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互联网贷款案例,互联网贷款新政

互联网贷款案例,互联网贷款新政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互联网借贷新阶段是行业巨头和牌照方的舞台。

-鑫金融

洪若馨/文

近日,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6.5亿元,同比下降63.7%;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下滑67.59%。这应该是2345年近年来交出的最差“答卷”了。

关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除了上半年疫情之外,主要在于金融科技业务的变化——2019年第二季度起暂停新的消费金融业务,这也导致该业务上半年营收仅为1亿元,同比下滑83.25%。

所谓成功也借钱,失败也借钱。

这家以网址导航起家的互联网公司,因为踩在了网贷兴起的风口上,享受到了流量变现的红利——金融业务收入从0到20亿只用了3年时间。但也没能摆脱潮水退去后的无奈。

这也是网贷“野蛮时代”终结的一个缩影。

当网贷新规出台,明确了全产业链的合作关系,属于“野蛮时代”的低门槛、高利润、简单粗暴的发展模式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严格的许可、合规、利率红线、杠杆约束。

互联网巨头也遵循了金融界的规则。除了明确边界、分工合作,增加更多的金融牌照也成为他们下一阶段在新金融行业继续驰骋的先决条件。比如说借贷业务,网络小贷,消费金融,私人银行...已经基本成为头部巨头的标配。

近日,据刘欣财经报道,继陆金所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后,蚂蚁集团在渝申请的消费金融牌照已进入最后阶段。另一个巨头,腾讯,长期以来一直有传言称正在计划消费金融牌照...

网贷新阶段是行业巨头和牌照方的舞台。

?1乘风,在风中吹。

长期以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流量-规模-变现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开发公式。在实现流量和收割用户价值之前,快速跑马圈地,是屡试不爽的生存法则。

几年前,当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时候,网贷的兴起为那些需要变现、寻找出路的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出口。于是,大量流量平台借着新金融的东风,纷纷进入网贷市场。

2345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2014年8月,2345首次试水金融业务,与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合作推出互联网贷款产品“随行贷”,为个人用户提供1000-5000元额度的小额贷款。其中2345公司主要提供流量支持,中银消费金融主要提供资金。

当时这个选择正好踩在风口上。

2014年,余额宝引领的互联网理财热潮持续不减,众筹、互联网保险迎来政策利好。P2P行业如日中天,消费金融公司重新开门,网贷业务处于爆发前夜。金融业务的高利润和流量饥渴,让他们愿意为“获客成本”买单。

流量平台和金融机构一拍即合。

尝到甜头后,2345不断加大在金融业务上的布局,包括募集互联网金融专项资金、发起设立租赁公司、网络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等。当然,这些投资的回报也是惊人的。

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7年,二三四五金融业务收入规模从900万攀升至21亿,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从不足1%上升至65%以上,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三年累计净利润超过5亿元。

2345曾被视为顺利转型的典范:从PC时代的导航网站,到a股的新金融概念股。从股价来看,公司市值一度达到600亿人民币左右,尤其是借助2015年的大牛市。

这也是后来很多互联网公司涉足借贷业务的方式,直接批发大量流量。滴滴、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巨头,以及搜狗、美图秀秀等长期无法盈利的“流量富矿”,都一头扎进了这个风口。

然而,二三四五的“逆风”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2017年底现金贷整治的启动,2345款网贷产品(无场景、特定用途的贷款纳入监管)也逐渐收缩。

此外,市场环境的剧烈波动加速了资产风险的暴露。2017年至2019年,2345家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1.98亿元、5.78亿元和8.54亿元,合计超过26亿元,几乎吞噬了往年的全部利润。

后来2345试图通过新产品挽回颓势——面向商户的贷款产品2345商贷王,汽车消费金融产品2345车贷网,但都没有成功。

到2019年,2345互联网金融业务收入将降至10亿元,不到2017年的一半。并且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其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被按下暂停键。与此同时,市场上传出其车贷团队解散的消息。

根据其2020年上半年财报,其作为股东发起的消费金融公司并未在下文。目前小额金融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小贷、融资租赁、保理、融资担保牌照,但复制之前高速增长、高估值的神话已经不再困难。

2新规下,技术向上。

从2345的发展不难发现,这一轮行业洗牌始于2017年,从现金贷到P2P专项整治,再到大数据违规、违规放贷等更低级别的监管。

2017年以来,助贷模式成为主流,以乐心、360主体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转型。

这两年两家公司的机构资金占比大幅提升后,进一步将轻资产模式(不兜底,纯技术服务)的拓展提上日程。

相比2345,他们的转型优势不仅仅在于流量和用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核心技术和风控能力,能够真正连接场景、资金和用户。不久前,《商业银行网络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这也成为网贷行业开始新阶段的里程碑。

虽然在疫情下,《办法》放宽了部分业务细节的限制,但助贷模式下对机构持牌身份、技术能力、利率红线的限制,使得市场上的机构大多属于持牌机构和新金融巨头。

而要想在产业链上掌握更多主动权,只能向牌照靠拢。但消费金融牌照,甚至民营银行牌照,与前几年流行的互联网小贷牌照不同。它们的发起设立对股东要求极高,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参与。换句话说,他们的资本、技术和合规能力需要得到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认可。

同时,在展业过程中,也受到更严格的合规限制。

这也是新阶段与“野蛮时代”的最大区别。玩家进入游戏的门槛越来越高,并不是所有涉足游戏的玩家都有机会分享市场。而且在更严格的风险管控下,超额利润和超高速增长不可能重演。

至于其他玩家是否还有机会,答案是肯定的——围绕这个产业链有包括外呼、催收、数据、AI公司在内的服务商,这些都是一个健康生态的必备要素,但如果没有超额利润的吸引和更高合规要求的门槛,第三方服务商可能也要经历一次洗牌。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应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请注明出处、微信号、作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互联网贷款案例,互联网贷款新政":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43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