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评论/注释
资本市场风起云涌,尤其是近几年经历了一次财富大洗牌。
一些老队员退役了,一些后起之秀成功了。各路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惊艳而又令人落泪的资本大戏。
豪门沉浮,江湖依旧。
野马财经“豪门沉浮”系列报道,为您梳理资本江湖中的新势力版图。
黄维——“新湖系”
作者|宋冠宇
来源|马也财经
作为a股老牌资本家族之一,“新湖系”在蛰伏多年后似乎已经被遗忘。
但在新湖创业(后被吸收合并),新湖宝、哈高科多家上市公司,与魏东交好,多次抓住时代机遇的黄伟,终究不是池中之物。
近年来,该公司频繁推动其蔡襄证券登陆a股,最近又与绿城中国达成了一系列股权合作协议。
26年的“新湖系”正在寻求新一轮的扩张和转型。
“新湖系”资本版图再次扩张。2020年4月26日,绿城以18.32亿元收购新湖宝子公司股权,旨在收购其启东海上明珠城项目50%的股权。同时,新湖宝以每股9.5港元、总价30.685亿港元认购绿城3.32亿股,占股12.95%,成为绿城第三大股东。
对于新湖鲍忠来说,与绿城的一系列合作不仅可以整合土地资源开辟新项目,还可以缓解自身资金周转的压力。毕竟主力新湖宝的负债率近年来一直处于高位,就像“新湖系”整体面临的情况一样。
截至2019年9月30日,在116家房企中,新湖宝以25.51%的股东权益排名第65位,其0.0147元的每股现金流也处于行业中下游。
更重要的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房市的逐渐降温,行业内部结构已经形成,梯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新湖作为一家中型房企,在如今的形势下,与其争鱼不如斗。
出售子公司和项目的股权,可以减少资产和负债,防止其无法消化的产能成为负担。背靠绿城大树,台前玩家可以逐渐变成幕后推手,扬长避短。
这种敏锐的嗅觉是“新湖系”发展壮大的重要武器,也是控制人黄伟发财的唯一法宝。
低调的“新湖系”掌门人就是“新湖系”掌门人。黄渤可以称得上是城市里的大隐,很少被大众所知。如今,黄伟的名片上,只有新湖控股董事长的头衔,在新湖集团或其子公司不担任任何职务。“新湖系”的核心版图和上市公司“新湖宝”已经交给了以女董事长林俊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企业观察人士孙一元对马也财经表示,鉴于现有的规模和“新湖系”涉及的领域,以及黄伟的个人能力和精力,很可能无法承担管理和决策等多种角色。
这位异常低调的富豪,1959年出生于温州。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瑞安一中、温州市委党校工作,80年代末下海经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关于黄伟的第一桶金,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黄伟用卖眼镜赚的2万元买了800多张股票认购证。1992年,认购证一度在黑市上卖到1万元,800多张股票认购证给黄伟带来了800多万的原始积累。
据投资人介绍,黄伟和魏东关系密切,两人是在经发会认识的。当时中经开是一家植根于洪妙的国有独资信托投资公司。除了“327国债”事件,中经合还涉足了资本市场著名的“314”事件和“319”事件并获利颇丰。被戏称为“墨索里尼永远是对的,中国经发会永远是赢钱的”。
当时黄伟是中国经济发展银行的大客户,他是“327国债”事件的受益者之一。1994年底,凭借第一桶金,黄伟成立新湖集团和新湖地产,开始探索资本市场。
此外,从新湖鲍忠的股权结构来看,温州首富黄伟由其旗下三家公司控制。其中,持股32.41%的大股东浙江新湖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7.22%,其妻子李萍持股28.83%。
目前,黄伟、李萍夫妇不在上市公司“新湖财富”任职,其子黄立成仅担任公司监事。
站在“新湖系”前台的,大多是弃岗下海的公务员。典型代表有新湖地产板块核心人物邹丽华,新湖宝副董事长、新湖集团监事会主席叶正梦。
正是这种“一汉三帮一篱三桩”的模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催生了“新湖系”。
解密“新湖系”自1994年新湖集团和新湖地产成立后,“新湖系”大本营就开始搭建平台唱房地产大戏。
2000年,绍兴百货(600840。SH)进入了新湖人的视线。新湖集团及子公司宁波佳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1.75元/股的价格收购国有浙江商业集团公司2900万股,收购公司29%的股权并成为实际控制人,后更名为新湖创业(2009年并入新湖宝)。
2004年底,“新湖系”入主哈尔滨高科(600095。SH)再次登上,并以42.24%的绝对控股比例成为哈高科第一大股东和唯一非流通股股东。
与此同时,“新湖系”也盯上了鲍忠(现更名为“新湖宝”,600208。嘘)。2006年7月25日,新湖集团通过定向增发将旗下14家房地产公司置入鲍忠,黄炜成为新湖宝的实际控制人。
随后,“新湖系”越战越勇,接连拿下盛京银行、吉林银行、温州银行、成都农信社、小额贷款公司、长城证券、新湖期货、包括蔡襄证券在内的青海碱业等多家金融机构和矿业公司,旗帜遍地。
