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郭子硕
近日,中邮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股东变更一事引发市场热议。
中邮消费年报显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展银行”)于去年收购了拉卡拉持有的中邮消费5000万元股权,持股比例由15%增至16.667%。收购已完成资金交割,但尚未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收购完成后,星展银行继续位列中邮第二大股东,发起人之一的拉卡拉不再持有中邮股权。
截至2022年底,中邮消费股东数量由发起时的7家降至6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星展银行、广东三正集团有限公司、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广州白光有限公司、广东海印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70.5%、16.667%、4.5%、3.666%。
中邮不是唯一一家被外资金融机构加码的消费金融公司。2022年底,巴黎银行在接收Suning.cn持有的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3%的股权后,继续接收鲜生再康持有的上述公司10%的股权。截至目前,该行持股比例已升至31.28%。
金融业继续对外开放。去年11月,银监会首席风险官刘福寿公开表示,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银监会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在财富管理、不良资产处置、消费金融、健康养老等领域引进外资机构。鼓励中外金融机构平等竞争,深化合作。
净利率下降232%,出售股权回笼资金。
作为赞助商之一,星展银行再次加大对中邮的消费,旨在打开下沉市场。
星展银行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它一直专注于公司业务。2021年,该行收购了深圳农村商业银行13%的股权。星展银行当时表示:“投资符合集团投资核心市场、加速在快速增长的大湾区扩张的战略。”
通过入股深圳农村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打开了企业业务以外的市场,并扩大了正在下沉的大湾区市场。中邮消费不仅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还通过建立“自营+协作+合作”的互联网获客体系。其协同渠道侧重于邮储银行手机银行与邮政业务的合作,服务下沉长尾客户。
不久前,星展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郑思臻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透露,该行将在大湾区发展跨境财富管理和消费金融业务,以使各业务条线均衡发力,深化个人财富管理业务。
长期来看,城商行叠加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为星展银行空的消费金融布局创造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消费金融公司是银行展业的重要抓手,”博通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农商行地域性强,展业有局限性。消费金融公司打破地域地域限制空,深入多个零售消费场景,在全国范围内获取新用户,创造利润增长点。
对于拉卡拉来说,现在转让股权并不是一个坏交易。“跳码风波对拉卡拉整体利润影响重大。此刻转让中邮消费股权,或为缓解公司经营压力。”王鹏博对拉卡拉转让股权进行了分析。
拉卡拉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53.66亿元,同比下降18.6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37亿元,同比下降232.75%,扣非后净亏损1.21亿元,同比下降113.18%。相比之下,Lacarra解释为“公司收单业务中部分标准商户交易使用优惠商户交易费率发送至清算网络”,这也是业内俗称的“跳码”。
基于此,拉卡拉按照相关协议将涉案资金返还至待处理账户,也是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对于拉卡拉来说,5000万元无疑是“及时雨”。
不过,拉卡拉转移中邮消费,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早在2016年10月,拉卡拉就将广州中盈、深圳中盈、广州拉卡拉小贷等10家公司的股权剥离给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控制的西藏考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剥离公司中北京Lacarra和广州Lacarra的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很快,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与第三方支付业务在行业监管、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Lacarra的管理范围扩大,运营效率降低。剥离公司业务的剥离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专注于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主业。”拉卡拉是这样解释的。
针对创始人股东Lacarra的退出,中邮消费金融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Lacarra出于股东战略调整,退出正常经营活动。股东为财务投资人,出资5000万元,占股1.67%,不会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图片来源:不倒翁
外资携手消费金融进入“蜜月期”?
星展银行增加中邮消费为后者开辟多层次融资渠道。由于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像银行一样吸收公众存款,消费金融公司负债端资金整合的渠道仅包括接受股东及其境内子公司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等。联合征信报告显示,从融资结构来看,同业拆借仍是消费金融公司整合资金的主要渠道,占总融资的75%以上。
中邮消费也承认,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的同业贷款。但由于各家银行信贷额度、资金、价格的变化,企业融资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需要获得更多的融资来源。
星展银行是中国邮政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二大股东。星展银行不仅通过同业拆借和同业拆借增加了中邮消费的融资来源,为中邮消费提供了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还将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资金渠道。
2022年、2023年,深圳农商行连续两年出现在中邮消费关联交易名单中,为中邮消费授信增加总授信额度,并开展同业拆借和同业拆借业务,从中邮消费投资金融债券和资产证券化。
星展银行加大邮政消费是个例还是行业信号?
2018年,多地计划引入外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2018年4月,法国小野银行与光明食品集团签署投资协议,设立上海光明小野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并向监管部门提交材料;2019年8月,上海国资委指出,深能集团与大华银行签署出资协议,拟设立合资公司“深能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然而,在两家合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之前,就传来外资银行退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消息。2021年,BBVA转让其持有的1.5亿股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分析认为,外资银行难以转让消费金融公司股权,或因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水土不服”。
不过,在尹蓓消费金融、金诚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五家消费金融公司中,除捷信消费金融为外商独资公司外,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均被外资背景股东持续增持。
对此,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杨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外资银行在资金方面比支付公司更有优势,资金成本低,资金量大。外资银行入股中邮,对消费金融公司是一个好信号。雄厚的资金,同时也引进了外资银行的规范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助于完善消费金融的治理。"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方向没有变。2019年7月,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措施》,提出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1项措施,欢迎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2020年1月,银监会指出,要引进国际先进的专业机构,吸引财富管理、不良资产处置、专业保理、消费金融、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领域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
2022年11月,银监会首席风险官刘福寿提到“推进金融业开放”,在财富管理、不良资产处置、消费金融、健康养老等领域引入外资机构。在孙杨看来,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强劲复苏,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外资银行在选择这一布局之前,是看好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和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一方面,这是中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的体现,也有利于中国吸引外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50000拉卡拉中报最新利润,拉卡拉一季度的净利":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653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