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西充县古楼镇的桃农在中国农业银行南充分行的支持下喜获丰收。
近年来,农行南充分行紧紧围绕南充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300示范工程”和加快打造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安排部署,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南充中心支行的工作要求,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优质快速发展”为目标,以金融创新驱动,努力为南充地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聚焦“特色农业+”,高效服务助力发展
盛夏的7月,西城县古楼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满桃之乡”水果节。很多游客一大早就来到桃园摘桃拍照,体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果。
清晨的阳光里,满山的桃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鲜红硕大的香桃,桃香漫溢,让人垂涎三尺。此时,在古楼镇凤儿垭村元豆果业香桃种植基地,负责人高元豆正和工人们忙着挑选成熟的桃子,为前来参加“水果节”的游客做准备。他说:“我们的香桃不仅深受川东北消费者的喜爱,还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远销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省。”
2008年,高元豆响应西充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号召,放弃外地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发展水果种植,先后流转土地1065亩,带领村民成立了向涛产业合作社和四川元豆果业有限公司,如今“元豆果业”生产的有机桃等有机水果挂果面积超过300亩公司每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贵州、江西购买优质有机肥原料、农膜等物资,资金缺口一直困扰着高元斗。
针对高原豆融资需求大、投资周期长、担保落实难的特点,农行西充县支行量身定制了信贷服务方案。在积极引入四川省农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进行三方合作的同时,将线上自动审批信用贷款与线下抵押贷款相结合,发放“惠农丹服农E贷”信用贷款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200多万元,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
“以前很多贷款手续很复杂,不一定能跑几趟城。现在农行的客户经理也把信贷服务方案送上门了,当场指示我准备好需要提供的资料。太方便了!”高元斗对如今便捷的金融服务赞不绝口。
有了充足的资金,高元斗进一步改良土壤有机质,对果园基础设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对于桃农来说,每年的6-7月是最难熬的时候。眼看香桃即将成熟,又恰逢雨季。大家都担心雨水太多会影响果实的口感,甚至导致桃树落果减产。多亏了中国农业银行的贷款,我们去年在桃园建立了一个阳光棚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年的香桃又大又红,已经有买家挂在树上了。”高元斗手里捧着鲜红的桃果,满心欢喜。据了解,圆豆果业今年收获桃、李等水果12万多斤,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
近年来,南充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围绕市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农行南充分行加快推进“一县多特色产业”和“一特色产业惠农e贷”模式,发放贷款10.4亿元,支持1500多家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西充县有机农产品、英山县黑山羊等一大批“南充品牌”。
b聚焦“农村民生+”贴心服务,助力梦想成真。
在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阆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农行贴心的金融服务。
“过年搬新家,住新房!”今年春节,老家在阆中市石龙镇的农民老李住进了阆中市的新房。看着宽敞明亮的落地窗和温馨舒适的客厅,他乐呵呵地说。
老李已经在外地工作很多年了。去年年初,他为了阆中市某小区一套130平米的新房,和妻子见了面。他算了一下,需要56万,全款不够,就咨询银行贷款。“其实所有银行都有类似的贷款,但是因为我无法提供收入证明,贷款手续变得非常复杂。”他说。对于老李的情况,农行阆中支行的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农户家贷”这一产品,并填写了一张申请表,附上了银行账号,取代了传统的收入证明材料。
据介绍,“农户家庭贷款”不仅进一步简化了农民收入的确定,还降低了贷款利率。农民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季度和半年还款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民办理抵押贷款时因抵押弱、无抵押、无收入证明而面临的准入难、流程多、成本高等问题,真正减轻了农民进城购房的负担。
“农行真的给了我们农民最大的实惠!”老李说,和过去砖混结构的小平房相比,现在的居住环境好了很多。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南充分行发放贷款31亿元,帮助1.1万名像老李一样的农民走出农村,实现进城落户的梦想。
c聚焦“精准扶贫+”,助力扶贫。
6月22日上午,蓬安县两路乡黄连垭村下着小雨。在这个村的花椒产业园区,村民老阳像往常一样在检查花椒的成熟度。“今年的辣椒不仅产量高,而且又香又麻。天一放晴就能摘,收益有保障!”老阳说,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农业银行的支持。
2015年底,在南充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农行南充分行对口帮扶蓬安县两路乡黄莲崖村,先后选派两名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挂职干部为桥梁和纽带,制定帮扶发展规划,细化帮扶措施,以信贷和结算为重点,
第一书记主动发挥作用,加强与市县银行、地方政府的沟通,积极协调各种资源,先后争取扶贫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村道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电网改造、贫困户搬迁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该村于2016年正式退出贫困序列。
“村里脱贫了,但我们心里清楚,只有发展产业,才能防止村民脱贫后返贫,彻底打破村民奔小康路上的枷锁。”黄莲崖村原第一书记刘亚光回忆说,黄莲崖村山高谷深,耕地少,坡耕地多,很多坡耕地因粮食产量低而荒废。对于村民来说,仅仅依靠耕地来创收是不够的。
为此,中国农业银行南充分行将目光聚焦在坡地改造上。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对接、技术引进,为村民授信96万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41万元,在村里发展了花椒、柑橘、红心柚种植、黑山羊养殖等本康项目。2017年初,黄连屯村花椒产业园正式建成,正式开始以“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的模式运营。包括老阳在内的十多个贫困户成为了合作社成员。经过两年的发展,工业园区的规模已从50亩扩大到200亩,年产辣椒近5万公斤。“现在年劳务收入五六千元,还不算合作社分红。”老阳说。
近年来,农行南充分行按照“一户一体、整村推进”的要求,深入农行承接的47个乡镇603个行政村,综合运用“政府增信+农行+繁荣工程”的扶贫模式,严格执行“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营性贷款、贫困县农户贷款,央行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10%”的信贷政策。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信贷2.4亿元,向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旅游、小院落、小作坊”的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200多万元,帮助1300多户贫困户多种模式创收脱贫。(唐/文强勇/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服务 三农,金融支持三农新领域":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60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