但仍低于城商行平均。
拆分来看:
① 杠杆倍数较同业偏低,新一轮扩张周期下存在资本用足空间: 2017-2021 平稳扩张下杠杆倍数仅保持约 13 倍水平,2022 年以来虽有提升但仍较同业有明显差距(2022 年苏州银行杠杆倍数仅为 14.3 ,城商行平均为 15.6)。2Q23 苏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9.36%,资本较为充足,伴随“筑梦万亿”启航,规模扩张提速有望带动杠杆倍数抬升。
② 息差较同业并不占优,适度提升风险偏好可提振定价表现:更为审慎的风险偏好让渡一定利差空间,2022 年苏州银行净息差 1.87%,仅略高于其他对公为主的城商行,但考虑到苏州地区更优渥的零售客群需求,以及极为干净的资产质量所赋予适度风险下沉的资源基础,苏州银行具备灵活资产摆布提升息差的空间。
③ 此外,过去几年人员更快增长,使得短期苏州银行成本收入更高于同业,随着人均产效逐步提升,成本收入比有望缓落提振盈利表现:2022 年苏州银行成本收入比为 35%,远高于同业平均(城商行平均为 29%)。
2019-2020 年,费用精细化管理叠加疫情扰动扩员节奏,成本收入比短暂降至 30%以下,但 2021 年以来人员扩张提速,成本收入比提升并维持约 33%高位。
截至 2022 年末,苏州银行人均管理资产仅约 0.95 亿(上三角上市城 农商行平均约 1.25 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人均产能提升也有望带动成本收入比下降, 改善 ROE 表现。
考虑苏州银行未来 ROE 提升路径,我们推断为“扩杠杆、调结构、降成本”,即:
(1)降成本、提息差→提振 ROA:2021 年以来苏州银行增员不断提速,带动成本收入比维持高位(2022 年成本收入比为 34.6%,城商行平均仅为 28.6%),但短期较高的员工费用会随着人均产能提升、规模效应显现而逐步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干净资产质量家底下苏州银行有更大发力高收益消费贷空间,有望带动息差回升。
静态测算若净息差回升至 1.82%(消费类占比较目前提升 4pct、存款成本下降 6bps)、成本收入比降至 32% (较 2022 年末下降约 1pct),则 ROA 将较 2022 年提升 0.24pct 至 1.08%。
(2)用足杠杆→提升 ROE:截至 2Q23,苏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9.36%,高出可比同业平均约 3bps,相对充足的资本是“筑梦万亿”过程中抬升杠杆水平的有力保障。静态测算下,若 ROA 达到 1.08%中枢水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 9%,则中期层面 ROE 将保持约 15.9%水平。
3.1 极为干净的资产质量家底是战略能执行、业绩可持续释放的基石
再无不良包袱,资产质量已达近年来最优。
复盘苏州银行过去资产质量表现,2010-2014 年在“四年翻倍”目标下,规模快速扩张,但粗放式的经营也带来了风险的积累,2014-2016 年不良风险开始集中爆发,2016 年末不良率较 2013 年提升 61bps 至 1.49%,不良生成率也较 2013 年上升 147bps 至 1.88%。
2017 年以来不良生成持续回落,叠加加大不良处置,当前资产质量已居于行业第一梯队。
2018 年开始苏州银行大幅收紧不良认定标准(逾期贷款/不良贷款降至 106%,也是彼时账面不良率小幅跳增原因),在极严不良认定标准下(当前“逾期贷款/不良贷款”仅 85%),2Q23 苏州银行不良率季度环比下降 1bp 至 0.86%,上半年加回核销回收后不良生成率仅 0.19%。同时逾期率、关注率均维持仅 0.73%的行业极优水平。
从风险抵补能力来看,2Q23 苏州银行拨备覆盖率达 512%,各项资产质量指标均稳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
干净的资产质量、低信用成本为苏州银行持续推进新三年战略、实现高质量倍增、做大做实资产规模赋予充分的成长空间。
3.3 新一轮发展周期,规模扩张进入提速通道
新发展周期下贷款增长提速,已成为规模扩张主动力。
2Q23 苏州银行贷款同比增长 19.1%,1Q22 以来增速持续快于总资产,带动贷款占比提升至 48.9%(长三角上市城商行平均:42.5%)。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加速切入本土实体背景下,苏州银行信贷已进入快速扩张期,叠加异地贡献提升,有望继续驱动资产规模上量,实现高质量倍增、做大做强。
存款基础优于长三角城商行同业。2Q23 苏州银行存款同比增长 20.0%,存款在总负债中占比保持近 70%高位,明显高于长三角上市城商行平均(2Q23:62.2%)。
贷款结构方面,对公加码发力弥补零售需求偏弱影响支撑信贷增长进一步提速。
2Q23 贷款同比增长 19.1%(1Q23:17.2%),单季新增贷款 152 亿,超 9 成由对公贡献;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 332 亿(2022 全年新增 374 亿),新增对公贷款中近 2/3 由制造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和基建类贡献。
