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九江市先后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和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石化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等情况。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优势和品牌。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搞好山水治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力争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经验和借鉴,江西交出了一份成绩单:
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居全国第二;
空国考断面气优天数和水质优良率稳步上升;
长江江西段、赣江连续5年、连续2年达到ⅱ类水质。
…………
如何让青山更绿,碧水更清?从美丽中国“江西模式”中,我们可以理解总书记的一些战略思想。
“坚持系统观,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
"生态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从系统性、整体性、结构性等维度,写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文章”。
为了治水,江西把长江和鄱阳湖流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深化全流域保护和管理,让鄱阳湖以“清水湖”的身份进入长江。
为治理好山川,江西有序推进山河湖草沙保护修复:持续实施国土绿化、森林提质、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深入打好污染攻坚战,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入手,深入实施生态示范创建和综合保护修复,不断巩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对生态治理规律的理性思考和科学把握。
“人的命脉在于田,田的命脉在于水,水的命脉在于山,山的命脉在于土,土的命脉在于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
为了从系统工程和全局的角度寻求新的治理方式,总书记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度,规划发展,治山治水,显山露水。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经济发展不能耗尽资源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放弃经济发展,缘木求鱼。”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语重心长。
在江西婺源,当地景区与农民建立了农村经济合作社,利用好“千亩梯田、四季鲜花”的生态资源,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共同投资、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可持续共建模式,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希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今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在新征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大关系,其中“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排在首位。
“通过高水平的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不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绿色工业,绿色工业化。近年来,江西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工程,大力打造绿色工厂,建设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园区,形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生态美”与“民富”越来越同频共振。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
在江西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参观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
按照“共护不开发”的要求,坚持“还河于民、便民于民、生态优先、文化铸魂”的原则,长江国家文化园九江城区段于去年4月开工建设。
放眼长江庐山,构建水清河秀、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空室,才能真正还江于民。
“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近年来,不仅是江西,上海、浙江、湖北、重庆等地也纷纷“还河于民”、“还岸于民”,将美与诗融入人们的生活。
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也重塑和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CD行动”、垃圾分类等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新的社会潮流。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事业。“迷人的青山,辽阔的鄱阳,不仅属于江西人民,也属于全国人民。”打造这个“样板”,就是要带领全国走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道路。
策划:杜尚泽郑少忠
执笔:梁周鸿业杨
编辑:薛佳
校对:朱莉
图片: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视觉:余东升徐良李燕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一见·打造这个“样板”,大有深意,一见造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65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