当然,如此快速、大面积的攻城,难免会有马失前蹄。
2012年,“新湖系”斥资7.5亿元收购西北矿业34.40%股权,为兴业矿业(000426)第二大股东。SZ)。
2019年2月23日,兴业矿业全资子公司银满矿业发生矿难。随后,当地政府发文要求兴业矿业全资子公司荣冠矿业、西林矿业、赣金达矿业停产停建。
蔡襄证券的上市之路并不明朗。如果说兴业矿业事件只是让财大气粗的新湖系损失了一些皮毛和财产的话,那么蔡襄证券的上市之路就堵死了,漫长了。
蔡襄证券可以称之为“新湖系”进入金融行业的关键跳板。2007年,黄伟的“新湖系”通过现金增资入股蔡襄证券,随后以1元/股的价格收购了吕林燕钢铁、衡阳市财政局等多个股东的股份,成为蔡襄的大股东。蔡襄证券为新湖资本多年的南下北上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此重要的战略棋子,如果能进入资本市场,自然有利于新湖的整体发展。
因此,2014年以来,蔡襄证券拟利用大智慧(601519。SH),主营股市软件和数据服务,完成上市。但由于大智慧被证监会调查,计划失败。
2017年3月,蔡襄证券发布了IPO上市计划。然而,经过一年的努力,蔡襄证券仍未完成上市,2018年3月只能宣布延期。2018年5月,蔡襄证券最终终止在新三板挂牌。
屡败屡战的蔡襄证券,屡败屡战,一次比一次眼光更高更远。2019年7月1日,哈高科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新湖控股、国家电网英达、新湖宝藏等17名股东持有的蔡襄证券100%股权,同时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根据2019年5月31日为资产评估基准日,蔡襄证券交易价格暂定为100亿-140亿元。这绝对是近年来“新湖系”最大的一次资本运作。消息公布后,第二天哈高科股价立即涨停,开启了连续四个涨停板的模式。
然而,这一重组之路仍存在变数。2020年3月,证监会向哈高科发文,询问关于哈高科是否符合控股股东资格、双主业下如何保持有效的治理结构、蔡襄证券估值的合理性等一系列20个问题,哈高科也用15万字吐露了自己的诚意。
“新湖系”近况在查阅Hartech关于本次交易目的的公告时,马也财经注意到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实现上市公司业务转型,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并通过本次资产重组,将业绩前景良好、盈利能力强的金融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结合双方上市初期的财务数据,说明把蔡襄证券揽入怀中,既是穿越,也是自我穿越。
股转数据显示,蔡襄证券2015-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28亿元、16.09亿元、13.48亿元,净利润也大幅下滑。去年,其净利润下降了80%。
另一方面,哈高科最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3亿元、2.99亿元和4.5亿元,而营业利润保持在3200万-4000万元。公司股价也从2017年初的12.87元/股左右螺旋下跌至今天的9.19元/股。
同样是“新湖系”主力的新湖宝情况也不乐观。除了前面提到的偿债压力和流动资金短缺,从15年中期9元的股价峰值到最新的3.08元/股的连续下跌,也显示了市场对鲍忠前景的判断。
当然,这与它目前在房地产行业的尴尬地位和运营能力并不一流密切相关。自2016年净利润达到58.38亿后,17年和18年净利润分别降至33.22亿和25.06亿。即便2019年预计净利润能升至31.15亿元,但仍不如巅峰时期,更不用说与行业巨头角力了。
然而,经过26年的发展,“新湖体系”依然根深蒂固。
首先,新湖地域广阔,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矿产、地产、科技、金融等行业。仅以浙江新湖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控制的子公司为例,可以看出:
(浙江新湖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最新明细数据来源:企查)
其次,作为一个灵魂人物,黄渤以其独特的眼光大赚了一笔,每次资本运作,身价暴涨。他甚至成为浙江首富,人生无可争议的赢家。
(黄伟参与控股的公司数据来源:企查)
企业观察人士孙一元对马也财经表示,“新湖系”的版图在不断扩大,看似投资,实则类似于投机投资。虽然会在体制内大赚一笔,但是目前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好。另外,企业要注意管理,不要本末倒置。
新湖系近期的动作,既是根据自身发展主动调整,也是迫于外部投资者的客观选择。
你了解“新湖系”这个老牌资本系企业吗?你看好蔡襄证券上市和新湖宝入股绿城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巨头沉浮录丨新湖中宝入股绿城,神秘温州富豪“造系”二十六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319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