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打通农村融资“最后一公里”——河南兰考县推行普惠授信贷款调查采访记

打通农村融资“最后一公里”——河南兰考县推行普惠授信贷款调查采访记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力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但是,农民金融的“痛点”和“堵点”依然存在。如何打通农村市场融资的“最后一公里”?河南省兰考县作为首个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创新探索。《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在当地深入采访了解到,金融机构通过对农民无差别授信,使农民及时享受到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农民收入大幅增加,银行也从中受益。

“农民贷不到款,银行也贷不到款。”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难题。如何有效破解?如今,在河南省兰考县,金融机构向农民提供无差别信贷,让农民及时享受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这一举措使当地农民的首贷率和信用贷款额大幅提高,信用意识大增,收入大幅增加,银行也从中受益。

将信“借”给百姓,打破“堵点”

打开一扇窄门,走进巨大的鸡舍。数百米长的一排排鸡舍整齐划一,上万只肉鸡在啄食。

“我现在一年能养18万只鸡,收入六七十万元。”宜丰乡代庄村村民陈雷走出棚子,高兴地向记者介绍。没有贷款支持,三十多岁的陈雷很难实现养鸡的梦想。“我以前在外面打工,没存多少钱,家里也没什么可以抵押的。突然听说不用银行也能贷款,就自己回村里办了。果然,我能借出一部分,又能多借一点,就把鸡舍盖好了。”

2016年12月,兰考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根据政策,这里的金融机构针对农村金融中的痛点和堵点进行创新探索。

农村是信贷的薄弱地区。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阻碍了信用数据的采集和农户信用信息档案的建立。由于农户信用信息的缺失,金融机构对其贷款尤其是信用贷款更加谨慎。

在成为实验区之前,当地金融机构对农户覆盖率低、满意度低、农户可获得性低的“三低”问题十分突出。由于金融机构面对的是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农户和小微企业,缺乏资金、缺乏抵押、缺乏担保、收入不稳定,难以全面掌握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打破了先授信后授信,‘先授信后授信’的传统做法,创新推出普惠信贷小额信贷产品,按照‘宽授信、严使用、鼓励守信、严惩失信’的原则,初步无条件、无差别给予每户3万元基础授信。农民拿到‘普惠金融信用卡’,只要符合‘两无’(无不良信用记录、无不良嗜好、有产业发展资金)条件,就可以启动信用贷款。”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许告诉记者,“根据农户的信用情况,信贷额度在逐步增加。初始授信额度为3万元、5万元、8万元。一次授信有效期三年,借多少用多少。”

“一视同仁地给予基本信贷”本质上是金融机构把信“借给”人民。此举有效破解了农民首贷难、信用贷难的“堵点”和“痛点”。先授信这一小步,是解决农户贷款难,打破农户融资难“玻璃门”的一大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试验区建立了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核心,以金融服务、普惠授信、征信、风险防控为内容的“一个平台、四个体系”。银行主动与农民“握手”,向18岁至59岁的普通农民提供普遍信贷,使信贷服务“人人有”,惠及千家万户。

负担不起乡村贷款

“我们过去对贷款有两种担心:金融机构怕贷款收不回来,贷款人怕贷款不好。银行信贷人员少,准确了解千千万万农户的诚信情况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农民更方便,我们把贷款审核的权力下沉到了村委会。”兰考农商银行董事长王说,“村两委先审批,再由信贷员确定,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可以转到村民的银行卡上。”

金融机构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指定工作人员担任信贷协管员,负责农户信用信息的收集、核实和更新。小微普惠金融服务站延伸了金融服务的触角,解决了金融机构人员和网点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户征信问题,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都在同一个村子里。谁有困难,有多少蔬菜大棚,鸡鸭能不能养,我都很清楚。”沭阳镇许昌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协管员乔告诉记者,协管员推荐的贷款,银行会支付。

“谁要贷款,先告诉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村信用评估小组来评估信用。他能不能借,根据他平时的表现和家族产业的发展来估计。银行会根据村里的评估进行考察,只要符合条件就放款。在我们村,如果有一户不能还款,村民会自动收钱先还银行贷款。”富阳镇繁昌村主任徐永顺说。

如何评价村里村民的信用?客观吗?记者在另一个村子得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银行对信贷员终身负责。我们村两委不能让信贷员有压力,有困难。每笔借款只要我签字,我就负责不逾期——普惠授信在村里是‘一站式’服务,到村委会现场签字很方便。村信用评价委员会由5名村干部、3名党员和5名村民代表组成。我们永远不会借钱给那些有不良记录的人。如果出现个别还款的危险,会及时告知银行,通过借款人家庭和村民的相互信任解决还款问题。”葡萄架乡杜寨村主任李永健说。

