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人富则物富,城乡皆富。”长期以来,这种简单却深刻的感情一直烙印在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版图中。服务“三农”、开展金融扶贫、支持地方发展,既是所有从事农业、商业银行、农民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份“乡愁”。多年来,民丰农商银行精耕宿迁这片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土地,在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20年8月末,民丰农商行存款总额近280亿元,贷款总额超过232亿元。以14.5%的存款、34%的普惠涉农贷款、49.2%的农户贷款、100%的扶贫小额贷款在辖区内发放,展现了普惠金融布局中一颗真诚的“金融良心”。
创新“三定六岗”,解决内部机制问题,迈出“敢贷”第一步
近年来,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外部经济环境,还是市场竞争压力,都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更加坚定地服务于“农、小、散”的战略定位。同时,随着业务量和客户规模的不断发展,传统信贷管理模式难以有效兼顾服务效率和风险防控的弊端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无论是早期的“放保、保保、收保”的所谓“三包制”,还是后来AB角的“二人制”,还是近年来广泛推行的“审贷分离”,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怕贷”、“惜贷”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农”金融的发展和推广。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银行信贷人员数量与客户规模不匹配、管理人员越多收益越少、“一手包办”容易造成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以及贷款终身负责制容易造成的怕贷、惜贷等问题,民丰农商银行主动改革,进行内部机制创新,以“敢贷”为目标,
突破困境,构建高绩效的信用管理机制。为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可获得性,民丰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三集六岗”信贷管理技术,首创了以“阳光信贷”为基础,以前中后台分离为框架,以信贷流程再造为手段,以尽职免责为内涵的信贷管理模式。“三站六岗”通过对传统信贷管理职能和流程的梳理、整合和细分,在传统“三大站”的框架内打造了“三个小站”,即将营销、调查视为“小前台”,将审批、签约视为“小中台”,将户管、催收视为“小后台”。六个岗位各司其职,高效配合,相互制衡,专业精简。
解放思想,激发支农内生动力。为提高信贷人员积极性,民丰农商银行在“三站六岗”框架下研究制定了《信贷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不良贷款岗位责任认定和追究办法》等相应制度,明确了机构、岗位、环节尽职免责和责任认定的条件、标准和情形,进一步减轻了信贷人员的思想负担,避免了“怕贷”、“惜贷”情绪,激发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不再对基层岗位下达硬性任务指标,而是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采取正向激励措施,引导员工从“让我干”向“我要干”转变。这一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实施4年来,该行共受理授信申请13万笔,平均授信时间仅1.2天,审批效率比改革前提高了3倍以上。目前,信贷客户总数已超过8万户,贷款余额超过230亿元,比改革之初分别增加2.5万户和87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0%;通过“阳光信贷”增量工程,向辖区内25.9万户农户发放阳光信贷152.4亿元,信贷覆盖率达到100%(不含负面清单农户),为支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挖渠引水,全程围绕脱贫致富的需求。首先,贷款前要更加专注。把客户经理从繁重的户政管理和贷后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服务客户,挖掘需求,帮助有需要的人寻找和拓展项目致富。第二,放贷更专业。信贷审批人员快速反应,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一户一策”的包括信贷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第三是贷后多关注。管家常态化关注贫困户扶贫动态,信贷检查员每季度(每年)定期评估贫困户扶贫效果,跟踪解决贫困户新问题新需求,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程聚焦扶贫需求不脱节。
实施“三项工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走出“向谁贷款”的第二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民丰农商银行着力完善“阳光信贷”工程,重拾“背包精神”,启动阳光信贷“三项工程”。
完成农民信息更新的迭代。“三根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完成农户信息的更新迭代,其主要内容包括“寻根、定根、生根”,即寻找客户、连接客户、服务客户;原则上以“整村推进”的方式进行。支行客户经理逐村走访,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依托民丰农商银行自主研发的“民丰营销”APP和运营管理系统,完成客户信息的修改、补充和归档。
实现客户分层,信用签约。“三根工程”的目标客户是农村地区23至60岁的已婚男性。主要任务是:一是完成客户及其配偶等主要家庭成员的信息补充、备案和网上信贷签约;二是在信息补充和备案的基础上实现客户分层,包括老居民、乡镇居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城镇居民、外来人口五个层次;三是推进整村信用并实现网格化档案信息建立,推动农村“阳光信用”发展。
与贫困弱势群体“无缝链接”。民丰农商银行兑现“客户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的承诺。无论客户是否在原住所地居住,都可以找到客户并跟踪服务,无论客户进入哪个网点,都可以得到统一、标准的优质服务。未来两年,“三根工程”将确保辖区内目标农户家庭信息100%建档,新增网贷签约人数不少于6万人,新增网贷用户不少于2万人。用实际行动支持更多贫困弱势群体脱贫致富。
争取“精准扶贫”,解决脱贫摘帽问题,走出“普惠金融”第三步
下好扶贫贷款“先手棋”。对备案卡持有人进行全覆盖宣传访问和信用评级。对有贷款需求、符合申请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按照“5321”政策要求“全额贷款”;对已脱贫的农户,落实“四不摘”要求,继续给予支持,巩固脱贫成果。五年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06亿元,支持6.4万贫困户脱贫。
扭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积极对接各级扶贫部门推荐的有脱贫实力的企业、农业龙头和农民合作社,给予优惠利率、信用贷款等支持,鼓励其通过招工就业、订单农业、技术指导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系,带动贫困户参与生产、融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特别是2017年以来,持续探索和完善“信贷+金融”服务模式,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客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先后创新了“企业信贷”、“企业融资”、“激光贷”、“it助贷”等小微信贷产品,可给予小微企业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持。5年来,民丰农商银行扶持了470多家有带动能力的企业,投入专项贷款25亿元,带动近万人就业创业,月均收入3000多元。
突破贫困,攻坚“硬骨头”。民丰农商银行聚焦全市3个省级贫困县(区)和38个经济薄弱村,以扶贫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为重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民营企业、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全面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推出“瓜蒌贷”、“金土地”、“养殖贷”等特色农产品,大力支持农民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致富。二是研发“村助商贷”、“创业贷”、“致富快车”等专属信贷产品,有效解决农村富人和“双创”群体的贷款问题;三是全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发放“房贷”“安居易贷”等住房改善贷款1.44亿元,直接惠及农民9488人。五年来,向重点县(区)投放信贷资金近750亿元;全行员工每月自愿从工资中扣除一定金额,成立“民丰爱心基金”,向各类贫困弱势群体捐赠约500万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普惠民生,普惠金融服务民生领域":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419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