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河北肿瘤研究所

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河北肿瘤研究所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近日,位于廊坊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河北医院”)突然申请注销,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8月15日,中国新闻网记者走访河北医院发现,医院名称中的“河北”二字已经不见,只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河北”二字已于日前被移除。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主楼已经封顶,很多医疗设备也已经进场,包括工作人员。

8月11日,中国新闻网率先报道,河北医院9日在当地媒体发布公告称,拟向组织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这一天距离其注册不到两年。

虽然已经申请注销,但是围绕河北医院的质疑越来越多。比如为什么突然申请注销?注销后如何处置资产?为什么要把国资购买、价值上亿元的质子放疗系统部署到民营医院?河北医院为什么会把超过5亿元的采购大单交给一家成立仅两个月,不到一年就匆匆注销的新公司?

网上舆论不断发酵,但有关方面至今没有发声。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

突然申请注销有什么秘诀,后续资产如何处置?

乍一看,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一家公立医院。中国新闻网记者走访河北医院时,不少当地居民认为“这是一家公立医院,毕竟名字里有‘中国’二字”。

此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都是公立医院。

但这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

2020年11月24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批准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中冶纪信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纪信)共同发起。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河北医院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一个是国家卫健委下属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另一家,根据工商信息,实际由吉林省财政厅控股,应该是国企。为什么两家国有单位合办的医院变成了民营医院?

“如果出资全部来自国有资产,依法设立‘民营’机构是不可能的。”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级合伙人瞿霞告诉中新网记者,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力量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那就意味着,自称民营机构的河北医院,应该是由非国有资产出资的,而上述两个出资人一个是国家机构,一个是“国企”。非国有资产从何而来?

北京在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表示,上述两家主办方一家是国家事业单位,一家是“国企”。医院的建设资金高达几十亿元。如果医院由上述两个单位出资,显然是违反法律的。如果不是以上两家单位出资,那么这么庞大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投资方是谁,为什么没有以主办方的身份出现?

2023年7月,中国新闻网接到举报,河北医院的主办方之一中冶纪信是“假国企”。记者调查发现,中冶纪信大股东康(大连)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注册资金来源不明,社保参保人数为零,股权变更存在疑点。工商登记信息中的控股股东为吉林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吉林信托”),但吉林信托的信息中并未发现康的身影。吉林信托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新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未听说过这家子公司。法律专家表示,从现有资料来看,康和持有其99.58%股份的中冶的国企身份确实存在很大疑问。【中国新闻网此前报道】> & gt& gt中冶纪信的“国有企业”身份存疑]

更耐人寻味的是,2020年11月16日,康全资收购了全资自然人公司——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随后,11月24日,河北省卫健委批准设立河北医院时,中冶纪信两次变更绝对控股股东。北京杨康出资2.98亿元收购吉林信托持有的中冶纪信全部股权,随后康和信出资2.98亿元收购北京杨康持有的中冶纪信全部股权。“国企”的股权可以在一天内轻松变更两次,这也加剧了社会各界对假国企的质疑。【中国新闻网此前报道】> & gt& gt2.98亿股一天两次易手,这个“国企”的运作让人看不懂。

8月3日,在上述“假国企”系列报道发布后不到两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中冶纪信法定代表人已由付烈武变更为孙秀山。8月9日,河北医院突然申请注销。【中国新闻网此前报道】> & gt& gt一家美甲店老板,2个月内成为“国企老板”。

在中国新闻网报道期间,记者多次致电或致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冶纪信、河北医院、吉林财政厅、吉林信托等相关方,但截至发稿,均未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注销后,这家注册资金200万,号称投资90多亿的医院会怎么样?最新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正准备“收购资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微信官方账号发布的文章称,7月27日,国家肿瘤中心医学科学院中国肿瘤医院召开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和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对廊坊医院资产收购等事项进行表决。

上面提到的“廊坊校区”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北京市高默克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宗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从法律上讲,申请注销登记意味着原开办单位(股东)想要终止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主体资格,可以不注销,也可以另立法律,取决于出资人和政府部门的决定。这也间接证明了项目的立项、审批、投资、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无法简单调整和完善,只能取消。

有法律人士提问:河北民营医院申请注销后,目前已经投入的几十亿资产将如何处理?谁是该资产的所有者?如何明确发起人和出资人在该资产中的权益?会不会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这一系列与取消相关的问题都需要回答。

民营医院巨额国有资产购买的质子放疗系统是否合规?

