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壹财经()
继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相继试水之后,又一大国有银行推出校园贷业务。
9月1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宣布推出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大学生E贷”,目前已在北京、哈尔滨、上海、南京、威海、武汉、广州、成都、Xi、杭州等10个城市的15所高校进行试点,未来将推广到更多高校。
工行此次推出的“大学生e贷”产品,凡年满18周岁、信用状况良好的大学生,在工行网点完成面签后,均可通过工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工银e生活App等渠道申请。
工行牡丹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大学生学历,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万元,无需抵押担保。“目前还可以享受原利率8.7折的优惠。”他说,以1万元贷款为例,一年内分12期还款,使用“大学生金融E贷”的总利息为308.95元,日均利息不到0.9元。
此外,工行还为大学生提供其他校园金融产品。例如,试点高校学生可申请工行宇宙星座信用卡(校园版),与“大学生E贷”共享授信额度,享受免年费、3天还款宽限期的容差服务、10元内最低还款宽限期差额的容差服务等权益。
目前,工行是第三家试水校园贷的国有银行。2017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相继宣布推出校园贷产品,其中建行最高额度为5万元,中行最高额度为8000元。
事实上,商业银行在校园贷领域的试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2年,就有银行推行大学生信用卡。这种趋势在2005年左右开始流行,各大银行开始大规模发行大学生信用卡。而个人卡没有数量限制,导致“多贷”出现,学生透支严重、家长还款频繁、银行坏账风险增加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2009年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中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应遵循审慎原则。2011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确定禁止商业银行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经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书面同意,向18周岁以上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发卡银行要么取消发放大学生信用卡,要么将大学生信用卡改为零信用卡,毕业后再提供授信额度。
至此,银行基本退出了校园借贷市场。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大推动下,我国消费贷款呈现爆发式增长,各种消费贷款产品席卷年轻人。网贷产品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网络名人产品,消费贷款进入校园市场,校园信贷、整容分期、购物分期等各种贷款逐渐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校园贷于2013年首次进入校园,2014-2015年进入快速发展期。2015年,108家校园贷平台达到顶峰。
但随之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大学生深陷泥潭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高息、暴力催收、裸借、跳楼自杀等词汇也频频与之挂钩。由于之前缺乏相应的监管,校园贷领域问题不断。
频繁的乱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自去年4月以来,教育部、国务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互联网信息部已经发布了几个单独或联合文件来处理校园贷款问题。今年6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管理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禁止校园贷业务,规定所有已经从事校园贷的网贷机构停止发放新标的,并对现有业务做出整改和退出方案。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的文件,任何网贷机构不得向大学生发放贷款。教育部还要求高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加强学生金融知识教育,加强校园不良贷款警示教育,引导学生不上当受骗。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校园贷被禁止。信用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在校学生作为一个既成年又没有经济来源的特殊群体,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24亿,同比增长4.7%,并呈增长趋势。但在为大学生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中,市场化机构占主导地位。
为了满足学生正常的金融消费需求,银监会还鼓励正规商业银行为大学生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此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青岛银行等银行已经推出校园信贷产品。
每隔几年。现在,校园金融服务市场再次迎来了银行角色的介入。市场化共同基金机构的银行和持牌金融机构开始相互博弈,相互提供了一个相互观察对方的参考。相信后续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加入进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工商银行-大学生借贷e,工商银行校园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40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