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6月26日专电题:P2P新问题平台一周内集中爆发五大风险的趋势仍将持续。
新华社记者王淑娟
随着监管的加强和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推进,各地严格准入管理,市场竞争加剧,2016年以来,新增P2P(个人之间的小额贷款交易)平台数量逐渐减少。据银率不完全统计。com数据库,6月17日-6月24日一周内,P2P行业新增问题平台5家。
市场人士认为,未来几个月,新成立的网贷平台数量仍将保持低位,问题平台集中爆发的趋势仍将持续。P2P行业将进入存量优化期,市场环境将逐步净化。
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6月份全国新增P2P问题平台77家。其中,平台失联和跑路的总比例高达79.2%,上海、山东、广东是6月份问题平台最集中的地区。
6月17日-6月24日一周,Yinlv.com监测的100家P2P平台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57%,较上周下降8个基点。收益率超过12%(含)的高息项目占比进一步降至13.1%。
投资P2P的风险从何而来?Yinlv.com分析师李先瑞指出,一方面,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和部分借款人恶意骗贷共同导致P2P行业坏账率居高不下,借款人违约的信用风险不容小觑。另一方面,由于监管的缺失,投资者还面临着来自P2P平台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
“由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投资者缺乏金融知识,监管不力,很多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他们以金融创新的外衣为掩护,进行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楚信资产副总裁舒兆平指出,P2P网贷平台容易涉嫌非法集资是最大的风险,一般处于法律和监管的灰色地带。
随着P2P行业风险的集中爆发,最近出现了一些让投资者哭笑不得的奇怪现象。比如深圳瑞银贷款“以树抵债”,安徽汇融通“以酒抵债”。在此之前,还有用大蒜和珊瑚还债的P2P平台。
虽然这些平台有的涉嫌非法集资,有的只是兑付困难,但还是提醒投资者在选择平台和具体投资项目时要格外谨慎。
李先瑞指出,很多投资者在选择P2P投资项目时,更喜欢有抵押的标的物,即借款人以实物资产作为抵押的项目,但这类项目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投资者在选择这类标的时,要特别关注平台是否具备相关抵押物的专业处置和变现能力,还要看抵押物价值评估是否容易把握,价格波动是否相对平稳。
“风险防范需要监管和平台的共同推动,投资人也需要擦亮眼睛。要选择业务合规、风险控制严格的平台,关注借款人和贷款项目本身,了解资金流向和收益如何产生,不要投资看不懂、收益率明显高于合理水平的项目。”舒兆平提醒投资人注意分散投资,不宜将所有资金投入一个平台,尤其是单一项目。(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最新问题p2p平台,p2p平台常见的风险":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27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