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海印股份即将爆发,海印股份概念

海印股份即将爆发,海印股份概念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长江商报●长江商报记者杜薇

海印(000861。SZ),a股市场过度多元化的典型反面教材,又在追热点了。

自11月11日以来,海印的股价一直在飙升。到12月8日,股价已经达到3.43元/股,不到一个月累计涨幅74%。

引爆股价的是海印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强调公司产业转型,深度参与新能源、光伏等热门赛道。

事实上,海印的新能源收入非常低。因此,该公司被质疑为热点。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海印的股份制行业转型频繁,高岭土、房地产、商业地产、商业百货、金融、文化娱乐,以及目前的新能源。

非常遗憾的是,不断推动产业转型的海印股份基本面并没有得到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2018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双双持续下滑。

新能源股价再转型遭质疑。

经过各种尝试,海印有限公司再次进入新能源领域。但这次能否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海印股份的这一产业转型为市场所熟知,始于股价的大幅上涨。

k线图显示,今年11月10日,海印股票收盘价为1.97元/股。11日股价上涨4.06%,随后连续上涨。11月19日股价迎来第一个涨停,涨幅10.09%,11月26日第二个涨停。

从11月11日到12月8日的20个交易日中,股价只有3个交易日出现小幅调整,17个交易日都在上涨。到12月8日,其股价收于3.43元/股,较11月10日的1.97元/股上涨约74%。

是机构研究引发了股价的大幅上涨。自11月以来,公司已接受投资者三次调查,并多次回答互动问题。

海印股份披露,为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加强新兴产业布局,公司于2016年成立海印蓝,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新能源本土服务商。目前,海印卫兰已经发展成熟稳定的充电桩业务和物流配送业务。同时,公司将深度参与新能源、光伏等主导和支柱产业的分工,加快公司转型升级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正是因为深度参与新能源、光伏等主导和支柱产业的分工,加速了转型升级,引发了股价的大幅上涨。

股价的异常波动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11月24日,深交所发布关注函,要求海印进一步说明海印蓝色充电桩业务的发展情况,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否具备深度参与新能源业务的能力和资源,是否迎合市场热点,影响公司股价。

事实上,虽然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但从主营业务的构成来看,所谓的新能源业务收入并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新能源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可以忽略不计。

11月27日,海印公司回复了关注函。回复称,海印卫兰是公司的“新能源汽车运营基础设施平台”,主要提供汽车租赁、充电等综合服务对于共享汽车,在线租车,物流车B端运营商。在充电桩运营方面,海印卫兰已在海印中心、仁风大厦、仲达纺织交易园建设了12个充电站。充电桩业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2.85万元。在物流城市配送方面,海印卫兰通过旗下超300辆新能源物流车,为易九盘、顺丰等企业提供物流城市配送车辆租赁服务;通过海印卫兰子公司广州依桐物流有限公司开展物流配送业务,物流城配送业务将于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59.54万元。

综合来看,2020年,海印卫兰实现整体营业收入1325万元,仅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02%,净利润256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8.03%。今年前三季度,海印卫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687.16万元和-13.48万元,预计对公司2021年整体业绩影响不大。

可见,海印深度参与新能源光伏等主导和支柱产业并没有带来可观的业绩。但也因为此,公司股价大涨,市值从45.81亿元增至79.76亿元,增加了33.95亿元。

基于此,市场质疑海印股票的热点。

卖孩子增加利润难拉下业绩双下滑的局面

海印的股票转型受到质疑,因为市场担心基于“狼来了”故事的判断。

海印,原名华茂永业,于1998年10月28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控股股东为海印集团,由海印实际控制人邵剑明、邵建家、邵建聪持有。

官网显示,海印集团成立于1991年。20世纪90年代,海印集团先后开发了海印布集和海印电集两个专业市场,是海印商圈的创始人。此后,通过将现成商铺重新打包出租赚取租金差价,海印集团一步步扩张,先后开发了流行前线、东川名店体育城、中华广场、海印七彩广场等数十个专业市场和主题商场。海印集团董事长邵剑明甚至被誉为“商业奇才”,海印集团的发展模式也被总结为“海印模式”。

2003年是海印集团发展的转折点。当年,通过收购茂名永业26.33%的股份,海印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从而成功实现借壳上市。随后,该公司更名为海印。

2008年,海印从海印集团收购了11家公司,次年又从海印集团收购了总统数码港和海印房地产。由此,海印集团整体上市。

海印集团进入该公司后,其经营业绩显著改善。200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净利润615.72万元。到200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8.51亿元和1.44亿元,到2012年分别为21.36亿元和4.2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但从2013年开始,其经营业绩逐渐下滑。同样从2013年开始,海印股票加快了跨境转型。

2013年至2015年,公司收购总统酒店100%股权及债权、茂名大厦100%股权等加码房地产及商业服务。同时还收购了奇幻娱乐、红太阳演艺、新天汉文化、昆明兰花、南昌新中原等多家公司。,重点布局文化影视娱乐。

海印股份最早的转型始于2008年。公司收购高岭土和炭黑业务,2014年11月因亏损剥离高岭土和炭黑等资产。

随着承担着产业转型重任的资产流失,海印股份已被剥离。2018年,收购的娱乐资产全部剥离。

海印在2014年重点关注的金融行业也表现不佳。2014年开始,发起设立海河娱乐互联网股权投资基金、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参股勤普基金,成为河源农商行第一大股东,参股广东商联支付、广州越秀小额贷款。至此,公司拥有互联网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牌照,还推进了花城银行、花城人寿的筹建。

2017年至2020年,公司金融板块收入连续四年下滑,从2.17亿元降至0.91亿元。今年上半年,金融业收入为3700万元,不到去年全年的一半。

目前,海印的主要业务还包括房地产、商业地产、百货商店和金融。

经营业绩方面,2018年至2020年,海印营业收入分别为25.07亿元、24.36亿元、13.02亿元,连续三年下降;净利润1.38亿元、1.39亿元、0.32亿元,扣非净利润1.09亿元、0.58亿元、0.16亿元,均大幅下降。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6亿元,同比下降21.91%,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79亿元和0.55亿元,同比下降44.48%和35.93%。

值得一提的是,海印股票再次出售。12月7日晚间,海印发布公告称,为聚焦主营业务,优化资源配置,公司拟将广州番禺优力玩具有限公司(简称优力玩具)100%股权转让给广州宝翔投资,转让价格为3.2亿元。

这是2016年公司耗资2.9亿元收购的资产。此次出售将为海印股份贡献约5141万元的净利润,超过公司2020年净利润的50%。

令人担忧的是,拥有多元化产业的海印股份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到今年9月底,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为1.37亿元,而其债务为49.14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19.61亿元。

视觉中国图

编辑:ZB

本文来自长江商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海印股份即将爆发,海印股份概念":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271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