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贷款可以不用抵押,不用担保,信用可以“长”。这样的普惠贷款真的让农民很惊喜。近年来,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落实“特别是”重要嘱托的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通过“硬芯、软芯、智芯”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信贷服务农户60.69万户,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实现信贷服务100%覆盖;全市使用农户小额普惠贷款的有20.85万户,信贷覆盖率34.35%。
程序简单,覆盖面广
金融“活水”直达基层。
“疫情确实对我们农民产生了很大影响。好在有‘李哲惠民贷’及时填补资金链,缓解压力。”最近,清苑县百山祖镇黄陂村村民吴正忙着把自己从高山稻田里种的鲤鱼卖到县城农贸市场。
吴的家庭农场也养了几百只鸡,但前段时间因为疫情,销路被切断,资金跟不上。就在全家不知所措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来到村里介绍“李哲惠民贷款”产品,吴立即向银行申请,很快获得了20万元的贷款资金。
吴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去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丽水的银行推出了“免担保、纯信用、小额、广覆盖、低门槛”的农户小额普惠贷款产品。依托农户信息采集的大数据和信用模型,将所有处于违法失信负面清单之外的18岁至65岁农户纳入普惠信用额度,可享受3-5万元的基础信用,让一大批“劣资”和信用模型得以授予。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完成无信用意识农户60.69万户,反馈率100%,行政村推广率100%,符合条件农户信用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生态信贷
软核推动乡村社会治理
2015年,兰在景宁大君乡泉坑村承包了5亩地种植蓝莓。近年来,由于外来品种的冲击,本地蓝莓一直滞销。就在兰一筹莫展的时候,兰通过绿谷的评估,符合了“生态贷”的条件,于是成功向银行申请到了10万元的奢香生态贷款,月息低至3.625‰。
“这钱来得太及时了。没想到保护生态还能转化成真金白银。”兰·雨荷兴奋地说,他准备用这笔钱引进新品种,提高蓝莓的质量。预计明年蓝莓基地蓝莓500个,总产量1500公斤,产值6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在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过程中,将“两山改造”与推进普惠金融有机结合,推出以“生态改造”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融资体系,将生态信贷纳入信用评价。按照丽水市绿谷区划管理办法和镇(街道)生态信用评分细则,开展农户生态信用评级,依托农户小额普惠贷款综合推广,对辖区内农户进行全覆盖生态信用评级,将农户小额普惠贷款与实现生态产品相结合、相促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首个“两山金融服务站”在静宁大君乡成立。依托服务站和5G设备,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直接申请、使用和偿还贷款。来源:丽水日报记者谢家军通讯员吴玉平郑志伟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户普惠贷款要怎么借款,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试点纪实":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214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