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程防骗
电信诈骗的“七大套路”
套路一 你的账户有资金异常变动
骗子首先窃取了受害者网银登陆账号和密码,通过购买贵金属、活期转定期等操作制造银行卡上有资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打电话确认交易是否为本人操作,并同意给用户退款骗取用户信任。
骗子会再次通过账户内部的资金交易,制造用户账户有资金退回的假象,但由于存在交易手续费的问题,所以退款额一般比之前的账户内部交易金额要小。
接下来,骗子会使用受害者网银进行转账操作,或开通快捷支付操作,并选择短信验证码的方式进行验证,这样一来,受害者的手机上就会收到一条验证码短信。
最后,骗子再以限时退款为由,要求受害者立即提供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受害者一旦把短信验证码提供给了对方,对方就得手了。
支招: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立即直接拨打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别相信任何主动呼入的、自称是客服的电话。
套路二 你涉嫌违法了
“你涉嫌洗钱”、“你涉嫌非法集资”、“你信用透支需负刑事责任”,这些都是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的由头。
这种手法并不新鲜,但由于其极具恐吓性,不了解此类诈骗的人还是很容易上当。
现在很多骗子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官方客服电话,但如果受害者真的反拨回去,一般就能识破骗局。
甚至还出现了“升级版”:骗子以赠送免费物品为由,引导用户通过电话下单,以货到付款的形式邮寄,若用户拒绝签收快递或者退货,诈骗者便以公检法的口吻对用户进行威胁恐吓,进行诈骗。
支招: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如果有人说自己涉嫌犯罪,应当首先拨打110询问。或向身边的亲友询问一下,一般都能很快识破骗局。
套路三 您乘坐的××航班取消了
手机订机票成了网络诈骗的风口。
骗子谎称改签退票等理由,引导民众进入钓鱼网站,虚假号码,进行到汇款的陷阱。腾讯2016年第二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这一诈骗类型高达44%,成为网络诈骗主流。
骗子能够准确说出受害者的姓名、航班信息,多以可以获得改签补偿金的名义进行诈骗。
支招:
机票退改签业务,通过航空公司、票务代理商等正规渠道的网站、电话、服务厅办理,别相信任何电话、短信,即使与本人信息完全相符。
套路四 你购买的商品断货,可以申请退款
骗子首先完全掌握了受害者的网购信息,并通过准确的描述受害者购物信息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进而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号、密码和短信验证码。
骗子们有的时候是直接用电话套取相关信息,有时也会让受害者打开钓鱼网站并手动填写相关信息。
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同时泄露,骗子就顺利地将受害者网银账户中的钱转走了。
支招:
遇到商品交易出现异常、断货等情况,应当首先向购物网站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不要轻易相信主动呼入的、自称是客服的人。网购账号、支付账号应当单独设置密码,并且密码要足够复杂,定期更换。
套路五 向您推荐十大牛股
此类骗术通常以学习股票知识、推荐股票为名,向用户收取押金或保证金,对那些急于求成的新股民尤为有效。
事实上,正规的证券公司一般是不会向股民提供付费荐股服务的,更不会以此为名向用户收取押金或保证金。
他们通常发来所谓公司的营业执照、工商证明或组织机构代码等的照片或图片,只要拨打证券公司的官方客服进行询问也就能清楚了。
支招:
不要相信任何荐股、选股信息,不论这些信息是来自网站、QQ、短信还是电话。可通过回拨官方客服电话的方式求证。
套路六 699元免费赠送苹果6S
最近通告的一起新型诈骗案,某诈骗团伙以“收取699元个人所得税,免费赠送苹果6S手机和700元电话卡”名义,向被害人寄送假冒、损坏手机或手机模具进行诈骗,两个月里先后诈骗受害群众数百人,诈骗金额数十万元。
支招:
以貌似合法促销的名义进行诈骗,不能存侥幸心理,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套路七 补换手机卡
最近出现的这种诈骗,其套路通常是先用几百条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轰炸手机,以掩盖由10086客服发送到手机号码上的补卡业务提醒短信;
然后,拿着一张有受害者信息的临时身份证,去营业厅现场补办手机卡,使得机主本人的手机卡被动失效;
最后就是更改手机客服密码和银行卡密码,并通过短信验证码把绑定在手机APP上的银行卡的钱盗走。
支招:
常用网站密码、客服密码与银行密码和其他关键业务登录密码最好不相同,而且要定期修改;
对于各类号码发送的链接,不要随意点击。
如果接收到大量骚扰电话或短信,切勿关机,应使用手机安全软件屏蔽骚扰号码,并立刻解除银行卡绑定;
在使用公共WiFi的场合下,尽量不要登录手机中的银行类APP或者使用手机转账。
被骗经典案例
虚假交易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QQ、微信、短信、第三方交易平台、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等途径发布低价商品消息,诱骗买家与其联系,一旦买家上钩,便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借口实施诈骗,或者给买家发送链接,要求买家填入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直接操作银行卡实施诈骗。
案例回顾
6月11日20时,侯女士在家中上网,想买一台美图T9手机。因为当时这款手机还未上市,侯女士想先比别人用上此手机,在微博上搜索找到一个叫“美图T9手机订购”的微博号,侯女士添加微博了解后,对方让其加微信详细了解。
侯女士在微信上询问对方手机订购流程,对方称交全款,侯女士用手机支付宝给对方支付宝账号转账5999元。过了几天手机也没收到,想和对方联系却已经联系不上了。侯女士发现被骗后报警求助。
防骗提醒
网络交易过程如遇交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要求需提高警惕,多方核实!不轻易转账!
虚假办理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微信、QQ、网络发布贷款信息,等事主主动与其联系,或盗取、购买网贷平台贷款申请信息后,冒充平台工作人员电话联系,骗取事主信任,后以缴纳手续费、做假流水、钱款被冻结需要激活费等名义向事主骗取钱财。
案例回顾
6月11日下午,王某某(男,24岁),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平安普惠小额贷款公司陈经理电话,称其之前在网上申请的贷款放下来了,因为事主之前确实在好几个贷款APP上申请过贷款,就相信了对方。
后来对方让事主加他们公司客服的微信去办理放款手续。添加对方提供的微信号后,在微信里客服称事主的贷款信息已经核实,他们公司可以无抵押贷款20万元,并告知了相应的利息和贷款流程。
随后对方给发来一份电子合同,让事主填写后发给对方,之后帮助提交申请放款。事主因急需用钱,就催问对方何时能放款,对方就给了一个陈经理的电话,让与陈经理联系放款。
联系后,被告知要先交2000元办理保险才能放款,具体与客服联系,客服通过微信发送了一个二维码,通过支付宝扫描支付了2000元保险金。
然后继续催对方办理放款,对方过了一会儿发了一张图片,上面显示是银行放款通知书,告知事主因银行流水偏低,综合评分不足,需缴纳5000元作为借款保障进行审查,审查完证实有足够还款能力会将5000元的保障金和50000元的贷款一并汇到事主的银行卡上,要抓紧时间办理,他们马上要下班了,之后支付宝扫码支付5000元。
完成后,对方又告知他们公司财务刚刚在转账的时侯出现了一点问题,转账页面需要进行激活才能进行转账,需要交10000元的激活金才能激活到账,与之前贷款一并打回来。
事主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了10000元后,对方告诉事主系统提示其信用等级过低,还需要缴纳20000元激活账户就能到账,事主通过微信扫码支付20000元,交完后对方又称出现信用问题,验证还款能力的进度条显示到了99%,还要再交20000元才能完成系统验证,然后自动放款,王某某又通过支付宝扫码付款之后,对方就下线了。
次日上午10时左右,对方发来一个法院受理案件的通知书图片,显示事主多次逾期贷款,涉嫌诈骗贷款,需要交纳20000元来证明资金来源正当,否则会收到法院的传票,并且法院不通过审核无法放款,意识到被骗后事主选择报警。王某某先后被骗共计57000元。
防骗提醒
通过正规渠道贷款,不要随意将身份信息提供给他人,切莫贪图小利而向网络、地下等非法贷款公司贷款,谨防被骗。如发现此类情况,建议及时拨打110报警。
冒充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案例回顾
6月21日中午,程某(女,37岁)手机接到一个电话,自称天津市公安工作人员,因涉嫌拐卖儿童罪,让其过去配合调查,随之转接到长沙民警,让其保密不能转告任何人并保持通话,为证实清白要对事主资产进行调查。程某为避免干扰前往酒店开了个房间,听从指挥下载了一个名为“公安防护”的软件,在这个软件上输入了银行账户的所有信息,包括账户密码,并把U盾插在电脑上。对方为保密要求把屏幕和U盾遮盖上,并指示程某一直按U盾“OK”键。次日早晨,程某发现钱被转走,被骗共计8万余元。
防骗提醒
公检法机关作为政府执法部门,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案件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公检法机关及其他部门之间也不会相互接转电话,勿轻信秘密办案而独自听人摆布!
