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1月,存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二和第五。
聊城贷款余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
记者林志斌通讯员梁报道
有人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扶贫开发的活水。”在过去的一年里,聊城金融系统立足全市实际需求,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聊城中心支行了解到,2016年11月末,该市各项贷款余额2102.7亿元,同比增长居全省第五位。这一金额在聊城创历史新高,也是首次突破“2000点”大关。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资金需求迫切的背景下,这样的贷款余额相当给力,为聊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自人大授权莘县试点“农地”抵押贷款后,已在全县全面铺开。全省类似试点只有11个。
此外,该市金融系统还大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扶贫小额贷款余额1283万元;与扶贫龙头企业达成融资协议超过9亿元。其中,聊城的金融扶贫措施也被人民网报道过。
突破:
去年前11个月,存贷款创历史新高。
金融对于经济就像血液对于人体一样。没有“金融血液”的滋养,实体经济将毫无生气。2016年,全市存贷款快速增长,聊城经济得到“金融血液”的滋养,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其中,存贷款总量加速增长。
2016年11月末,全市存款余额3019.7亿元,比年初增长16.5%,增速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贷款余额2102.7亿元,较年初增长12.3%,增速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
纵向来看,这样一组数字是聊城历史上的一个突破。这是同期存贷款首次突破“3000点”大关和“2000点”大关,标志着聊城金融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进入全省中游。可见聊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聊城金融系统找准落实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的结合点,着力推进辖内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多渠道增加信贷投放。
还有一种说法是,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从聊城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实际发展来看,聊城实体经济和金融实现了良性互动,实现了共同发展。
比如,聊城金融业除了贷款支持,为企业融资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渠道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2016年11月末,聊城市各类表外融资业务余额750亿元,已成为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该市债券和股票融资发展迅速。2016年以来,祥光铜业、鲁西化工等企业累计发行超短期融资券、一般企业债等直接融资债券工具67亿元,全市非金融企业债券和股票直接融资总额增加46亿元。
亮点:
人大授权莘县试点“农地”抵押贷款。
农地抵押,撬动信贷资金,在聊城是第一次,在全省也是第一次。
为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聊城中心支行与莘县政府合作,在全省首次上报《试点实施方案》,顺利获得省政府批复。
至关重要的是,莘县的这个试点,是经过人大授权的,在制度上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可以说,这是2016年聊城金融业的一大亮点。目前,全省“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只有11个。"农地"抵押贷款,莘县已经取得了破冰进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了解,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农业银行已经全面参与到莘县的这项试点工作中。
其中,试点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10月底,莘县“农地”抵押贷款2716笔,贷款余额10336万元,期间盘活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10641.17亩。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登记抵押贷款82笔,金额654万元,盘活“农地”870.17亩。
经济要发展,政策必须先行。莘县“农地”抵押贷款试点促进了金融产品的研发,已有两个金融产品开始帮助贷款投资。其中,农商行推出了“地转贷”贷款新品种,利率比同档次担保利率优惠20%,根据经营情况最长贷款3年;莘县青龙村镇银行推出“惠民贷款金土地”新品种,贷款金额10万元以下可提供担保承担人。授信原则上不超过3年。
莘县“农地”抵押贷款试点也引发了一系列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比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步伐加快。截至2016年7月底,莘县1147个村全部发放农地承包经营权证,面积129.18万亩,确权颁证率达到100%;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升级,增加了农地经营权抵押登记功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计划全面启动。
莘县“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意义深远,影响巨大,从各种媒体报道中也可见一斑:黄土地生金银,为“活”钱发土地证,让农村资产活起来,农地抵押试点——莘县至少可撬动20亿元信贷资金,转让证书将抵押权赋予莘县,为三农融资。
总之,这个试点解决了农地变现难的问题,对广大农村融资意义重大。
精度:
精准扶贫助力城市脱贫,精准服务支撑涉外经济。
为配合全市精准扶贫,聊城金融系统在全省率先制定指导意见,建立健全金融扶贫信息统计、监测和共享机制,开展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和多层次扶贫融资供需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富农贷等10余种扶贫贷款产品。
聊城金融系统多措并举“降成本”,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2016年11月,聊城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利率为6.5%,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对于能够维持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一般会下调贷款利率,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2016年11月末,全市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97%,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据测算,2016年可为全市企业和居民节约财务成本7.1亿元。
此外,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283万元,直接扶持贫困户316户;全市金融机构走访扶贫龙头企业342家,达成融资协议9.09亿元,涉及贫困户1.87万户、贫困人口5.59万人;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45亿元,扶持扶贫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20余家,带动贫困户1200余户。
为支持涉外经济发展,聊城金融系统还实施精准服务,着力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
如人民银行聊城中心支行、聊城市国税局、齐鲁银行聊城分行联合推出“出口退税贷款”创新金融产品,截至2016年11月底,已为10家涉外企业发放贷款2.05亿元;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为临清三和纺织集团办理中资企业首笔跨境融资业务;推动祥光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汇兑业务量保持全省第一;临清三和、鲁西化工两家新企业获得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格。
聊城晚报,聊城各地都有报道。欢迎订阅《聊城晚报》头条号。聊城的大事小情我都知道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聊城市金融,聊城市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939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