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立民
“数字政府”是“治理理念创新+数字技术创新+政府流程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系统化协同变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加快大数据与政府治理的深度融合。我区建立的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是建设“数字政府”的有效载体。该平台不仅提高了政府和金融部门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提高了风险监测和防范的信息化水平,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作用显著。平台荣获两项荣誉:2016年全国“互联网加政务”50大优秀实践案例和“2016年浙江省服务小微企业十大优秀项目”。总结和梳理该平台的特点和功能,有助于大力推进我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一.平台的四个特征
1.全面。该平台整合了全区30个部门的企业相关数据,连接全区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5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和1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构建了“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应用系统”和“金融信用风险预警系统”两大核心系统,汇总了全区2.5万家企业相关的企业信用信息4.73亿条,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产值纳税、守法情况、资产负债、水电消费等。该平台由企业信息概述、信用评分、风险预警和专题分析四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选择区市场监管局、法院、人社局、公证处、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水务集团等对数据实时性要求高的部门安装前端电脑,实现工商登记、司法信息、查封抵押、不动产权属、参与人数等数据的实时对接。全省关系网分析,加上水电气查询功能,成为平台最具特色的内容,有效提升了数据质量。截至2018年12月底,数据查询量达到11.7万余次。
2.准确性。平台保证了数字的真实性,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由经典的5C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理论衍生出“五力”分析模型,从资本实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全面立体地评估企业的信用水平,通过信用评分、风险预警、宏观风险指数三个模型量化企业的信用风险,并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科学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建立块状经济、微观经济、特色小镇等专题分析模块和公共资源使用、专项资金流向等宏观分析模块,为政府、银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相关数据分析支持。
3.适用性。信贷平台在防范金融风险、帮助企业融资方面成效显著。内置移动云服务平台“余信宝”APP、银企在线对接平台和企业精准支持中心。截至2018年12月底,通过“信用商宇”企业征信平台发放信用贷款332笔,金额2.95亿元。其中,上虞农商银行以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信用指数”等相关信息为主要参考,推出“成就你的云信用”产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226笔,总金额1.86亿元,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浙商银行上虞支行推出“云信易贷”,依托平台的信息化功能,为信用良好、经营良好的小微企业或其业务经营者提供贷款,已成功发放贷款106笔,总金额1.09亿元。该地区信用贷款占比从2015年的2.22%上升至2018年12月末的6.22%。信用贷款总额达到67.17亿元,2018年12月末银行贷款不良率为0.98%。153家企业走出互保困境,有效解决了企业互保风险和信用风险过大问题。
4.预警。设立49个风险预警点,监控企业拖欠利息、税费情况,实施“红黄蓝”三色风险预警提示。在“担保圈”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母细胞”,围绕着它可以分裂出许多与企业和法人代表相关联的“子细胞”。一旦任何一个“细胞”出现异常运行,平台都会发出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其他“细胞”进行分析和预警,有效阻断担保链的风险传递和蔓延。
二、平台的五大功能
1.突出银企“最多跑一次”效应。银行可以实时利用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提供的信用指数进行放款,减少信贷人员收集企业相关数据和多次前往电力、水务、税务、环保等部门和单位调查了解的精力、财力和时间,降低筛选成本。企业可以根据平台的信用指数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或担保,不仅可以打破优质借款人正常发展所需融资受制于抵押物不足的瓶颈,还可以有效遏制过度担保和互保导致的担保链风险蔓延,刺激诚信意识的提升和信用环境的优化,还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成本。平台给银行和企业一种“少跑腿”的感觉。例如,2018年1月,浙江某雨具有限公司从上虞农商银行获得500万元贷款,从申请到账仅用了一天时间。
2.有效搭建银企实时沟通的桥梁。通过银企在线对接功能,利用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双对接”。银行可以参考平台信息定期筛选信用良好的企业,对企业信用和经营良好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还可以根据平台信息及时推送风险预警企业,随时采取安全措施控制借贷风险。银行、企业等市场主体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增强市场决策的信息基础。
3.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平台通过信用评分、风险预警、宏观风险指数三个模型,以及风险预警、信息订阅、宏观分析、数据录入、异议反馈五大系统,提供日常公共信息查询、企业信用评分、发布风险预警提示、预测企业乃至全行业发展趋势。平台借助大量数据积累,使风险管理信息化,为风险精确计量奠定基础,实现风险数据采集、监测、评估、预警、处置一体化的集成创新技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揭示能力和管控能力。
4.推进金融诚信法治化进程。平台的建设有利于鼓励守信企业采取“热情策略”,抑制失信企业采取“冷淡策略”。既建立了企业守信激励机制,体现了企业守信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又建立了企业失信约束机制,体现了企业失信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威慑力,为营造当地良好的金融生态和营商环境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5.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平台的建设打破了信息部门各自为政、相互封锁、各自为政、各自为政的局面,突破了数据传输的“脱节”,使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大量分散、孤立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整合、加工、分析,使静态数据产生动态效益。平台发布的《上虞区年度企业信用指数分析报告》为科学分析、判断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
(作者是区委党校经济学高级讲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46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