网络婚恋交友诈骗
这类案件是指,犯罪分子先利用婚恋交友博取信任,然后引诱被害人到虚假赌博网站,参与赌博的诈骗案件。
1、包装
骗子先把自己包装成其他人可以接受的样子。包括昵称、年龄、籍贯、形象、职业、兴趣爱好、星座等。
设置好籍贯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小吃、景点、主要街道、民族风俗、名人名流等取得更多信息。
由于现在很多人刚聊不久就会要求视频,为了规避视频,在一开始就要把自己包装成受过创伤的人,比如小时候因为家教严,患上了自闭症,视频会很难接受,这样特别是女性被害人就会母爱泛滥,不再要求视频了。
为了显得真实,骗子也要对过去的感情经历进行包装,最好只有一段感情经历,而且因为对方的背叛自己伤的很深。这样,一方面显得诚实,另一方面也说明重感情。
2、聊天
1)聊天要诀
聊天铺垫不到位,切入主题全白费。
勤聊话术先赞美,沟通交流不会累。
导入故事找同感,切入主题不反感。
2)聊天进程
开心聊天创话题→投其所好找同感→每天关心建立感情→感情升温完全信任。
3、切入
聊出感情之后,就要慢慢切入到“网络赌博”这个话题,准备实施诈骗。
诱导被害人进入网赌时也是根据被害人面临什么样的情况,编排剧本。
比如被害人有房贷,那骗子就会说自己每个月的房贷都是从网赌上赚的;
如果被害人很关心小孩子,就可以说趁年轻多赚点钱给孩子做教育基金;
如果被害人很会享受生活,就可以说自己赚的钱基本能满足日常开销,还能买些奢侈品等等。
总之,用一切办法让被害人觉得网赌能够“赚大钱、赚快钱”。
一旦被害人主动问“最少投多少”、“怎么玩”、“赚的钱怎么取出来”时,那说明被害人已经动心了。
这个时候可以先在平台上让被害人试着下注,因为开奖结果都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一般会让被害人先赢几次,并且用言语不断刺激,让被害人觉得跟着骗子网赌绝对赚钱,而且投入的多就赚的更多,进而把人的赌性给刺激出来。
4、钓大
只要把人的赌性给刺激出来,那么就算是把自己捆住了,任骗子宰割。基本上,坠入爱河又被网赌冲昏头脑的人,几乎是没有任何辨识力的,他们不但会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全部投入进去,有的还会透支自己的信用去贷款,而一旦被害人不再投注,便没有了利用价值,骗子就会直接拉黑。
防骗提醒
1、有陌生人通过婚恋交友网站主动添加微信,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2、婚恋网站交友需谨慎,甜言蜜语要当心,如需投钱更加小心!
3、通过婚恋交友网站深度交友,务必当面核实对方身份。如遇“赚大钱、赚快钱”的机会需谨慎,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头脑。
这些诈骗套路,你知道吗?
