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金融扶贫政策落地问题?沁阳大胆探索创新,努力完善“三个体系”,提高金融扶贫水平。采取“政府+合作社+银行+担保公司”四位一体模式,通过户贷、户贷、社贷、企贷四种方式支持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脱贫,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政银合作、多方参与的大型金融扶贫集聚和协同创新之路。去年以来,本市各类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贷款6000万元,带动1723户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户贷比达到52.74%。该市金融扶贫的成功实践被《金融时报》、《河南日报》、《省委调查研究》等媒体平台刊发推广。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场攻坚战之一。金融扶贫是所有精准扶贫措施和方法中最全面、最有效、最持久的。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等五部委推出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但这一优惠政策遭遇多重瓶颈。财政扶贫政策难,成为沁阳人民精准扶贫的重点。为推动金融扶贫政策落实,我市针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普遍缺失、信用体系不健全、风险防控、产业发展等实际问题,制定了《沁阳市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着力完善“三项制度”和创新金融扶贫模式,补齐短板、扬长避短,有所突破,推动落地。
完善三级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该市统筹各方资源,建立了普惠金融扶贫服务中心、乡镇普惠金融扶贫服务站、村普惠金融扶贫服务部三级服务体系,形成了“市领导小组统筹、乡镇工作组负责区域推进、村合贷委负责细节落实”的普惠金融和金融精准扶贫三级组织保障体系,确保贫困户信贷需求与普惠金融政策无缝对接。目前,农业扶贫银行在13个乡镇(街道)的村街设立了329个普惠金融扶贫服务部,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扶贫信用评价体系。依托诚信沁阳365网站、企业信用数据查询平台、农村信用数据查询平台和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平台“一网三平台”,全市为20个贫困村1989户农户授信7214万元。目前,“一网三平台”已录入近700家企业、10多万农户的信用信息。
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市财政投入300多万元用于系统维护和科研开发,在技术层面依托云计算技术连接互联网,大大提高了信用数据的采集效率和信息质量;投入596万元设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建立熔断机制,在贷款不良率达到3%时暂停发放贷款,及时化解风险,确保扶贫小额贷款“贷到、收回、补准、盈利”。目前,全市已向1700户贫困户发放贷款5221万元,户贷比52.74%。
在完善“三个体系”的基础上,该市还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模式,提高扶贫成效。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企贷企用+贫困户”模式。为用好积极的金融政策,沁阳农商银行向5家贫困企业发放贷款5000万元,并进行资产收益投资,按照每户每年10-3000元的标准支持贫困户增收发展。今年上半年,已向1619户贫困户发放每户5-1500元的资产收益分红141.25万元。二是“政府+企业”模式。全省第一,由市财政和保险公司按3: 7的比例共同出资。连续两年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为所有享受建档立卡政策的贫困人口免费提供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今年,保额从3.35万元提高到9.4万元,人寿保险公司沁阳分公司已为140户贫困户理赔各类保险款项52.05万元。三是“保险+就业”模式。保险公司聘请劳动能力差、无法外出工作的贫困户担任保险助理员或保险宣传员,按照每户3300元的年薪帮助560户贫困户找到工作。四是“创业+就业”模式。对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贫困户,在“享受5万元以下免担保小额贷款”的基础上,实行“二户可担保贷款5万元,三户可担保贷款10万元”的政策,全程提供指导服务。该办法实施以来,已为22户贫困户发放贷款182万元,150人自主创业。
完善“三项制度”,创新“四种模式”,使金融扶贫政策落地见效。本市崇义镇西沟庄村是省级贫困村。去年以来,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食用菌种植、大棚蜜瓜种植、缝纫加工三大扶贫项目,安置外出务工人员103人,其中贫困人口42人。贫困户年分红11.75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9000元。今年,该村有望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利用财政和金融资金,王召乡采取“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开办了新的酒店一次性用品加工项目,使不少贫困户不仅每年能获得500元起的保底分红,还能优先进入企业工作,人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报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健全“三个体系”,创新“四种模式”!沁阳市金融扶贫的创新实践":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123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