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人急需贷款,但是由于信用记录不良,征信不合格,无法通过正规渠道从银行获得贷款。而是相信了一些中介机构“贷款套餐成功”、“可以全速放款”、“征信记录不好也可以申请贷款”的说辞,想用其他招数从银行拿到贷款。但这些深不可测的“套路”,大多是中介挖的“坑”。为此,检察官提醒:不要轻信“不用打快钱”等小额贷款广告。
2016年10月的一天,因公司流动资金不足,市民杜某某向银行申请贷款。然而,当他来到一家征信中心时,却得知因为征信不合格,他向银行贷款已经无望。这时,旁边一人递给他一张办理贷款的广告宣传单,“无需征信即可快捷还款”的字样顿时让杜某某眼前一亮。随后,杜某某按照广告宣传单来到一家中介公司,与该公司女负责人范某商谈贷款事宜。范自称知道各种贷款的方法和途径。看了杜某某公司的营业执照等材料,她说她现有的公司不能贷款,但可以给她注册一个新公司,7天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她以这家新公司的名义借款15天,但需要15000元手续费。
“用我的方法,你贷款肯定没问题。”杜某某听了范的话后喜出望外,立即凑钱支付了办理营业执照的手续费15000元。一个月后,范告诉他新的公司营业执照已经办下来了,并说因为杜某某想借200万,数额较大,需要再做一套假的公司账目,做流水需要2700元,于是杜某某把2700元交给范。两个月后,杜某某从范处得知,因银行问题,其申请的贷款无法支付,必须与银行“走关系”。范让他再次向银行工作人员支付“好处费”,并给了他一个银行工作人员“李会计”的电话。为了尽快拿到贷款,再次信以为真的杜某某给范介绍的“李会计”打电话,对方称“走关系”需要3万元。此时,杜某某还不知道这个“李会计”的真名是霍,她是范某的帮凶,两人一起行骗。被蒙在鼓里的杜某某赶紧给范3万元,让其支付“李会计”。现在,杜某某以为贷款肯定没问题了。然而,几个月后,他不仅没有收到贷款,甚至连范也联系不上了。当他再次找到范的公司时,发现人已经人去楼空空,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事实上,被范某诈骗的不止被害人杜某某一人。2016年9月,市民白某某根据小额贷款广告的相同内容找到范某,询问范某能否办理贷款。范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她告诉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申请贷款,但她需要先注册一家新公司,然后通过这家公司申请贷款。前期她要交手续费,办理营业执照,总共花费6500元。白某某当场支付现金6500元。一个月后,范将营业执照照片发给白某某,称营业执照办理完毕,年底可以完成贷款。然而,到了第二年1月,贷款仍然下落不明。白某某给范某打电话询问时,范某还让其电话联系银行工作人员“李会计”询问情况。通过电话,“李会计”告诉白,目前需要排队的人太多了。如果想快点办,需要交3万元的“插队费”。白某某着急等钱,就答应下来了。通过各种集资,白某某于当年2月分几次付给范3万元,后询问借款进度。范某一直推脱,过了一会儿,白某某打不通范某的电话,就去公司找她,却被告知公司已经搬走了...
在受害人陆续报案后,公安机关经过缜密侦查,将已逃往外地准备改头换面继续行骗的范某、霍某抓获。经查,范等人利用上述手段,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先后骗取杜某某、白某某等17人40余万元,挥霍一个空。
和平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范、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捏造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因此,他们以涉嫌诈骗罪对两被告人提起公诉。
日前,和平区人民法院对范某、霍某诈骗案作出判决,判处范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2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万元。(和平检察院供图)
记者肖通讯员何伟
▲霍受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以办贷款为名 两女子半年骗四十多万 检察官提醒:切勿轻信“无需征信迅速下款”等贷款小广告":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90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