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彪每经实习记者:石雨欣每经编辑:陈旭
近日,全国多地陆续发布2022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截至目前,除贵州、新疆、西藏外,所有省份均公布了审计报告。
从各省的审计报告可以看出,2022年,专项债券的使用管理存在专项债券资金闲置挪用、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预期收益偏高、项目实际收益难以覆盖本息等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蔡中-荣安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来成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增加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2022年,包括专项债券投资在内的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增速几乎是同期全社会的两倍。但从近期地方审计情况来看,地方专项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诸多因素造成部分地方专项债券资金闲置。国商报记者注意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的《上海市2022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因拆迁安置、方案调整等原因,,部分项目推进缓慢,3个市属国有建设单位和4个区仍有144.65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占已到位资金的比例。
天津的审计报告显示,2022年天津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未全部使用,项目缺口200.92亿元。2022年发行的专项债券使用率仅为38.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7个百分点。
记者梳理发现,部分地方审计报告指出,由于前期程序不完善、债券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准备不充分、项目到期和融资方案审核不充分、后期项目计划调整等因素,各地部分项目未按时开工或建设进度缓慢、债券额度未充分使用、债券资金闲置或被挪用。
河北省审计报告显示,部分专项债券资金项目规划不准确。根据对13个城市2021年至2022年8月新增政府专项债券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结果显示,未开工或尚未开工的项目有31个,涉及专项债券资金55.22亿元;2021年及之前仍有213.39亿元专项债券资金闲置;此外,6市违规使用专项债券资金56.45亿元用于经常性支出和偿还贷款。
甘肃省2022年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显示,由于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申报不准确,4个市县9.55亿元专项债券资金未及时形成实物工作量。
温来成表示,专项债券对使用范围和领域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与普通债券不同,专项债券应当以其相应项目取得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者专项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因此,地方政府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政策法规,即使在地方财政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也不能随意挪用专项债券资金,比如用于其他非生产性支出。
部分项目实际收益难以覆盖本息。除了专项债券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外,部分省级审计报告显示,部分专项债券项目闲置,建成后利用率低,导致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可能存在还款风险。
如山东省2022年审计报告显示,部分项目收益计量脱离实际,偿债能力较差。部分项目建成后闲置或利用率低,未实现预期收益。财政部门已支付债券利息1.76亿元;抽查2019年以来江苏省346个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发现,近三年有275个资金平衡计划预期收益未实现,其中255个项目未达到预期的50%,涉及专项债券本金508.52亿元,容易引发还款风险。
广西的审计报告显示,2市7县有30个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的项目停滞或未按时建成运营,导致项目产出和效益达不到预期;2市6县20个政府专项债券基金支持的项目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差较大,部分债券项目失去偿债资金来源,导致还款风险。
温来成表示,从近期地方审计情况看,专项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加快,高于同期GDP和财政收入增速,特别是高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因此,从加强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在我国经济逐步恢复稳定增长后,可以考虑适当缩减专项债券发行规模。
另一方面,目前相关规定要求专项债项目的收益要覆盖全部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类项目越来越少。因此,是否也可以调整项目的收入要求,比如项目收入要覆盖60%或70%,剩余支出由公共预算拨款补充,避免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务出现数据造假、数据注入等违规行为?
针对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9月5日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也明确,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要在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项目建设专项债券资金要在10月底前用完,研究扩大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投资和使用范围,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
国家商业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多地审计报告披露专项债资金闲置问题,部分项目实际收益难以覆盖本息,专家建议项目收益要求上能否适度调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572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