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酉阳土家族特产,酉阳土家族特色

酉阳土家族特产,酉阳土家族特色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新华社重庆9月11日电题:重庆酉阳:让土家族的“非遗”扬眉吐气。

新华社记者周文韬

在外打工8年,黄秀昌4年前回到老家重庆酉阳县。

这次迎接他的是一个在家赚钱的机会,工作内容与他熟悉的面具阳戏有关,这种戏源于土家族先民的祭祀仪式,因其表演者戴着木制面具而得名,蕴含着人们的美好期待。2017年以来,在有着千年历史的酉阳县龚滩古镇,定期有“面具阳戏”、“酉阳民歌”等一批“非遗”表演在这里上演,黄秀昌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也由此而来。

受父母影响,黄秀昌从小接触面具阳西,掌握了唱歌跳舞等多项技能,后来成为阳西艺人。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十里八乡经常有阳戏。

9月9日,酉阳民歌国家级传承人熊在重庆市酉阳县黑水镇展示自己的唱功。新华社发(冉川摄)

位于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90%以上的人口是少数民族,也是一个“无形”资源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非遗”项目呈现机会锐减,很多人不得不放下自己熟悉的民间技艺,外出谋生。黄秀昌2009年也去了一个工地打工。

“没想到时隔多年又重拾阳戏。”他大声说道。

演出场地设在龚滩古镇青砖青石围合的院落西秦厅。这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重庆市级文保单位,过去是商人聚在一起、讨论、看戏休闲的场所,如今却成了游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舞台”和“窗口”。每到旅游旺季,大厅里近百个座位经常座无虚席。

作为这里的常驻表演者,黄秀昌每月收入约3000元。他还向更多的前“同行”介绍工作机会,当地居民在一些演出中担任配角。无论专业演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大家都不敢怠慢这场演出:从排练、磨合到创新,都在思考如何为观众奉献一场精美的文化盛宴。

1月8日,在重庆市酉阳县铜鼓镇清泉村,当地村民组织面具杨戏曲表演迎接新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冉川摄)

连日来,景区工作人员正在利用空 schedule推进西秦馆的升级改造,包括进一步完善“非遗”展板内容,增加游客体验项目等。“只有把‘非遗’融入市场,才能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也才能让古镇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有滋养。我们正在探索这样一条融合之路。”龚滩古镇景区负责人范凯说。

最让黄秀昌兴奋的是,今年5月,面具阳戏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扩大名单,成为继酉阳摇摆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之后的第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县四项国家级‘非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酉阳县旅游营销中心副主任冉表示,近年来,当地政府注重以各种方式传承特色文化,使“非物质遗产”不会被遗忘。

1月8日,在重庆市酉阳县铜鼓镇清泉村,当地村民组织面具杨戏曲表演,迎接新年。新华社发(冉川摄)

67岁的熊是酉阳民歌的国家级传承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民歌和歌曲的大师。受家庭影响,他熟悉各种口音和唱功,歌曲响亮、明快、清新。10年来,熊多次参加县内外文化交流和汇报演出,配合各级文化部门收集民俗文化,潜心教导学生。他还把酉阳民歌带进邻近的中小学,定期开课,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另一项国家级“非遗”酉阳摆手舞涵盖了土家族的历史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被誉为土家族文化的“活化石”。作为酉阳摆手舞的代表性传承人,田经常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演出,把摆手舞教给更多的人。

“当地的文化,本来就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吸引了这么多游客和民俗文化爱好者来感受,大家都很受鼓舞。”田对说道。

“我们将继续探索,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打造特色村、精准帮扶等措施,建设各族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酉阳县民宗委主任张常波说。

这是9月9日在重庆酉阳县铜鼓镇清泉村拍摄的面具杨戏本。新华社记者周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酉阳土家族特产,酉阳土家族特色":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69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