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城新闻网
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合力推进。
本报讯记者王金芝报道:近年来,我市金融扶贫部门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在支持贫困群众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金融扶贫专项领导小组+N”协调议事格局,引导金融资源齐抓共管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7月末,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7.58亿元,较年初增加8.64亿元,增长29.85%,增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成立专门的金融扶贫领导小组。以机制建设为基础,成立了专门的金融扶贫领导小组,由分管金融工作和扶贫的副市长牵头,金融办、人行晋城中心支行参加,编制了晋城市“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出台了《晋城市金融扶贫精准服务办法》。连续五年制定金融扶贫年度行动计划,安排部署金融扶贫工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构建“金融扶贫专项领导小组+N”协调议事格局,横向沟通市直相关部门,纵向连接县(市、区)和扶贫重点企业,积极推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配套政策落实;市县乡三级扶贫部门与17家金融机构建立动态调整贫困户名单信息共享机制,开展金融机构走访活动,探索“基层党建+驻村工作队+金融指导员”服务模式,实现贫困户和边缘人群基础征信、评级授信、合理信贷需求“三个全覆盖”。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围绕“特色农业、光伏产业、旅游产业、电商扶贫”四大产业扶贫工程和“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政策,开展“金融扶贫县区”活动,结合地方特色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信贷需求,创新开发“富民贷”、“强农贷”、“促农快贷”等12项金融扶贫信贷产品进行探索。截至9月末,我市辖内银行业机构已发放贷款12666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55%。
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出台《晋城市扶贫小额贷款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和《晋城市扶贫小额贷款风险防控方案》,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开展贷前“三查”,建立分类处置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截至目前,我市扶贫小额贷款余额2.65亿元,其中逾期20.48万元,逾期率仅为0.08%,为全省各市最低。实施信用增级工程。出台“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信用工程”实施意见,选派338名政银干部交流任职。农村信用社整村信贷已覆盖25个乡镇799个村近5万户,充分利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互助补偿机制,包括农业专业合作社、农家乐、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为其提供最高100万元的无抵押、免抵押纯信用贷款。到目前为止,已经向35个农业经营实体提供了信贷。实施集成开发项目。抓住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农林文化旅游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全市试点的重要机遇,实施金融支持农林文化旅游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和培训。在去年成功投入3000万元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贷款和首笔10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的基础上,今年将大力实施林权抵押贷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动“零收入”实施扩渠扩源工程。整合市县两级担保资源组建新的市级担保公司,建立涉农责任分工,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管理考核办法,支农比例同比提高60%;落实保费财政补贴机制,保障率降至1%。创建泽州试点,以点带面推进资本市场全域项目建设,引导农业主导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提高企业上市获得直接融资奖励的标准,最高奖励可达500万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精准扶贫贷款新政策,精准扶贫贷款最高额度":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676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