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恰逢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过去十年,普惠金融,中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探索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路径,今年4月,21世纪金融研究院再次联合中国银行协会、中国单荣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起“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征集,中国(2023)”,并于9月19日公布入围名单。接下来,21世纪经济报道将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以多种形式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度挖掘和宣传。
刘峰。源地图
9月19日,“河北新金融——2023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典型案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发表了题为《高起点出发,奋进新征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现代化》的演讲。
今年恰逢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刘锋指出,十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优势,在普惠金融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普惠金融的服务覆盖面显著提升;关键领域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继续改善;普惠金融的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回顾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要看到,离构建普惠金融普惠、开放、优质的服务体系还有一定差距。”刘峰表示,要继续深化对普惠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认识,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一方面会促进普惠金融的服务发展。坚持普惠金融工作的长期性,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愿贷”机制,不断深化和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将推动错位竞争的普惠金融服务格局的形成。基于获客能力、客户运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数据能力和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不同类型银行突出核心优势,推动形成立体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和信贷错位竞争格局。
同时,推动科技赋能,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字化普惠发展成为银行机构共识的当下,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在转型过程中应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匹配自身的业务定位、发展需求、技术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进一步充实精通业务管理和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此外,普惠金融将促进金融健康。普惠金融主要客户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凸显健康金融建设的重要性。银行机构可以主动减少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帮助弱势主体,将金融健康的理念融入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度建设、产品研发等全过程和环节,并据此建设和提升自身的金融能力,优化组织机制和资源配置,有效提高家庭和个人的金融风险意识和水平,维护市场主体的金融韧性。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普惠金融推动方案,普惠金融拓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294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