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报告丨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广汉市推动农村改革始终走在前列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报告丨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广汉市推动农村改革始终走在前列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四川德阳市委宣传部

摘要:广汉是新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农村综合改革的道路上,广汉秉承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不断将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努力实现自下而上探索与自上而下推进的良性互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探索。

广汉,位于德阳的南大门,是德阳推进承德城市化的桥头堡,也是四川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汉改革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改革试点和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广汉特色"的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之路,为新一轮农村改革破解了难题、探索了道路、积累了新鲜经验。

一、基本信息

广汉是国家和四川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县。1977年7月,广汉高希公社率先进行改革探索,实行“包产到户,余粮留用”的政策。1978年1月,金鱼公社开始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公社内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地方。1980年,向阳公社率先进行改革试点,废除了人民公社,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农村改革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四川一直走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前列,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四川农村改革发源于广汉。2017年5月,广汉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开始了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的探索。

二、主要做法

(一)整体区域规划,在“统一”二字上下功夫。坚持前瞻性布局和规划引领,实现全局推进、整体发展,绘就现代农业发展大图。首先是协调空之间的布局。制定“一城六镇”区域总体规划空,形成以主城为核心,向阳、小韩、南星、高坪、三水、连山等六个重点镇为支撑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体系;其他地区根据产业现状,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二是统筹功能区划。根据经济布局和城市化模式,划分了三个主要功能区:优先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禁止发展区。将资源承载能力和农业产业形态较弱的乡镇划为限制发展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三星堆遗址区和鸭子河上游被列为禁止发展生态产业的地区。三是协调产业发展。构建“三带四基地”产业布局,围绕沿山观光农业带、特色水产养殖带、绿色农产品示范带三带,建设粮食、蔬菜、水果、油菜四大基地,不断优化要素配置,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二)全行业整合,在“加”字上做文章。努力打破产业边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各环节升级和全产业链增值。一是“加工业+”促进农工融合。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粮食加工企业75家,龙头企业50家。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82%,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3:1,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第二,“旅游+”促进农旅融合。开发了2个AAAA级景区、3个AA级景区、1个全国“最美渔村”、1个省级旅游示范镇、2个示范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1个重点村、3个农业主题公园、近30家星级农家乐、松树桃花节、西高油菜花季等20多个活跃品牌。2019年,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65.39亿元,荣获“全国乡村旅游百强目的地”。第三,“服务业+”促进农工商融合。举办第二届中国(德阳)进出口绿色农业博览会和西部互联网农业大会,积极构建互联网+农业格局。打造电商小镇,高坪镇与成都市互联网协会联合成立广汉地联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网上销售统一运营管理,打通农副产品上行通道。培育了金龙鱼、米老头等3个国家驰名商标和川粮、鲤鱼等6个省级著名商标,丝包兔、松桃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区域公用品牌“若河河”知名度不断提高。

(3)全方位修炼,在“新”字上见实效。以全国首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县为契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新型产业发展。首先是学习新方法。参照高校硕士、博士培养模式,探索“农民导师制”新型培养模式,将培养规模由大变小、内容由广变细,建立“行业专家+地方人才”相结合的师资库,举办“理论+实践”主题活动,多渠道拓展学生能力和思维。培育社会化服务、生产经营、专业化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2777人,通过评审认定中级职称职业农民11人、初级职称职业农民38人。二是培育新主体。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构建经济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45个,流转土地6.1万亩,成员2.94万人,带动农民12.75万人;家庭农场288个,农民职业化率超过85%。广汉职业农民、职业农民之家等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官方账号成为职业农民基地和俱乐部。2020年6月,成功申报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县。三是发展新业态。整合JD.COM数字、广州余云、空 Information、四川碧鸿等公司的技术力量,开发数字乡村运营支撑中心应用系统,建设乡村振兴大数据运营中心,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

(四)全程创新,在“变”字上求突破。以“三变”改革为引擎,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撕开改革突破口,推动农业综合改革深入发展。第一,资源变成资本。加快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登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11.16万宗,确权颁证率99%;探索农田水利设施改革和农业负担改革试点,全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全部确权颁证,集体担保模式在全国首创。在全省率先给予农田水利设施用益物权抵押融资,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抵押贷款,撬动金融资金8000万元。二是基金变股份。抓住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全省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的机遇,全面开展农村“产改”工作,按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固化股份、按股分红”的方式,将属于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折股,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管理村集体资产。全面确认180个行政村、2342个村民小组、45.44万人的农村集体经济成员资格,清理核实村两级集体资产5.87亿元,在三水镇友谊村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继承和抵押担保试点。第三,农民成为股东。率先在三水镇友谊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按照“一清二改三统一四发展”的思路,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1521万元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594人,村民持股70.9%,人均3000股,实现了村民变股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吸引社会资金2亿多元,村集体年收入从30万元增加到100多万元。

第三,取得的成果

(1)工业基础更加坚实。通过充分激活农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政策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各种发展要素,集中土地、资金、劳动力,广汉将实现一二三产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目前,农业集中连片开发面积已达202平方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2%,粮油集中种植规模居全省首位。2019年,农业增加值35.8亿元,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7元,增长10.0%。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新产业新业态农民增收示范县。

(2)技术支撑明显增强。与省农科院、四川大学、隆平高科等院所共建9个合作R&D平台和2个博士工作站,获得40项专利。水稻专家院研发的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和水稻插秧技术成为2019-2020年四川省水稻推广的主要技术。农业产业园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建成国内首个“现代农业操作系统”,成为全省首批“数字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

(3)要素保障全面升级。通过与省农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合作,整合财政资金1.2亿元,撬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7.2亿元。创新设立“职业农民贷款”等信贷产品,辅以财政贴息、保费补贴、保险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制定农村土地流转配套设施实施方案,有效满足农业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建设年储运能力30万吨的北新天府市场等全产业链商贸流通枢纽,基本实现物资就地配送。

第四,一些启示

(一)加快人才进村是解决“谁来做”的关键。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为农村改革提供人才支撑。对农村规划师、农技员等现代农业急需的专业人才,给予更多的安家落户补贴,提高农村岗位吸引力,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向基层流动。同时,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推广高校硕士、博士培养模式。建立县村书记抓农村改革的体制机制,选拔一批优秀人才担任专职第一书记,特别要选派农村后备干部到改革试点村一线锻炼。

(2)加快土地入市是解决“怎么办”的前提。要进一步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落实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业产权制度,激活农村房屋和土地财产权益,促进城乡资源和资本一体化发展。

(3)加快资本下乡是解决“持续工作”问题的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三农”投入机制,确保农村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建立农村改革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研究出台一些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农业研发、规模化种植、品牌创建、设施农业等方面给予奖励和补贴。要加强农业金融机构与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合作,进一步推进农村小额信贷和精准扶贫贷款发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农业农村,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金、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共同投入的有效机制。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报告丨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广汉市推动农村改革始终走在前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980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