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花呗、借呗、微贷、白条等互联网信贷产品的流行,隐藏在互联网背后的诈骗套路也在不断升级,稍有不慎就会中招。
作者|张浩东
生产与支付百科全书
花呗、借呗、微贷、白条等互联网信贷产品的出现,为信用卡之外的资金借贷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但相关诈骗案件也频频曝光。
在消费者维权的道路上,互联网信贷产品投诉居高不下,更多指向一些非官方软件或个人。在与诈骗分子的资金争夺战中,支付百科梳理了近期关于花钱、借钱、微贷、借条的新型骗局。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01
政法大学博士被骗10万。
今年3月,一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被骗10多万元的警方通报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一博士生中午在食堂接到自称银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求该博士生加QQ,理由是该生网上有贷款记录,需要注销,否则个人信用会受影响。后来,对方声称不需要偿还JD.COM借条、支付宝贷款等业务。这个博士生信以为真,当天分几次向对方账户转账10万余元。对方说微贷也有异常,这位博士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02
假装正式取消。
近日,多位读者向支付百科反映,有自称支付宝、蚂蚁集团客服人员的工作人员,利用其私人手机号码进行电信诈骗,要求消费者更改花呗信息。
这些电话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或刚毕业的人,他们详细掌握了消费者的学校等基本信息,从而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获得信任,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诈骗分子以国家取消大学生中的蚂蚁借呗为由,要求大学生注销蚂蚁借呗,否则会因为账户长期未使用而成为支付宝的黑名单用户,甚至影响个人征信。
在通过沟通感受到消费者的反应后,不法分子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出示其照片和营业执照,然后诱导消费者加QQ发送借款金额截图,要求消费者向支付宝借钱并转账到指定的银行卡账户,表示消费者的支付宝信用评分达到一定分值后会将钱转回。
当用户向诈骗分子要钱时,诈骗分子已经跑路,不会回复任何消息,消费者的手机号也早已被拉黑,造成资金损失。
03
花钱亏了本金。
花呗作为常用的互联网信贷产品,极大地改善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花呗的同时,不法分子也试图通过花呗撬动消费者手中的资金。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花呗额度是用于日常消费的,但是对于有理财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花呗套现是一项非常常见的服务,这也使得其成为诈骗案件的高发区。
在提供花坛套现服务的群体中,有的赚取套现费,有的则盯上了消费者的本金。一位消费者小王在寻找花坛套现渠道时,碰巧遇到了提供虚假套现服务的人。
小王一开始的少量现金被如实退回。小王大额取现时,并未收到现金。收银员收到钱后,编造资金未支付、冻结等理由,拒绝支付。
本来想套现五千,结果拿了一万五。花呗套现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消费者缺乏有效的识别能力,无奈落入骗子设置的陷阱。除了兑现花呗,解封花呗,提高花呗额度的套路也是层出不穷。
04
次级贷款不是小额贷款
在网站和QQ群中,经常会出现关于借钱的广告,其中很多都是关于小额贷款的,而这些广告都是针对已经获得小额贷款开通资格的群体。
微贷二次贷利用用户的邀请机制,对已经开通微贷的人进行二次贷款,在宣传时借助微贷身份吸引消费者,混淆了与微贷的关系。
事实上,小额信用二级贷款的主要贷款人并不是微众银行,大部分都是不合规的& # 34;高利贷& # 34;"常规贷款& # 34;站台。打着微贷的旗号,直接把微贷的风控成果作为放贷的依据,贷款金额一般都在几万元以上。
给微贷消费者二次评估贷款时,通常需要消费者提供身份证照片、贷款记录、微贷还款记录,评估通过后再为消费者安排贷款。虽然贷款很容易通过,但是实际年化利率很高。
微贷二次贷产品种类繁多,平台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借款后可能会面临各种纠纷,高额的还款利息也让消费者承担了太多的负担。如果消费者不能按时还款,将面临多种催收方式。
05
高仿白条APP出没
JD.COM白条是业内首款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支持在JD.COM商城购买所有实物商品和部分虚拟商品。自上线以来,JD.COM白条一直建在JD.COM商城,并没有独立的“JD。COM白条”APP。
没有真正的“JD。COM白条”APP,但各种山寨和高度模仿”JD。COM白条”软件层出不穷。这些应用程序使用“JD。COM白条”进行欺诈,这已被许多消费者投诉。诈骗始于一条关于JD.COM白条借贷的短信。
短信内容以JD.COM开头,表明自己的官方身份,然后显示用户因为资质好可以获得高额贷款,短信中还附有一个链接。点击链接下载相关软件后,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套路。
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用户需要填写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填完之后,他们会很快通过审批。消费者可以查询贷款金额,但不能提现。
消费者输入银行卡号后,会收到卡号错误的提示。因为犯罪分子已经在假的“JD”中设置了修改程序。COM白条”APP,无论用户怎么输入,卡号都会错。这时候假客服还会给消费者发借款合同,引起消费者恐慌。
借款合同会注明违约责任。即使消费者提现失败,也需要每月按时还款。为了解冻,消费者会按照假客服的指示,最终一步步将资金转入对方账户。
近年来,互联网信贷产品诈骗案件不断增加,大多以冒充官方名义骗钱。消费者接到相关电话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确认身份后再做其他操作。消费者要警惕任何以“快速提现”、“花呗套现”、“无门槛贷款”为由的手续费、代理费等收费。既然诈骗套路无法完全杜绝,那么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避免落入骗子的陷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花呗借呗白条微粒贷的利息,借呗 白条 微粒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2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