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聚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打理蝴蝶兰。(资料图片)
东南网7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吴红)
编者按:在2019年mainland China国家级台创园建设评估中,我省6个台创园评估等级均为优秀,其中漳平台创园和漳浦台创园并列第一,刘清台创园紧随其后,仙游台创园和福清台创园并列第四,惠安台创园排名第六。这也是台湾创元连续三年进入我省前六。
亮丽成绩单的背后,是我省各部门和台资农业企业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我省深化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台创园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实施贷款贴息、电价减免、专项补贴等优惠措施,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园一特色、一区一产业”的发展格局。本报特推出台创园巡展系列报道,展现六大台创园特色,聚焦两岸农业融合发展之路。
兰花的聚集效应
今年2月下旬复工后,台资企业漳州聚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宝公司”)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目前蝴蝶兰正处于出苗阶段。接下来,既能满足园区内蝴蝶兰种苗生产企业和周边花农的种植需求,又能通过电商营销让漳浦种苗走进千家万户。”黄瑞宝,来自台湾省台南市,是聚宝公司董事长。自2007年扎根漳浦台花园以来,他一直专注于蝴蝶兰育种。截至目前,聚宝公司通过杂交培育出3000多个蝴蝶兰新品种,其中已有近千个品种上市流通,成为两岸大型蝴蝶兰种植企业。
在聚宝公司的带动下,一批两岸蝴蝶兰生产企业在漳浦太创园聚集成长。蝴蝶兰产业已经成为漳浦台创园的特色产业,漳浦台创园也成为mainland China最大的蝴蝶兰品种研发和种苗培育基地,年产蝴蝶兰种苗5000万株。
在这一波浪潮中,mainland China 90后青年严浩(Yim Ho)选择从龙岩搬到漳浦台造园,从事蝴蝶兰种苗的种植和销售。“漳浦太创园的蝴蝶兰产业已经成长为行业的引领者和创新先锋。杂交育种、组培繁殖、育苗、催花技术、成品花营销等产业链日趋成熟,是吸引两岸经营者入驻的重要原因。”严浩说,疫情后时期,由于园区蝴蝶兰产业链完整,很多蝴蝶兰生产企业很快恢复了生产经营秩序。
为进一步做强蝴蝶兰产业,漳浦台创园正在规划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蝴蝶兰特色产业园。建成后将形成集养殖研发、生产销售、金融服务、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黄瑞宝与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共同开展的“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护、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兰花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始于2009年,持续至今。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破解了兰花栽培和产业化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必将大大提升漳浦蝴蝶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漳浦台创园管委会主任林建国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借助两岸产学合作,建设省级兰花种植基地和国家级蝴蝶兰种质资源及性状检测中心,推动兰花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示范、推广和应用,进一步促进蝴蝶兰产业的规模化集聚效应。
闽台合作的双赢模式
“蔡,最近黄玉的叶子变黄了吗?我该怎么办?”
“叶黄是缺乏微量元素,可以施点磷钾肥。”
……
虽然台湾80后青年蔡志扬因新冠肺炎疫情留在岛上,但他仍与漳浦台创园的农民保持联系,并在网上回答他们的问题。
2013年底,出身农业家庭的蔡志阳在漳浦台创业园创业。从世界各地引进的130多种花卉、树木、水果新品种,汇聚在他一手创办的漳浦太峰山生态农业园,宛如一座异国花果展园。为了更好地发展,蔡志阳采取“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现场指导、现场培训、现场示范、在线答疑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实现了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与产业的有机融合。
“在台创园,很多台湾农民与当地农民合作,不仅帮助农民朋友获得了更好的收益,也让我的果蔬新品种有了更大的推广平台。”蔡志阳告诉记者,这种线上线下合作的模式,既解决了当地果树品种单一、农民缺技术的问题,又促进了台湾省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实现了两岸农业的互利共赢。
同在岛内的台湾青年王,每天通过微信向台湾老商人林守洪了解瓜果生长情况,林守洪安排农场工人现场勘察,代为管理。林寿红在漳浦太创园经营一家休闲农场。农场大面积种植台湾省九品香水莲,有果蔬采摘、茶文化、生态餐厅等功能区。2019年,漳浦县在这里建立了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两岸青年创业辅导中心。
“台湾省的年轻人在农业方面几乎没有创业经验,而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的平台来安顿下来,积累经验。”林守洪认为,农业在大陆是朝阳产业,但需要新农民加入,而这是最好的试验田,可以成为台湾省青年到西部探水创业的窗口。在王看来,这块台青创业试验田,是漳浦台创园给予台青的基础保障。不仅吃住在农场,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两岸资深农艺师传授经验,提供专业辅导。这种创业环境是完美的。
截至目前,漳浦台创园已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87家,涉及花木、果蔬、水产渔业、茶业、休闲农业、有机肥、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年产值超过35亿元。
金融服务的创新理念
这些天,台商张唐伟正忙着准备材料和申请贴息贷款。去年,他为台湾农民获得了第一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地上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以每平方米600元左右的成本抵押了5000平方米大棚的经营权和大棚内的地上农业设施,成功贷款300万元。
“这种贷款3年一批,期间每年按时还完利息才能续贷。”张唐伟用这笔资金投资建设了新的蝴蝶兰温室,扩大了规模,从事蝴蝶兰组培、种植、科研和销售。“今年6月份,我刚办完续贷申请,之后园区会给予贴息贷款,这将大大减轻我们的资金压力和生产成本。”张唐伟说。
农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如何筹集资金是很多农民面临的难题。因此,漳州市县市两级农业部门以漳浦县作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加快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地上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人才能进能留,就要创新理念,精细化服务。”林建国表示,园区不仅为台湾农民和企业抵押农业设施提供创新服务,还全面落实各项优惠补贴政策。园区内所有台资农业企业均给予农业“五创”、优质项目、用电等补贴,仅去年一年补贴就达数千万元。
疫情发生后,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漳州市、漳浦县、漳浦台创园管委会出台了各种暖心政策,从提供信贷、降低电费、燃气费、物流费,到减免或缓缴相关税费。一些台湾企业甚至在短短一天内完成了信贷调查、审查和分发。
“这么多好政策,这么贴心的管家,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这里创业的信心。”张唐伟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漳平台创园管委会,漳浦台玻":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936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