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App收集个人信息?顶风作案的要收手!
7月16日,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网空互安协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以下简称“App治理工作组”)发布了《关于督促40家存在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问题的App运营企业尽快整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不到一周前,30款违反网络安全法收集个人信息的app被通报。
16家互金公司被点名。
《通知》指出,根据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对网民举报的App存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进行评估。近日,经过测评,发现40款app在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方面存在问题,未公开其有效联系方式。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在被点名的40款app中,互联网金融领域的app有16款,占比40%。其中既有贷款平台,如深圳我爱微点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花呗借贷宝、小花互联网金融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旗下的小花钱包、北京张中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闪电贷,也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如即刻消费金融公司旗下的安易华、互联网券商富途牛牛、老虎证券等。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通过多个平台了解到,通知中提到的多家公司的App版本号并不是最新版本,部分已经更新。多位平台相关人士表示,3个月前,App隐私保护规定修订版上线。
“我们之前收到过相关通知。早在4月28日,我们的App版本已经被强制更新。目前最新的App版本号不是列表中的版本号。目前针对这个问题,相关同事已经对App个人信息公众号进行了核实,对方表示明天会有明确的回复。”其中一家上榜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对此,app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日《通知》发布的40款存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App,是在前期接到用户举报后,对App相应版本进行测试后发现的。由于App运营方并未在隐私政策中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投诉相关的有效联系方式,所以以通知的形式公布,以方便企业整改升级。众所周知,App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有些App可能会在功能和机制上发生变化。工作组将在通知一个月后审查问题,然后再次说明情况。
通知要求,相关App运营方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10日内联系工作组,收到整改通知,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30日内完成整改并向工作组提交整改报告。未收到整改通知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工作组将建议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019年1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App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的公告》,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成立App专项治理工作组,App用户量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评估app隐私政策和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
根据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此前发布的《网络安全实务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备信息规范》,在16种常用手机app中,金融借贷基本业务功能采集的必备信息包括手机号码、账户信息、身份信息、银行信息、个人征信信息、紧急联系方式、借贷交易信息等7项。
其中,身份信息仅用于识别和认证借款人,紧急联系方式仅用于借款人逾期未还款时金融机构进行催款。网络运营商应允许用户输入紧急联系方式,不应强迫用户阅读通讯录。
另一家上榜的共同基金机构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用户有时会对隐私泄露产生误解。比如在他们之前的版本中,可能会有用户抱怨App会自动跳转到用户的手机通讯录,但实际上只是两个程序之间的相互跳转,并不会涉及到隐私数据的读取。
持证人也有“慢性病”
“App个人信息举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只接收关于App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举报,自3月1日上线以来已收到多份优质举报。
根据该公司3月27日发布的数据,报告最多的app类型是金融借贷、社区社交、学习和教育。
那么,为什么共同基金领域会成为收集个人信息的重灾区?
对此,Sack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世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金融的核心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质量取决于信息的掌握程度。一般来说,你掌握的关键信息越多,风险控制越好,坏账率越低。所以互金公司想尽可能多的收集客户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投诉网站的信息显示,此次被点名的多家互金公司,因为信息相关的问题,被大量用户投诉。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的子公司安慰花就是其中之一。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消费金融公司全年投诉量为6041件,居所有公司之首。其中,“群发短信”、“威胁催收”、“爆通讯录”、“骚扰第三方电话”是用户投诉的关键词。
在对黑猫的投诉中,关于消费金融的最新投诉马上还涉及向外包公司泄露个人信息进行暴力催收、恶意PS照片邮件列表、恶意骚扰等。
针对用户个人信息隐私的相关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随即进一步询问消费金融,对方并未回复。
此外,以年投诉量4221件位居年度投诉榜第五位的张中金夫闪电贷也“榜上有名”。
我们还可以看到用户对掌趣金融服务的最新投诉,比如“恶意催收”、“通讯录骚扰家人朋友”、“轰炸联系人”、“威胁恐吓联系人”等。
《国际金融报》记者也联系了张忠福,询问其为何多次被用户举报违法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尚未回应。
王世强表示,目前我国个人信息泄露现象严重,各种营销电话和骚扰短信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加强信息保护势在必行。未来很可能会出台更严格的信息收集和使用的监管规定。因此,企业需要认真研究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收集客户信息时,应取得客户的充分授权,告知客户收集信息的目的,在信息的使用上严格遵循约定,坚决不能出售客户信息。
(编辑:张)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肆意收集个人信息!40款APP收整改通知 互金公司占16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671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