很多关于“河北医院”的报道都会提到,项目建设的“亮点”之一就是质子放疗系统的配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网站的文章也指出,河北医院“将配备世界上最先进的质子治疗系统”。

据了解,该设备属于A类国家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由国家卫健委负责配置管理。中国新闻网获得的一份名为《肿瘤医院向河北医院提供设备清单》的材料显示,仅这批设备总价就超过11.4亿元,其中“质子放疗系统及配套设备”价值超过7.7亿元。

记者查询发现,国家卫健委网站批准的质子放疗系统名单中,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两家肿瘤医院。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家。后者是北京唯一获得质子放射治疗系统的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部刊物明确提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院区配备IBA大型多室质子放疗系统。项目建成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将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两台大型质子放疗系统的医疗机构。”

由此判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并没有给北京的公立医院配置质子放疗设备,而是放在河北医院,通知中并没有出现,而且这家医院的性质是民营。巨额国有资产购买的质子放疗系统放在民营医院是否合规?

财政部相关部门人士告诉中新网记者,当时批准配置质子放疗系统的主体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他们上报的所有材料都没有反映出安排在哪里”,如果真的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民营肿瘤医院,那“肯定不合理”。

根据主办方在河北申请设立医疗机构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质子项目每年可为河北医院带来4000万元的收入。

一家成立两个月的公司,拿下5亿大单,不到一年就取消了?

据知情人士向中新财经提供的一份项目合同显示,参与协办河北医院的中冶纪信于2021年5月与成立仅两个月的美嘉睿(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嘉睿”)签订了《河北医院信息化建设采购合同》,购买软件及相关技术服务。

合同总价51957万元,项目总工期34个月。根据合同验收标准,美佳瑞提供的质量保证期不得少于12个月。然而,2022年3月12日,该公司被注销,其期限甚至没有达到合同要求的保修期。

相关知情人告诉中新网记者,美嘉睿在解约前至少收取了9000万元的合同款。

麦加利的故事是什么?为什么成立仅两个月就能收到5亿元的大单?为什么成立不到一年就被注销了?这个合同履行到什么程度了?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中冶纪信是否投标了该项目?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冶纪信尚未回应相关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谁的?

扑朔迷离的控股流程,眼花缭乱的更名,复杂的股权交易...这家即将被取消的河北医院的一系列非常规手术方式引发了诸多质疑。

从控股过程来看,合伙人从最初的三方变成了两方,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退出,中冶科工变成了中冶纪信,疑似假国企。

从医院名称来看,在相关政府网站或媒体报道中,其原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河北省卫健委核准的名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在民政系统登记的名称为“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8月15日,中国新闻网记者发现,医院大楼名称中的“河北”二字已经消失。

从股权变动来看,河北医院的主办方之一中冶纪信的股权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数次变动。2020年11月24日,河北省卫健委批准设立河北医院,绝对控股股东有两次变动。这种操作让很多网友大呼“不懂”。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一家公立医院和“国企”合办的医院,已经变成了民营性质。

根据医院建筑产权,中国新闻网记者获得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中冶纪信在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设立协议》显示,双方约定河北医院租赁中冶纪信的土地、房屋及设施,并支付相关费用。

另一份材料显示,河北医院与中冶纪信分别于2022年5月和8月签订了两份房屋租赁合同。中冶纪信将院内1-7号楼租赁给河北医院使用。

随后,中冶纪信以5月份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作为产生应收账款的基础合同,河北医院作为应收账款债务人,与廊坊银行签订了应收账款最高额质押合同,获得最高债权额22.95亿元。类似的操作,中冶纪信也可能从龙江银行获得最高十几亿的债权。

上海温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云律师认为,租赁合同相关条款明确写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中冶纪信共同出资建设的河北医院的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在中冶纪信名下。

在此基础上,有法律人士质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谁的?

公众期待有关方面尽快回应。近日,中国新闻网记者就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联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多位相关负责人,但对方均拒绝接受采访或表示不清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名员工表示,“医院有明确规定,未经院长同意,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访。”(钟兴珍)

来源:中国新闻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河北肿瘤研究所":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664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