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中国耕地十年间减少1.13亿亩,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中国南北粮食产量

中国耕地十年间减少1.13亿亩,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中国南北粮食产量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不能因为口粮和粮食自给率高,就认为粮食‘够吃’,耕地就够用。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保证了粮食安全底线。”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光华近日在《党委中心组学习》2023年第5期发表文章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耕地占用和保护的矛盾和压力依然突出。新时代、新征程,耕地保护的任务没有减轻,反而更加艰巨。

他说,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保护18亿多亩耕地。实现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是保持足够的耕地。有研究机构估计,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石油、192万吨蔬菜、23万吨肉类。要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每年的粮棉油糖菜种植面积要稳定在23亿-24亿亩。如果倒推复种指数1.3,耕地必须维持在18亿亩以上。

“另外,如果把中国每年进口的大宗农产品按照产能折算成耕地,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王光华说。

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曾多次表示,近年来,中国大量进口农产品,相当于变相利用国外耕地。以进口量最大的大豆为例。2021年进口9652万吨。如果在国内生产,按亩产130公斤计算,需要7亿多亩种植面积。考虑到粮食需求还在增长,红线(耕地)又回去了。

中国现在有多少耕地,离红线有多远?2021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

为稳定耕地总量,根据《国土空规划纲要(2021~2035)》,我国将保持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任务到2035年不变,并将指标分解到各省。

王光华说,中国的耕地并不丰富。与2009年底“二调”数据相比,10年间减少了1.13亿亩,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平原植树和绿色廊道建设;耕地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净流向园地0.63亿亩。同时,部分现有耕地难以或不适合长期稳定利用,部分还受到荒漠化和石漠化的威胁,从长远来看需要退耕。

公开数据显示,从1957年到1996年,我国耕地年均净减少超过600万亩;从1996年到2008年,年均净减少超过1000万亩;2009-2019年年均净减少超过1100万亩。这种趋势体现在人均耕地面积上,第一次调查为1.59亩,第二次调查为1.52亩,第三次调查为1.36亩。

王光华透露,2021年和2022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初步遏制了多年来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

耕地保护既有数量底线的约束,又有布局结构的要求。由于耕地质量等级的差异,不同地区相应的耕地粮食生产力也会有较大差异。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国64%的耕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五省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

王光华说,中国的“耕地资源-粮食供给-生态安全”长期处于“弱平衡”状态。2009-2019年十年间,我国耕地分布重心北移,质量下降。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耕地减少1.49亿亩,占全国耕地的比重由“二调”时的41%下降到36%。位于三熟制和两熟制地区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52.13%,比“二调”下降6.81个百分点,耕地“南减北增”趋势加剧。历史上曾经的“南粮北运”,现在变成了“北粮南运”。

王光华透露,国家层面将优化耕地布局,采取经济奖惩等措施,督促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复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遏制“北粮南运”格局的加剧。

在地方层面,通过综合整治等措施,因地制宜地将山上的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尽可能调整山下的果树和树木,以“山”代“山”,使农业生产布局空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各种农业生产各得其所。

“各地在恢复耕地过程中要留出一定的过渡期,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政策引导,不能强制执行。”王光华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耕地十年间减少1.13亿亩,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中国南北粮食产量":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99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