上半年零售贷款新增仅 58 亿,占新增贷款不到 2 成(2022 年为约 4 成),经营贷及消费贷同比少增是主要拖累(合计新增 42 亿,同比少增约 40 亿);按揭贷款实现稳步增长,上半年新增 16 亿,接近 2022 年全年水平。
在实体、零售需求缓慢恢复背景下,零售表现偏弱是行业共性特征。但苏州扎根优质区域的禀赋突出,“以民唯美”战略下坚持中小和零售客群的定位不变。
伴随宏观经济复苏、居民消费意愿回升,期待零售信贷回暖对总量支撑、结构优化和定价提振带来正向催化。
苏州银行对公存款基础扎实,其背后是深耕本土好区域、与政府合作较为密切所赋予的禀赋优势。截至 1H23,苏州银行存款占比为 68.5%,排名长三角上市城商行第一。
受益与政府密切合作、对公存款在总存款中占比长期维持约五成左右(1H23 为 45%)。从 期限结构来看,受定期化趋势影响,截至 1H23 苏州银行活期存款占比略有下降(约 32%),但仍好于江苏、南京,其中对公活期存款占比约 22%。
展望来看,伴随苏州银行切入地方高质量发展、深度加大与地方政府合作,有望以政信类项目为抓手实现存款回流,进一步巩固对公存款基础。
同时伴随经济复苏、定期化趋势也将逐步缓解,带动存款期限结构再度优化。
3.3 息差水平居于同业中游,结构优化赋予稳定息差空间
二季度苏州银行息差环比延续回落但降幅收敛。1H23 苏州银行息差 1.74%(长三角城商行平均:1.68%),较 1Q23 下降 3bps(1Q23 较 2022 年下降 10bps)。
受重定价影响贷款利率下行是息差短期承压的主因,1H23 贷款利率较 2022 年下降 34bps;存款成本改善红利则稳步释放,1H23 存款成本较 2022 年下降 4bps 至 2.18%。
稳息差仍需关注结构端改善。苏州银行存款成本已进入下行通道,随着长久期高息存款到期重定价,存款成本还有进一步改善空间。叠加当前贷款利率低于可比同业,适度提升风险偏好下,有望缩小其与同业定价差距。
3.4 中收表现出色,多元化牌照加持有望支撑贡献提升
1H23 中收表现出色,占营收比重提升至同业第一。受益代理及银行卡业务亮眼表现,1H23 苏州银行中收同比增长 7.1%(1Q23:6.5%),在营收中占比较 2022 年提升 2.2pct 至 13.4%,位列长三角上市城商行第一。
优渥展业环境叠加逐步形成的多元化牌照优势,有望支撑下阶段中收快速发展。2022 年苏州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 GDP 分别为 7.1/18.6 万元,分别排名江苏省第 1/第 2,为苏州银行展业提供优渥环境。同时,2022 年苏州银行收获基金托管及公募基金两大牌照,多元化牌照优势逐步形成,有望带动中收保持快速发展。
向实而行,筑梦万亿,优质区域里的高成长银行。
短期层面,期待零售回暖对息差企稳、营收提振的改善,看好实现营收稳步向上、业绩增速领先行业的全年目标。
中长期层面,在资产规模突破 5800 亿的背景下,已有足够能力切入本土实体项目,苏州银行有望在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管理层带领下实现高质量倍增。
与此同时,干净的资产质量家底、确定性改善的存款成本同样也将赋予息差改善的表现,实现量增价优。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22.7%/23.3%/23.8%。
当前苏州银行股价对应 23 年 PB 仅 0.66 倍,处于江浙区域性银行中游水平。
短期来看,伴随宏观经济复苏、零售需求回暖,苏州银行逐步提速的营收、同业领先的业绩增长有望持续兑现;中期层面,“筑梦万亿”驱动规模进入新一轮高质量扩张周期,适度提升 风险偏好叠加存款成本持续改善亦有助于稳定息差、提升 ROE。
若苏州银行 ROE 提升至超 15%,基于 PB-ROE 框架,则在当前行业估值中枢下,PB 至少应提升至约 0.85 倍。同时当前银行板块正处于“市场悲观预期胶着”到“期待配套政策落地催化”的估值修复窗口,目前银行板块 PB(LF)仅 0.47 倍,若行业估值中枢修复至过去三年中位数水平(约 0.6 倍),苏州银行 PB 应约 1.1 倍。
综合考虑苏州银行成长趋势以及板块估值修复空间,给予苏州银行第一阶段 0.9 倍 23 年 PB 的目标估值。
1)经济复苏显著低于预期,需求修复节奏滞后:若宏观经济复苏偏慢、政策提振成效低于预期,可能影响实体有效需求修复;
2)息差企稳低于预期:若贷款定价持续下行、负债成本上行继续挤压息差表现,银行盈利能力将继续承压,将影响银行内生资本留存以及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3)尾部不良风险暴露:若零售、普惠等不良风险大面积扩散暴露,可能造成银行资产质量承压,极大影响银行利润表现。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苏州银行有限公司,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64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