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除了增加停车位,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正成为解决城市停车难的新思路。
“无感支付”不扫码过闸2秒就能盘活停车场吗?
十分钟车程,半小时停车。在上海等大城市的某些时段,停车难是许多司机挥之不去的担忧。然而,家住宝山的涂先生近日开车带着家人去万达广场吃饭时,发现车库门处竖起了一块“微信无感支付”的牌子。按照指示在微信小程序上完成车牌绑定后,涂先生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完成了支付。他对“无感支付”的体验是:“进出商场只需2秒,停车费自动支付。不需要现金,不需要信用卡,也不需要手机刷二维码,直接开走,节省时间,提高停车效率。”
《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末,上海机动车登记数量为390.5万辆,比上年增长8.5%;截至2017年6月,全市非住宅停车缺口约46.7万个。除了从源头上增加停车位,包括互联网技术在内的智慧停车系统的打造也是解决停车难的“第二条腿”。有了无感支付、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加持”,停车难会得到缓解吗?
“人脸识别”变成“车牌识别”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停车场出入口的设备识别车牌号,然后通过绑定的微信支付账户计算并结算停车费。
早在2017年,上海虹桥机场就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了国内首家“无感支付”停车场。两年后,“无感支付”停车场不仅覆盖了机场等重要枢纽,越来越多的商场也开始加入。
市民李先生说:“商场停车缴费最麻烦的就是要拿着停车卡到缴费窗口缴费,验车合格后才能离开;有一点进步就是出停车场的时候可以在出口扫二维码支付或者手动支付,车多的时候出口会有排队;感觉‘无感支付’最方便,绑定车牌就直接走了。”据悉,近期全国已有283家万达广场公司推出无感停车服务。
微信支付停车负责人王玉玺表示,“无感支付”背后的技术原理是“委托代扣+车牌识别”。“委托代扣”是用户授权的小额免密支付。用户委托代扣停车场等可信支付场景后,后台系统会扣款,避免了停车场信号差影响扫码支付、人工收费时间长等问题。
“车牌识别”的原理和“人脸识别”一样,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停车场出入口的设备识别车牌号,然后计算停车费,再通过绑定的微信支付账户进行结算。他表示,“无感支付”的实施成本并不高,大部分公共场所都可以通过它告别人工支付或“扫一扫”支付。“这意味着用户今后只要授权一次,就可以不用手机顺利进出停车场。”
经常开车到上海虹口区北外滩地区的何先生,最近发现在他经常停车的地方出现了一种新型“武器”。车位下面安装了地磁检测器,每次停车后无需向管理员缴纳停车费,绑定的支付宝会自动帮助缴费,给何先生省了不少钱。
从人工充电30秒左右,到扫码支付10到15秒,再到无感支付2秒,是技术的进步,是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停车场出入口排队等候收费的长龙少了,停车场的物业公司运营成本也有望降低。
从“停车引导”到“自动停车”
拟探索车位共享、车位预约功能。未来,“更智能”的停车场将与自动驾驶车辆联动,实现“自动停车”。
业内专家指出,“无感支付”只是切入了整个停车链条中的支付环节,专注于解决“停车难”的智慧停车行业正逐渐兴起。
在上海,基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停车诱导”服务已经落地。在上海等大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并不稀奇:通过采集主要商圈的停车资源,司机可以通过道路上的显示屏获取附近停车位的信息和变化;一些商场和写字楼开发了自己的停车诱导系统,为司机提供停车信息查询服务。
除了道路显示屏,司机还可以通过在线地图和公共网站获取更详细的停车位信息。另一方面,当停车场、车位与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连接后,“停车诱导”也可以变成“自动停车”。百度地图的智慧停车场连接了ETCP拥有的全国6600多个停车场、240多万个停车位的所有静态和动态数据。车主可以通过地图查看各个停车场的具体信息,包括出入口位置、收费、不同时段的拥堵情况等。双方还计划与ETCP合作,探索车位共享和车位预约功能,未来停车场将与自动驾驶联动,实现“自动泊车”。
这些都不是智能停车场的最终形式。有人期待,真正的智慧停车不仅仅是解决一个停车场、一个小区的问题,而是真正解决整个城市的停车问题,甚至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问题。(记者任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智慧停车时间,智慧停车半小时内收费不?":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17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