1、谎称网购客服诈骗
表现形式:此类骗局中,诈骗分子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网购信息,然后冒充淘宝客服拨打电话,以主动退货、双倍赔偿为由,引导受害人一步步陷入骗局,向对方汇款。
小贴士:在网购的过程中,卖家与买家的交易行为仅在平台上进行,若卖家超越平台边界,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者软件来联系你,那么买家则有权要求其自证“清白”,往往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黑客手段和电商平台的漏洞,来获取买家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来套取你的网银验证码,从而转走你卡内的余额,所以遇到一定不要轻信。
2、票务售卖暗藏“骗机”
表现形式:演唱会门票诈骗的受害者多以学生群体为主,大都是在“抢票大战”中败下阵来的歌迷。在此类骗局中,嫌疑人注册大量微博和微信小号,寻觅大牌明星在各地开演唱会的信息后,他们就在微博上发帖,称有多余的门票抛售。只要有人回复要购买,他们就引导受害人添加他们的微信小号交易。交易时,嫌疑人说会以快递方式寄票,但实际上只要钱款一拿到手,他们就“消失”了。
小贴士:不要轻信黄牛,买票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以免被骗;存好购票证据,以防万一。
3、冒充“熟人”来骗钱
表现形式:这类诈骗通常经典的开场白是“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的老朋友啊!贵人多忘事呀,连我都不记得了?我现在有点急事,需要点钱,你能不能......”,或者盗取他人QQ、微信或微博等,然后利用被盗的即时通信工具冒名顶替,借口遇到紧急的事情需要用钱,向即时通信工具内的好友借钱,利用被骗者善心骗钱。
小贴士:如有同学、朋友通过网络借钱,必须要通过与借钱者当面或电话联系求证真实性后再借钱;如发现自己QQ号,微信等被盗,第一时间告知家人、同学、朋友不要上当受骗。
4、兼职刷单有风险
表现形式:诈骗分子会伪装成中介或代理公司,打着刷信誉、刷销量的旗号在招聘兼职“刷客”,收取平台费用,让你邀约其他人一起刷单。
小贴士:网络刷单是一种违法行为,对于一些想利用空闲时间兼职的人群来说,千万不要轻信网络刷单兼职信息,找兼职要到正规的招聘网站。
5、游戏中的诈骗术
表现形式:部分网络游戏玩家为了体验更好的游戏感受,会在网络上购买游戏装备或游戏币。一般情况下通过游戏官方平台购买,价格较贵,向私人购买,价格比较优惠,骗子就利用玩家的这种心理来实施诈骗行为。
小贴士:当你在游戏世界里准备添一些新的装备时,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充值游戏币应到正规的官网网站,不要轻信页面上的小广告。时刻谨记三原则:不轻信、不透露和不转账。
6、利滚利校园贷
表现形式:校园贷诈骗主要有三种: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与兼职诈骗结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销售代理”,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小贴士: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尽量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贷款和购物,利息和违约金非常之高;要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
大学生防骗指南
近年来,各地大学生被骗案件时有发生,“防诈骗”已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开学前夕和入校初期,由于新生刚刚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学相互之间并不相识,对老师也不熟悉,有不法分子借机假扮成老师、同学或者老乡和学生联系,与学生套近乎,借机骗取学生学费或盗取新生财物,更有甚者假扮成学生干部或师哥,以订阅学习资料,提供各种帮助为由骗取钱财;
有的打电话,以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或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骗取新生让学生银行卡密码;
还有的,利用学生想找工作补贴生活费的想法,打着勤工俭学的幌子,招收各种代理,以收取代理押金等名义骗取学生钱财。
如此等等,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可谓层出不穷,花样迭出。
新生在学校遇到“同学”借钱,“干部”收费时,要提高警惕,并想办法确认其身份,不要轻易交出财物,离开宿舍时要将贵重物品带走或者锁好;
如果突然接到自称是老师的电话,要求马上向某某账户汇学费,应立即和辅导员老师联系,联系不上老师时也要和老乡或师哥联系询问,不能贸然汇款;
即使是上面挂着学校的名字,也不要相信;
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要多留一点心眼,不要轻易相信,尽可能不做来源不明的校外兼职;
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办理“校园贷”,以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面对近几年出现的违规“校园贷”,有关专家提醒,大学生应量入为出,理性适度消费,主动学习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提升金融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防范借贷风险;
同学们尽量不要办理“网上贷款”与“小额贷款”。如确需办理,有必要事先向学校相关部门咨询,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切忌答应他人以自己的名义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办理分期贷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21年最新诈骗套路,#网络套路诈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973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