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南宁有十几个卖家因“刷脸卖房”被骗1000多万元。这些卖家都是被某房产中介以房屋档案查询为由进行人脸识别认证的。随后,他们发现自己的房子被转让了,这些房子马上被买家抵押给了第三方。南都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全国已经出现多起利用人脸识别进行诈骗的案例。今年9月,广西南宁市民李先生想出售一套商品房,于是他到一家房产中介公司,通过一位名叫魏的房产顾问签订了一份房产代理合同,约定以150万元的价格出售房屋。收到3万元定金后,9月28日,魏以看房为由,约李先生见面,用手机刷脸。李先生回忆,“他只是用手机调了一下,扫描了我一下。”他说你应该等消息。10月13日他还发消息说要带银行的人来评估我的房子。我说可以,可以预约。“类似的事情在陆先生等十几个卖家身上也有发现。他们都是通过魏出售自己的房屋,并且还签订了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交了押金,他们刷了脸,查了档案。但是他们还没有收到房款,却知道自己的房子被转让了,房子已经被购房者抵押给了第三方。另一位卖家陆先生说,他在10月18日接到一个警察的电话,告诉他这个中介(魏)已经被逮捕了。卖家表示,仅魏一人就骗了10多人,诈骗金额总计超过1000万元。那么,魏是如何将这些卖家的房子过户的呢?记者调查发现,魏使用了“邕邕e登”App进行不动产转移登记。的”邕邕“eDeng”App是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于2018年推出的在线业务处理平台。目前,96%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已实现网上办理。通过“刷脸认证”后邕姥e登”App,不仅可以查询认证人名下的房产,还可以办理房产过户。如果业主不熟悉操作流程,房产中介就有机会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程序进行不规范操作。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南宁不动产登记中心也表示近期将优化网络平台,设置刷脸、文字提醒,增加验证码确认。广西南宁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胡志海说,原来的刷脸界面并没有告知市民正在办理什么业务,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在刷脸界面的底部增加了一个信息提示栏,会明确告知刷脸当事人正在办理什么业务。
“刷脸查信用,追钱……”全国已经发生多起人脸识别诈骗案件。杜南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除了这起房屋销售诈骗案,还有多起犯罪嫌疑人利用不熟悉人脸识别功能的人实施的诈骗。
裁判文书网显示,2018年5月至9月,付某某在事先获取魏某身份证、手机、密码后,诱骗魏某在建行e贷、支付宝贷等17款贷款软件上进行人脸识别,最终以魏某名义成功借款29万余元。2019年11月26日,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付某某犯诈骗罪、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无独有偶,类似的诈骗以前在江西也发生过,这次“刷脸”的原因是“查询信用”。2017年12月,小在网上认识了袁。取得袁的信任后,小以袁的名义在“送你花”、“拍拍贷”、“你借”等网贷平台注册并贷款8710元。“这些网贷都是小做的,他让我在网上查信用额度,让我把手机给他,然后他就注册了。当他要求面部识别时,他告诉我这是一个信用检查,并要求他扫描我,”袁说。随后,小谎称公司需要转账,骗取了袁的银行卡和密码,并从网贷平台取走了借款。另一方面,魏在被骗后试图查找骗子的信息时遇到了人脸识别欺诈。2019年1月26日,魏因在网上兑换新币被骗3000元。他在网上发布了自己被骗的信息,希望找到骗他的人。后来,谭美恒谎称可以帮忙把钱拿回来,并加了魏的好友。聊天过程中,秦美恒拿走了魏的支付宝账号、验证码和支付密码。秦美恒登录魏的支付宝后,发现魏的支付宝关联了一张银行卡,便产生了将这张银行卡里的钱据为己有的想法。因为转账需要人脸识别,秦欺骗了魏,说需要人脸识别才能追回被骗的钱。
1月27日,秦美恒下线见了魏。两人见面后,秦美恒用魏的手机登录魏的支付宝账户,要求魏进行人脸识别,获取其支付宝的功能权限。于是,他在魏不知情的情况下,以魏的名义借款27200元,并将款项转入其银行卡。之后,谭美恒告诉魏,被骗的钱已经追回。然而,2月3日,秦美恒再次私自登录魏的支付宝账户,通过购买商品、支付消费等方式套现金额2998元。采写:南都记者潘部分综合自央视新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刷脸卖房什么意思,人脸识别 卖房":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3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