村两委干部还协助银行筛选客户、提交贷款申请、催收贷款,将银行贷款风控关口前移。这样,审贷权的下沉实现了双赢,既方便了农户贷款,又提高了银行贷款的安全性。

“现在,县城里的小作坊主和农民,足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分管金融的富阳镇副镇长康永波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末,兰考县各项存款余额307.36亿元,比2016年末增长1.66倍,增速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相关研究表明,收入是决定存款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和存款增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收入越多,存款增加越多。

此外,截至2021年5月底,兰考县已发放小额贷款77541户61.43亿元。“每笔贷款背后都是一个行业。有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人民就可以把心思放在更好的发展上。人民的发展离不开第一桶金的支持。”兰考县金融工作局局长安然说,“先给予信用,发放信用贷款,让老百姓真正看到守信用带来的好处,让信用产生效益。”

人们视信用为财富。

近年来,兰考县信用体系建设从普遍授信开始,让农民与银行建立联系,积累信用记录。对于信用好的农户,银行会逐步提高贷款额度。到今年5月底,兰考县93%的农民都有了电子信用档案。

“目前我们掌握的所有数据都是免费向金融系统开放的,包括户籍、工商、税务、水费、取暖费、燃气费、有线电视、房产以及公积金的大部分数据。数据透明,商业银行更容易获得数据支持。”兰考县政务服务与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李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底,兰考县普惠信贷已发放基础授信15万户以上,占全县农户的90%,其中普惠信贷贷款不良率仅为0.03%。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89%。值得一提的是,兰考县试验区建设前,不良率高于河南省平均数据。但自从实行通用授信额度后,不仅没有新增不良贷款,过去的不良贷款也收回来了。

“现在普通人把信用当成财富,当成发大财的‘财神’。各大银行贷款给我们村是很实际的。村里发展越好,银行越支持。”许永顺说。

“我不想做老赖,上黑名单。”三义寨乡白云山村贷款人侯顺当的妻子李青霞站在自家蔬菜大棚的田埂上,欢快地说,她穿着蓝色雨靴,腰间系着蓝色围裙,脸色红润,双手高高地攀在大棚的架子上。“我看了四个大棚,一年净收入二三十万。”

为了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兰考县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失信惩戒“铁五条”,将失信者全部列入黑名单,列为常客,限制其高消费,停止其享受县级优惠政策。

一位村民说,如果不按时还款,会在村里贴通知批评;五年内,全家不能申请贷款;5年内不再享受县乡(镇)各类补贴;登记结婚时,老赖的信息会告知对方...

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兰考县农村信用环境不断优化。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农民和金融机构茁壮成长的沃土。

不要离家去挣钱。

三义寨乡白云山村两旁是蔬菜大棚。记者随机走进路边的一个大棚,看到农民正在忙碌。闲暇之余,四十多岁的棚主袁平安说:“我以前是个技工,一年能挣六七万。现在种大棚,年收入20万左右。我借了5万,贷款也就几秒。银行的效率真的很高。”

东坝头乡张庄村曾是兰考县最大的出水口。上世纪60年代,县委书记焦在这里治理沙尘暴,结束了当地百姓因饥荒而逃难的历史。如今,在资金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张庄布鞋R&D中心,让留守在家的阿姨们也能通过手工缝制布鞋获得收入。天气好的时候,他们聚集在中心,坐在小板凳上,认真缝制手工布鞋。一位阿姨欣喜万分地告诉记者:“我现在守着家,看着宝宝,不出去挣钱了。”

这样的幸福生活,在张庄还可以以其他各种形式实现。

三十多岁的李广曾经在外面做过送货。回到老家后,他通过贷款买了一辆货车,给各个村子的超市送货。他的收入比以前大幅增加,盖了一栋三层小楼。宽敞明亮的客厅,整洁的白色地板,弧形大屏幕电视...处处透露着他积攒的厚重家财。

他的邻居李英姐姐看着小孙子,照顾贷款买的三头小牛。这三头牛能给她家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

远离县城的宋啸乡东稍驿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现在有了资金支持,蔬菜大棚的发展给农民收入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记者采访的中年男子任杰曾经是一个贫困户。他七十多岁的父母需要服药多年,他有三个孩子。在此之前,他在建筑工地上工作了很多年来养家糊口。他高兴地说:“以前我出去打工的时候,接到家里要钱的电话;现在我在家接电话,全国各地的商家却找我要货!"

走进普惠金融试点村谷阳镇繁昌村,就像走进了一个乐器厂,古筝、古琴、琵琶应有尽有。在这个泡桐响板和民间乐器的专业村,有很多家庭民间乐器作坊,借助普惠金融的贷款发展迅速。记者了解到,该村现有大小乐器企业80家,年产各类民族乐器10万余套,乐器音板、乐器配件10万余套,年产值上亿元,从业人员1200余人。目前村里有200多辆家用车。

金融之水,正在浇灌兰考农民幸福生活的花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赵淑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打通农村融资“最后一公里”——河南兰考县推行普惠授信贷款调查采访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175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