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看到很多关于宜信被监管的传闻,但是不管这个信息是真是假,它都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P2P平台在运营中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但根据我们近几年的观察,宜信一直面临着这种消费者的频繁投诉,而投诉的原因大多是阴阳合同、暴力讨债、侵犯消费者隐私权、威胁恐吓,甚至很多债务人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与宜信官方交涉都异常困难。
表面上大家肯定会觉得宜信是上市公司,肯定很合规。但是,根据我们的仔细调查和一些相关公布的文件,我们觉得宜信既不是小额贷款公司,也不是具有网贷中介服务性质的公司,因为他们既没有小额贷款的资格,也没有在经营范围内明确界定为“点对点借贷中介服务”,这违反了《网贷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的规定。
再者,宜信财富的母公司宜信唐宁曾经说过,传统经济的赢家可以通过拥抱母基金成为新经济的赢家。一方面,传统企业家投资新经济,成为创新型企业的原始股东;另一方面,传统企业家利用技术完成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重塑,让传统经济插上科技的翅膀。"
事实上,即使宜信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也无法以中国的法律为依据,更何况是表面的“炒作”。但实际情况是,宜信目前面临7456起投诉,仍有近3000起投诉未处理。据一些在相关投诉网站投诉宜信违规的用户反映,我们公开投诉的案例都得到了回复。但实际上,我们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际解决。我们承认接到过宜信的电话,但这些电话大部分都转到了宜信佣金之外的第三方催收公司。第三方催收公司表面上说可以解决问题,让投诉用户先结案,但只有结案后才能发出去。他们是在“愚弄”抱怨的用户吗?
说白了,我们认为宜信存在的问题是不是真的,重新运营过程中有没有违规。只有相关部门介入,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从2019年3月底开始,宜信普惠怀化分公司因涉嫌开展非法金融活动被当地查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宜信普惠能成功设立这么多分支机构,与其当初宣称的“点对点借贷信息中介”的定位有很大关系。如果宜信普惠一开始就以资金端业务为备案,那么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就不会这么顺利了。
所以不管这个传言是真是假,宜信面临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即使实施数字化转型,宜信存在的问题也不会消失。
媒体人徐良公开表示:宜信没有问题。不要相信一些所谓的自媒体号。简单来说,宜信宣传了“点对点借贷信息中介”的定位,实际上并没有按照2016年8月发布的《网络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来执行,甚至没有勇气在其关联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定义“点对点借贷信息中介”。宜信应该先规范好自己的问题,再去说别人。而且宜信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和所谓的自媒体“讨论”,而是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符合相关部门出台的所有规定,才能放心说话。
在我看来,宜信发布的一些文章归结为表达自己,文章中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使得媒体抓住了宜信存在的问题,我们怀疑宜信这样做是典型的错误行为。如果真的没有错,那为什么要那么怕别人说什么?
只有你做了不该做的事,也说明你的自信里有鬼,这也是你为什么这么积极的跟自媒体人追究问题的原因。但我不知道唐宁有没有想过那句“不做错事,就怕鬼敲门”的真正含义?
注:本文并无恶意行为,只是基于公民监督的意愿,敦促宜信纠正已存在的错位行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媒体人徐亮:宜信不管是不是受到监管,“表里不一”的行为应停止":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71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