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银行转贷降利,转贷降息做法

银行转贷降利,转贷降息做法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全区房屋可操作年息3.2%”,“节后贷款利率低至2.9%”,现有房贷利率下调后,部分贷款中介在社交平台“翻新”套路,继续以低利率吸引客户。

广东东莞某镇新盘业主卓玲(化名)最近也接到类似的“放贷”业务电话。他告诉记者,这些电话一开始大多自称是某银行的渠道经理,介绍“内部”或“年终福利”的贷款产品,说这些产品有内部审批渠道,还可以用来帮助房贷再次降息。

但实际上,这些贷款中介与银行无关,而是在内部层层审批、高息低利下,诱导消费者进行一系列非法操作。近日,河南、湖北、贵州等地银行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贷款中介的风险,并否认与中介合作贷款业务。

借贷中介的“翻新”套路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以咨询业务为由联系了广东多家贷款中介,发现在一些中介提供的“放贷、降息”业务背后,其实是将按揭贷款转化为商业贷款,即引导消费者使用过桥资金结清房贷,然后以企业法人、股东的名义将房屋抵押给银行,再将商业贷款贷给银行。

这些机构以“贷款利率下调”为主要噱头吸引客户。在今年3月的采访中,上述贷款中介打出广告称,放贷后的经营性贷款年化利率大多在3.4%-3.8%之间,但在近期的采访中,却声称经营性贷款年化利率可以申请到3%以下。

“最近市场整体降息,经营性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是放贷的好机会。”广州一家贷款机构的中介告诉记者,如果房贷230万,年化利率4.5%,降息后可以调整到2.9%,一年下来可以省3.3万,可以省下近90万的利息。

她介绍,目前她所在的机构可以联系银行规划两种商业贷款:先10年利息,后本金,20年等额还款,利率2.9%。但记者具体咨询后发现,即使满足系列条件,实际利率也在3.1%-3.3%之间。

除了以低利率为噱头外,一些贷款中介还借机降低现有房贷利率,试图通过包装银行官方身份、混淆概念等方式误导客户。

其中一位自称是国有银行渠道贷款人员的贷款中介秋月(化名)告诉记者,他们在银行有“内部关系”,可以在目前基础上下调房贷利率。同时会有专人跟进,可以帮助客户在办理“放款、降息”相关业务时,加快银行贷款申请审批速度,跟进提前还款流程,从而控制过桥资金成本。

“我们有银行渠道。在您提交预付款申请后,我们可以帮助您加快处理。”据他介绍,他们还会通过房产证的信息,确认可以在新银行申请的经营性贷款额度。如果客户有需要,还可以帮忙提高房产评估价格进行“超贷”,除了覆盖提前还款的金额,还可以额外做一些资金。

记者向某国有银行华南分行理财经理核实了上述说法。理财经理说,银行的提前还款和放款流程通常都有具体的审批环节,很难直接干预。这些贷款中介的很多承诺基本都是“忽悠”。他们大多只是熟悉银行的操作流程和贷款政策,并以此来引导消费者进行违规操作,最终的风险还是会由消费者来承担。

有很多风险。

为什么现有房贷利率下调后,部分贷款中介仍在推荐“放贷”业务?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和现在的利差空有关。

上述广州贷款中介表示,虽然现有房贷利率下调后,部分客户停止了放贷计划,但近期经营性贷款利率也在下降,且优惠力度较大,与下调后的房贷利率仍有利差。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所楼表示,我国大部分住宅抵押贷款为长期贷款,利率以五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基准,经营性贷款以短期贷款为主,利率以一年期LPR为基准。五年期LPR高于一年期LPR。同时,出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目的,经营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利率更低,进一步扩大了套利空。

但值得注意的是,看似“套利”的背后,隐藏着借贷业务的诸多隐性成本和风险。

卓玲告诉记者,在与多家中介沟通直至签约时,他发现实际降息并没有想象中的划算,还有很多额外的成本。一方面,成本来自“过桥”资金。按照流程,消费者需要使用中介提供的过桥资金结清房贷,然后去银行申请经营性贷款,归还过桥资金。

但由于贷款期限通常在一周以上,甚至长达数月,过桥资金成本并不低。据卓玲介绍,目前市场上中介资金的日利率通常在“千分之五”(即万分之五)左右,也就是说如果要置换一笔230万元的房贷,每天需要支付1150元的利息,一个月的利息可能高达三四万元。

另一方面,这些机构通常收取很高的服务费。记者联系了多家中介,发现服务费基本都是一分多。比如100万元的借贷订单,服务费至少在1万元左右。在企业贷款借款过程中,如果没有企业主资质或者不符合相应要求,“打包”需要额外收费。

除了成本高,“放贷”后贷款期限更短,月供压力可能不减反增。一位去年办理转贷业务的东莞业主告诉记者,他把当时利率5.8%的房贷改成了3.8%的商贷。原贷款300万,30年等额本息法还款,月供17000多元。折算成10年经营性贷款后,每个月还3万左右。同时也要承担“放贷”的风险。一旦银行审查到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就要在短时间内填补贷款缺口。

“放贷降低利率的操作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有风险的。”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种将传统房贷业务转化为商贷的操作,会将购房者“包装”成企业主。但是,有几个问题。第一,这种“包装”也是需要成本的。第二,经营性贷款期限(大部分)只有1-10年,所以每月还贷压力其实是增加了。第三,银行的贷后检查会更严格。

监管机构和银行一再警告。

近日,河南、湖北、贵州等地的银行纷纷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贷款减息”和办理贷款中隐藏的风险,同时强调银行贷款没有与中介机构合作。

例如,10月7日,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在关伟发布通知,称不法贷款中介会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他们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以通过内部流程申请贷款”,诱骗消费者通过他们办理贷款。事实上,这类中介与银行无关,只是诱骗借款人进行虚假宣传。

郸城农信社在10月7日的公告中称,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合作开展贷款中介业务,也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公司或平台开展贷款业务;在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除合同约定外,不收取代理费、服务费、抵押登记费等费用。

除了银行,监管机构最近也发布了风险提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夏监管局10月初发布《关于防范非法贷款中介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陌生电话或短信以“低息快”、“核定贷款额度”等名义推销贷款业务,不要随意向他人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随意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

早在2022年底和2023年初,监管就重点对贷款中介进行了一轮整顿。2022年底,原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风险预警称,一些无良中介机构发掘“商机”,向消费者推出抵押贷款。这种以商贷代替房贷的操作,隐藏着违法违约、高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今年2月2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关于严禁全市房地产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参与违规使用“商贷”的郑重提醒》;2月13日,辽宁银保监局发布《提前还贷或转贷风险提示》,对经营贷款风险和中介机构规范进行提示。

严跃进认为,这种贷款业务本身就是违法的,各地仍需加强宣传,尤其是加强对企业运营的检查,防止各类空空壳公司套取这类贷款资金,同时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管控力度。

专栏主编:秦虹文字编辑:董题图来源:上官题图图片编辑:

来源:作者:第一财经资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转贷降利,转贷降息做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930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